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的红场上,镰刀锤子的红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三色旗。一个超级大国如此静悄悄地消失,其根本原因早已埋藏在那场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同样有人打着改革的幌子,以改制重组为借口,巧立名目,将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这种行径与苏联特权阶层廉价收购国有资产如出一辙,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其严重危害性,这是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1991年后的俄罗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转让开始了。表面上,这是为了“创造所有者阶层”,实际上却成了特权阶层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每个俄罗斯公民获得了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理论上可以成为国有资产的主人。然而,严酷的现实是,这些证券很快被精英阶层以低廉的价格收购。
到1994年私有化证券废止时,它的实际价值甚至不够买一瓶伏特加。
1.权力变形记:苏联特权阶层如何蜕变为新生资产阶级
苏联体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逐渐僵化,特权阶层在这个温床中不断壮大。他们表面上信奉共产主义理想,实际上却在不断追逐个人利益。
这一群体包括党的高级官员、政府官僚、国有企业负责人及其亲属,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集团。
据估计,这个特权阶层及其家庭成员总计约300万人,占苏联总人口的1.5%。
苏联解体前,这些官员已经意识到政治权力无法永恒,开始寻找将权力转化为财产的途径。
一位俄罗斯学者曾尖锐指出:“当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失去吸引力后,物质利益成为这些人的唯一追求。”
2. 巧取豪夺:特权阶层廉价收购国有资产的五大手段
“证券私有化” 成为第一波掠夺浪潮。普通民众由于缺乏信息和资本,往往被迫以象征性价格出售自己的私有化证券。
内部人交易是常见手段。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们故意压低企业资产价值,然后通过自己控制的空壳公司进行收购。
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中,同样出现了令人痛心的“化公为私”现象。一些企业管理者通过“金蝉脱壳”的手法,先将优质资产剥离成立新公司,再将债务和不良资产留在原企业,最终实现空手套白狼。
“贷款换股权”计划更是将国家战略资产拱手让人。一批新兴金融巨头通过向政府提供贷款,直接获得了国家重要企业的控股权。

在1995年,一批俄罗斯最大的石油、金属和电信公司以实际价值的几十分之一被出售给内部人士。
国有资产管理权被滥用。掌管国有资产的官员们故意将资产以低价“卖”给自己控制的公司,实现合法形式掩盖下的非法掠夺。
法律漏洞被充分利用。新兴富豪阶层雇佣顶尖法律专家,专门寻找和利用法律空白,为国有资产掠夺提供“合法”外衣。
3.灾难性后果:经济崩溃与社会分化
俄罗斯在1990年代经历了和平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到1990年代末,俄罗斯GDP几乎下降了一半,工业产值下降了60%以上。
普通民众的储蓄因恶性通货膨胀而被洗劫一空。1992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高达2500%,劳动者数月拿不到工资成为常态。
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到1990年代末,俄罗斯最富有的10%人口与最贫困的10%人口收入差距已超过20倍。

在我国,类似的改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工人下岗失业,一些原本效益良好的企业被掏空破产,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社会公平正义受到极大损害。
曾经强大的工业体系支离破碎。在私有化过程中,新的所有者往往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兴趣,只关心如何快速变现资产。
4.历史教训:来自苏联悲剧的五大警示
必须坚持国家对关键经济命脉的控制。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将石油、天然气、电力、金融等关键领域全部交给私人控制,导致国家失去经济自主权。
改革过程必须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进程缺乏有效监督,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提供了温床。我国的国企改革也必须引以为戒,防止一些人借改革之名行掠夺之实。
必须防止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苏联特权阶层直接将政治权力转化为经济财富,这种权贵资本主义模式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我国的经验也表明,当权力与资本勾结时,受损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需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评估机制。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造成难以估量的国家财富损失。我国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也必须规范,防止故意压低资产价值的行为。
要警惕激进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不仅摧毁了经济,还导致了人口预期寿命连续十年下降,创造了和平时期的历史纪录。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维护社会稳定。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在1998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政府不得不宣布债务违约,整个金融体系陷入瘫痪。
而那些在私有化过程中崛起的金融工业集团,却控制着国家约85%的国民生产总值。

历史的讽刺在于,曾经被视为国家主人的工人阶级,最终沦为这场“改革”的最大牺牲品。同样,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中,一些人也打着改革的旗号,行化公为私之实,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吸取的教训。
国有资产流失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代人财富的损失,更是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严重偏离。王立华大校指出“化公为私不叫改革”,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真正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