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什么是“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

2025-10-10 15:48:5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日,读了《子珩墨|所有权的阶级灵魂:对“国有制”与“公有制”的根本性辨析》一文。作者在引文中说:“马列毛主义者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作为社会主义根基的公有制,难道仅仅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吗?一个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其实现的道路又在何方?”

  认为用劳动人民有制来表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概念是非常合适的

  第一,劳动人民公有制这一提法首先是避免了理论界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单纯地理解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片面性。它是包含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这两个方面的所有制,因而它弥补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所有制认识上存在着的严重偏差。

  社会所有制包括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当我们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时,必须同时考虑生产劳动所有方面的特点;反过来,在考虑生产劳动投入的所有制时,也必须同时考虑生产资料所有方面的情况。这是因为生产力总是由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组成的,离开任何一个方面进行研究都片面的。

  第二,劳动人民公有制把社会主义所有制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在主体上的区别体现了出来。

  明确了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所有制与资产阶级所有制在利益主体上的根本区别。通常我们说的全民所有制,这实质上也是指的人民所有制,全体人民所有制。而劳动人民有制,突出了劳动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特殊意义,它事实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其所有制本质上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体现劳动所有权为核心要求,体现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具有劳动实体的性质与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质上体现的是劳动所有,因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等本质特点

  第三是劳动人民公有制包含了“谁劳动谁经营”“谁劳动谁管理”“谁劳动谁受益”的劳动所有权的基本涵义,与资产阶级所有制“谁投资谁经营”“谁投资谁管理”和“谁投资谁受益”的产权原则明显地区别开来。

  资产阶级所有制强调的是产权清晰和产权的全面体现,而社会主义所有制强调的是劳权分明和劳权的全面体现。

  第四,劳动人民公有制,是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概念。

  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8、9亿多劳动人口。8、9亿劳动者加上他们的家庭成员,总人口就与14亿人口非常接近。因此,劳动人民所有制,在范围上也接近于全民所有制。在性质上,劳动人民所有制,突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在体现劳动所有或按劳分配上的突出涵义,从而把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其它社会所有制明确地区分开来。

  如果我们真正建立了劳动人民公有制,事实上也就建立了实实在在的全民所有制,而且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一个企业如果是劳动人民所有制企业,它体现的是劳动所有,也就是企业全体成员的所有,即人人都可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处于一致状态。因此,劳动人民所有在企业来说,首先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所有。

  如果我们真正建立了劳动人民所有制,每个企业都体现了劳动所有,人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就会呈现正比例变化关系。而全民的或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会形成强劲的消费驱动力和内循环,从而可以摆脱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依附型经济产生的各种困境,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因为关税战而形成的被动局面。

  那什么是马列毛终身为之奋斗的、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呢?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

  第三,是重新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叫做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什么可以把资本主义所有制称为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呢?

  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其生产条件相分离,他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来实现的,即通过劳动者把自己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来实现的。当劳动者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之后,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力的使用权就归资方所有,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都是属于资产者所有的。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称为资产者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

  正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化,客观上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主体地位,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体现的是资产者利益要求的过程,即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重点是财产增殖,而资本主义制度所体现的正是资产者对财产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点就是体现资产者对个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按资分配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当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被消灭,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也由于公有制本身而没有了差别。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劳动者联合起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利用公共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仍然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投入方面具有个体所有的性质。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个体所有的性质,社会主义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

  正如按资分配是体现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的道理一样,按劳分配同样也是体现的个体所有,只是它所体现的是生产劳动的个体所有而不是资产的个体所有罢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上的相同点都是个人所有,区别在于资本主义体现的是资产个体所有,是少数人的个体所有;社会主义体现的则是劳动的个体所有,是绝大多数人的个体所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劳动阶级社会。

  在这两句话中,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在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中,工人或劳动者已经是社会生产的主体,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人或劳动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生产资料,已经成为满足工人或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的生产资料,已经只具有手段性质,劳动者是作为主体存在了。

  如果说,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雇佣劳动,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工本雇佣资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颠倒过来了,已经相反了。

  在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的劳动者的特点

  “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实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一方面是具有自己的劳动,另一方面是存在着消费需要。这就是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特点。

  在这里,马克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那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作为生产主体出现的。

  那么,作为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又是什么呢?

  同样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告诉我们:

  “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一一劳动一一来计量”。

  劳动所有者的权利是什么权利呢?就是劳动所有权。

  为什么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权利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

  一方面,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至少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费个体性,大家在劳动所有方面是有差别的。能不能反映这种差别并在分配上体现出来,决定着社会生产能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失去了意义。

  劳动者的生活消费是个体性的,这种个体性决定了劳动投入的个体性,从而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所要体现的是什么呢?从所有制上来说,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体所有制。所谓按劳分配,也就是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为什么我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称为消费价值的生产方式呢?道理也在这里。既然社会主义生产是以劳动者为主体,而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所有者,其利益要求是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消费价值(或消费资料)的生产。

  现在我们把实现工分制的生产队模式与实现股份制的企业进行一个对比,两种企业制度是如何体现个人所有制的:

  在股份制企业,我们如果把每个股东投入企业的股份除以企业的股份总数,那么就得到个别股东的占股比。把这个占股比乘以企业用于股利分配的总额,就得到这个股东的个人收入。在这里,股份制体现资产个人所有的性质是非常明显的。在实现工分制的生产队,我们如果把某个社员的工分累计数除以生产队工分总量,就得到这个社员的工分比。把这个工分比乘以生产队用于个人消费价值分配的总量,就得到社员个人的劳动收入。工分制体现个人所有的性质也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工分制和股份制一样,都是体现个人所有制的分配形式,区别只是:

  股份制是按照资产者(股东)投入的资产量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其分配的内容是剩余价值;

  工分制是按照劳动者(社员)投入的劳动量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其分配的内容是消费价值;

  股份制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股东的个人资产投入量的差别,满足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要求,工分制所体现的是企业全体员工个人劳动投入量的差别,满足的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利益要求。

  从这里我们看出,工分制比股份制更体现人性,公有制比私有制更体现人性。因为私有制只是体现了少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劳动者被排斥在生产成果的分配之外,而公有制则体现了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因此,公有制经济,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是比按资分配的私有制更有人性的经济形式。同样的分配方式,股份制则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而工分制却是产生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

  什么是马列毛终身为之奋斗的、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有制呢?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到的认识是:那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它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生产目的,是一种共同富裕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