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188金宝搏网 > 中医

《黄帝内经》:气血不足时,为何最怕这些运动?

2025-10-07 08:55:41  来源: 清舟自渡   作者:清舟自渡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刚刚看到这么一句话:“运动,可以改命。”

  长期坚持运动的人,确实能改命,改变长期不动带来的身体湿滞,改变身材臃肿带来的内心自卑,改变慵懒任性带来的放肆吃喝。

  运动,更是自律;自律的人,当然能掌握自己大部分的运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把跑步健身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前文说到,中医从养生的角度,并不建议大量运动,而是微动或静养,才能保护好身体各项功能,实现长寿的目标。

  然而,这也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大多要耕田种地、上山下海,劳作是日常的大部分,需要休息静养恢复消耗的精气神。

  现在的人呢?

  机械化劳作取代了人体劳动,大部分人挤在写字楼的格子里,一天到晚面对的只是一台电脑,网络的世界四通八达了,人们的身体反而局限了。

  所以,适量的运动,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更能缓解精神高度紧张的压力,现在的人大多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心累更容易导致气血不足,因为“心主血”、“心主神明”,全身脏腑经络的血气靠“心”来推动,而且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

  身体累了,主要是气消耗过多,好好睡一觉就能恢复;心累了则是血和神消耗过多,伤害性更为严重,恢复起来也更慢。

  《黄帝内经》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心与肺的关系为血与气的关系,气血相互为用,心主血,肺朝百脉,宗气助心行血。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心阳不足,则肺气虚;反之亦然。

  气血不足,表现为心悸失眠、面色无华、气短喘促、精神萎靡等。如果不注意先调理,而是贸然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对身体的损害是极大的。

  不久前又传出马拉松爱好者跑步时突发猝死的消息,打破了很多人觉得经常运动就是健康的常识。其实,运动时心率过快,就是因为大量消耗的气血一时供应短缺,导致心肌缺血,则容易发生心梗。

  那么,不跑步而是爬山呢?中医认为,平地运动最好,陡峭之地容易伤筋骨,从而损耗肝血和肾气。

  《黄帝内经》记载:“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古时候没有“运动”这一说法,认为最好的动作就是“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能够畅通气血,能够充分濡养筋骨,让骨骼更强健,让筋更柔韧,就是最好的动作。

  反之,气血瘀滞,筋骨失养,则会导致“骨不正”和“筋不柔”。

  很多运动姿势不正确,就会“伤筋动骨”,从而影响气血的顺畅流通。例如球类运动、跳跃运动、重力运动等,姿势不对,灾害加倍。

  那么,坐着、躺着不动,是不是最好?

  非也。久坐伤肉,脾主肌肉,坐久了会导致脾虚,更容易阻碍气血流通——“脾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所以,气血不足时,不适宜大量运动,更不适宜久坐不动,而是缓慢、微量的运动,帮助气血流通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运动量。

  任何运动,如果忽略气血不足,无论多么有益,都可能从“养身”变为“伤身”。

  中医推崇的运动,从不追求速度、难度和强度,而是“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所以,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主要是通过导引练形体,用抖动的动作调动气血,用扭转的动作祛除肌肉的湿气,用振荡、旋转的动作促进气血津液运行,用拉伸的动作帮助筋脉恢复柔韧性,用俯仰、扣转的动作调整关节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正骨的目的。

  此外,各种动作加上吐纳呼吸,将气引入五脏六腑,推动血的运行,气血充足,自然健康长寿。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