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改造自然的伟力与塑造文明的基石,在共产主义理论图景中承载着截然不同的使命。它绝非资本无限增殖的奴仆,亦非环境与人性异化的推手,而是“实现人类解放、构建自由王国的核心物质力量”。文中提出的八大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病灶,也为重构共产主义工业伦理提供了清晰的坐标。本文将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揭示共产主义对工业的本质要求与终极关怀。
一、资本主义工业的八宗罪:突破边界的疯狂与代价
我们认为“真理是有边界的,人类消费与工业生产同样是有边界的。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频频突破边界,处心积虑的制造消费。这不仅仅是为了利润,也是为了给资本‘续命’。”此乃洞穿本质之论。资本主义工业的疯狂,源于其必须不断突破自然、伦理与需求的边界,以维持资本增值的永动幻象:
1.怂恿泡沫:资源浩劫的共犯
“钢铁水泥支撑房地产泡沫”:使建材工业沦为房地产泡沫的帮凶,造成“亘古未有”的资源浪费。这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寄生性”——它并非服务于真实的社会需求,而是依附于金融投机制造的虚假繁荣。高楼大厦空置如鬼城,良田沃土化为钢筋水泥荒漠,是对地球母亲最野蛮的掠夺(“暴殄天物”)。
“续命”逻辑:资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房地产泡沫)来吸收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爆发,工业体系沦为“续命”工具,其发展轨迹严重扭曲。
2.制造攀比:异化需求的引擎
“私家车:被迫的‘自由’?”:市场经济与“灵活”就业迫使工人疲于奔波,催生私家车工业。资本主义工业擅长“制造“需求”,刻意塑造“有房有车“等级,”将“便利”(私家车)异化为“必需”,将“工具”异化为“身份象征”。攀比消费(“与幸福感无关”)成为维持生产循环的鸦片。
共产主义方案:“人人就近工作”+“大公交更亲切”——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服务于人的真实生活需求(便利、高效、环保、社群联结),而非资本的扩张逻辑;安居工程承载人民幸福,而非攀比消费下的资本盛宴。
3.制度化浪费:一次性文明的诅咒
“形形色色的一次性”:杯子、筷子、包装…资本主义工业创造了庞大的“一次性”产业链。这不仅是资源浪费(从原料开采到垃圾填埋),更是”计划性废止(PlannedObsolescence)“哲学的极致体现——故意设计短命产品,刺激重复购买,维持利润流水线。其本质是反生态、反社会的。
4.毒化生存:利润至上的背叛
“舌尖上的毒药”:瘦肉精、增白剂、塑化剂、增韧剂、防腐剂…文章列举的“毒食品”工业链,是资本为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美化卖相而突破食品安全底线的铁证。工业本应服务于人类健康,却成为利润祭坛上的牺牲品。
农业欺诈帮凶:催熟剂、膨大剂、着色剂、各种生长激素…这些工业化学品扭曲了瓜果蔬菜的自然生长规律,制造“完美”却丧失风味、增加有害化学物质的农产品,是资本对自然法则和消费者信任的双重背叛。
5.生态屠戮:环境容量的透支
“剧毒农药除草剂”:工业化农业依赖的化学武器,在杀死害虫杂草的同时,也毒杀了土壤微生物、污染水源、危害生物多样性。某些”争议性转基因技术“若服务于单一作物垄断和农药捆绑销售,同样构成生态风险。
“边界”的失守:资本主义工业将自然环境视为免费的垃圾场和资源库,肆意突破其承载极限,累积着生态债务。
6.扭曲自然:舌尖上的异化
“瓜果蔬菜的失真”:工业化的化学干预(催熟、膨大、增甜),使农产品沦为标准化、外观导向的“工业品”,丧失了季节的滋味、土地的灵魂和自然的馈赠之美。这是工业对农业本真的异化。
7.新旧更替的惰性:既得利益的堡垒
“光能风能的阻力”:可再生能源(光能、风能)本可逐步取代污染性的化石能源工业(煤、油),让不可再生资源“安心躺在地下”,既利于地壳稳定(减少开采扰动),也关乎气候安全。但既得利益集团(化石能源巨头、关联产业链、游说政客)构成强大的阻力,延缓清洁转型,凸显资本主义制度在应对系统性挑战时的“结构性僵化”。
8.死亡产业:军工复合体的末日战车
“全球军事工业的终结”:最反人类的工业——军事工业。其生存依赖于国际紧张、冲突乃至战争。共产主义视其为必须终结的罪恶。“正义力量的崛起和共产主义运动回归将终结全球军事工业”,并寄望于“中国毛泽东思想回归”和“军事科技突破”促进世界和平,使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针”。这体现了国际主义情怀与对和平的坚定信念。
二、共产主义工业伦理:边界、本真与解放
共产主义对工业的规划,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扬弃之上,核心在于“尊重边界、回归本真、服务解放”:
1.敬畏边界:自然、需求与伦理的护栏
生态红线不可逾越:工业发展严格限定在地球生态承载力之内。推行“循环经济”(零废弃设计、物质闭环),强制清洁生产,淘汰高污染工艺,发展生态工业。
