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驳“计划经济最终会导致民生凋敝”

2025-08-23 16:05:05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刚刚从公众号上看到了《谈谈计划经济之害:计划经济最终会导致民生凋敝》(原创被化名为黄波被化名为黄波2025年08月14日 11:30山东)一文。作者“我认为,计划经济最大的危害就是计划经济最终必定导致民生凋敝。”

  “有的人可能还是受文革时期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认为计划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其实,这是一个绝大的误区。我们其实可以回忆一下,当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以‘国家和集体’的名义,通过‘计划’的手段干出过多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耗费人力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当年的‘大炼钢铁’吧,在这一场今天的人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中,多少人把家里的铁器乃至铜器都拿去,又有多少山林的树木被砍光,最终烧出来一堆完全无用的废疙瘩。再说说当初的节粮度荒吧,那还不是此前各地睁眼说瞎话地‘放高产卫星’,让国家据此做出‘计划’,农田里不少作物烂在了田里,最终酿成了粮食副食品严重短缺的大饥荒。其实,当年的‘打麻雀运动’也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这又浪费了多少人力?所以,如果我们认真地算算账的话,就不难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和经济思维由于由国家出面调动资源,一旦国家计划或者政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要远远高于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

  作者认为“经济计划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最大的原因在于经济生产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人,换言之,人才是最终的消费者,而消费者的需求是永远‘计划’不出来的。想想看,全国有数亿人,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谁能预先知道所有人都有什么需求?用什么办法能够统计?即使是有了统计,这个统计也绝不可能‘阳光普照’到每个消费者。其实,人的消费是不可能预先计划的,不用说数亿人,就是一个人,其消费需求也绝对无法计划。”

  在这里,我想对这位作者的观点提出几点不同意见。

  1,真正的计划经济,如果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计划,从十月革命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

  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本质上只是一种过渡经济模式,即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由于缺乏工业化基础,因此,需要建立以国家为主体的指令性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并在保证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快速积累资金,尽快实现工业化,以形成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无论是苏联还是在中国,以国家为主体的产权公有制模式,都只是适合国家工业化时期的过渡经济模式。既然是过渡经济模式,那就是它仅仅适用于过渡经济时期,一旦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这种模式也会随之消失,代之以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劳权公有制模式)。因此,把苏联模式——以国家为主体的指令性经济体制当作计划来批判,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对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无知,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一种无知。

  2,作者实际上并不了解真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什么,因而把事实上是过渡经济模式的苏联模式当作计划经济来批判。但即使是这样,对苏联模式的指令性经济的批判也是荒谬的。

  作者说:“我们其实可以回忆一下,当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以‘国家和集体’的名义,通过‘计划’的手段干出过多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耗费人力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当年的‘大炼钢铁’吧,在这一场今天的人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中,多少人把家里的铁器乃至铜器都拿去,又有多少山林的树木被砍光,最终烧出来一堆完全无用的废疙瘩。再说说当初的节粮度荒吧,那还不是此前各地睁眼说瞎话地‘放高产卫星’,让国家据此做出‘计划’,农田里不少作物烂在了田里,最终酿成了粮食副食品严重短缺的大饥荒。其实,当年的‘打麻雀运动’也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这又浪费了多少人力?所以,如果我们认真地算算账的话,就不难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和经济思维由于由国家出面调动资源,一旦国家计划或者政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要远远高于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作者没有发现在过渡经济时期由于采用国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使一个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基本事实,没有发现中国由于过渡经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几亿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使我国人口从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增长了60%,人口的健康素质和文化素养及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基本事实。却偏偏纠住大跃进时的不正常情况来说事。

  在改革之前,确实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浪费的问题,但这种浪费与市场经济的浪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有14亿人,但我们却建造了6亿幢房子,平均2.3人住一幢房子,这到底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这哪是58年大跃进时那点浪费所能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是房地产的无序发展,形成了整个国家经济运动的黑洞,吞噬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消费能力,导致经济难以回归正常发展的速度。

  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就如跛足经济,由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的个体性的矛盾,产生周期性的危机不可避免,这并不因为你天天为市场经济唱赞歌而消失。

  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产权企业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资产不断增殖。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产权企业最一般的要求。劳动者的工资或企业的人工费用是作为成本列支的,盈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也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盈利水平而减少包括工人工资在内的成本支出。也就是说,越是搞得好的企业,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工人工资或企业人工费用的支出比例就越低。因此,资产者财富不断积累和广大工人消费水平不断下降是产权企业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看,商品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与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断萎缩,形成的结果就是生产过剩经常地产生,从而形成经济危机。巨大的破产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受一伙唯利是图的富豪所支配。

  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就会停产、工厂就倒闭,工人就会失业。工人失业,就更没有钱,社会消费能力就更弱,反过来又会使生产过剩的危机更趋严重。这就是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胎里病。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工业和农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为没有销路,生产日益缩减,大量企业关门,千百万工人失业。大量制成的商品被销毁,把牛奶倒入海中,甚至摧残禾苗、以便减少市场供给;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前所未有地加紧剥削工人,掠夺农民,抢劫殖民地,以至发动战争等等。可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真正地使整个世界的民生凋弊。

  苏联模式的过渡经济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苏联第一个5年计划的实行,建立起了苏联工业的框架,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人阶级大大地增长了,千百万农民得到了解放,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日益改善。在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条、经济震荡和政治动荡的环境中,苏联却“这边风景独好”。

  正是因为有了苏联过渡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对照,因而二战之后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国有化运动,并重视起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使无政府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有所改善。

  4,建国之后,随着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事实上也形成了类似于苏联模式的过渡经济体制。

  我国依靠苏联模式这一过渡经济体制不仅使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原始生产状态到电力化、水利化、种植和管理科学化等阶段性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从1956-1983年粮食产量从1.92亿吨增长到3.87亿吨),而且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大国到工业化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同时,我国人口也从5亿增长到10亿,不仅数量快速增长,而且随着教育和医疗的普及,人均寿命和文化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广大的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人民公社时期,一对夫妇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一家变成二、三家甚至三、四家,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正是因为过渡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老百姓极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我国人口数量才能在二十多年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惯性使我国从建国之初的5亿人增长到后来的14亿。而人口增长减缓、停止直到负增长,恰恰是在改革之后随着指令性经济体制的消失和住房、教育、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

  因此,“计划经济最大的危害就是计划经济最终必定导致民生凋敝”这一判断不符合事实,完全是张着眼睛说瞎话。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