需求理性化:工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真实的、合理的、不断提升的人类物质文化需求”,而非制造虚假欲望和攀比。建立科学的需求评估与生产计划体系。
伦理至上:食品安全、劳动者尊严、技术风险(如转基因审慎应用)等伦理考量优先于利润。严禁为降低成本或延长保质期而危害健康。
2.回归本真:功能、耐用与自然
功能主义美学:工业品设计追求实用、耐用、易维修、可升级(“百年大计”精神),摒弃华而不实、计划报废。鼓励经典、简约、历久弥新的设计。
“反一次性”革命:建立可重复使用、共享的系统(如标准化餐具租赁网络、耐用包装循环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一次性产品。
尊重自然属性:食品工业尊重食材本味与自然节律,限制化学添加剂,支持生态农业。让“瓜果蔬菜”回归自然生长之美。
3.优化结构:布局、能源与交通
“就近工作”的工业-社区融合: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使居民能就近就业,大幅减少通勤需求(呼应“不必私家车”)。发展便捷、舒适、高效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大公交更亲切”)。
能源革命: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光能、风能等),安全利用核能,让化石能源“安心躺在地下”。构建智能、韧性的能源网络。
“新工业”有序替代“旧工业”:主动规划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技术研发、产业政策、劳动者技能再培训,平稳实现清洁、高效产业对落后、污染产业的替代,避免社会震荡。
4.终极目标: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通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的工业体系,将人类从繁重、枯燥的体力与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创造物质基础:为按需分配提供丰裕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包括符合“百年大计”的住宅),保障所有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尊严。
释放创造潜能: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工业释放的巨大生产力将转化为支持文“化艺术、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知识交流、技能学习”(人们向往的“充满阳光”的生活)的社会资源,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三、幸福图景:超越“有房有车”的简约丰盛
“人类幸福的生活并不是有房有车,对于共产主义来说,住宅是百年大计,不必子子孙孙为此奔忙;人人安居乐业,‘公交’足以承载我们的幸福。我们要回归简单的‘本真’生活,回归简约与宁静,多一点饮食文化,多一点文艺娱乐,多一点运动竞赛,多一点知识交流,多一点技能学习,让生活充满阳光!”
文章深刻揭示:
幸福非关物欲:摆脱了“房奴”、“车奴”的异化状态,拥有稳定、优质、非商品化的居所(“百年大计”)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公交承载幸福”)。
本真即丰盛:“简约与宁静”不是贫乏,而是从过度消费和攀比中解脱,回归生活的本质——人与人的联结、文化的滋养、身心的愉悦、知识的探求、技能的成长(“多一点…”)。
时间属于自己:工业解放出的时间,赋予人们追求“饮食文化、文艺娱乐、运动竞赛、知识交流、技能学习”的自由,实现马克思所言的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结语:工业作为解放的武器
共产主义视野下的工业,是对资本逻辑的彻底革命。它要求:
1.划清边界:在自然承载力、真实需求、伦理底线前止步。
2.回归本真:追求真实、简约、耐用、健康、尊重自然。
3.优化结构:为社区融合、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和平永续而设计。
4.终极指向:服务于缩短劳动时间、保障物质丰裕、释放人类潜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钢铁不再浇筑房产泡沫而铸就百年家园,当化工不再合成毒素而保障舌尖安全,当能源不再源自地壳扰动而采撷阳光清风,当机器不再奴役人类而解放创造潜能——工业便从资本的囚笼中挣脱,真正成为“人类摆脱必然王国、驶向自由王国的强大引擎”。这场深刻的工业革命,是技术路线的重构,更是社会制度与人类文明范式的伟大转型。唯有如此,“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朴素愿景,才能在共产主义的工业基石上,照耀进现实。
【文/郭传志,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