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认识公有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025-10-09 16:43:32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日,读了《子珩墨|所有权的阶级灵魂:对“国有制”与“公有制”的根本性辨析》一文。作者在引文中说:“在当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一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混淆的概念,便是‘公有制’。在许多人的认知中,甚至在某些官方的话语体系里,‘国有制’被理所当然地、不假思索地等同于‘公有制’。这种概念上的混淆,绝非一个简单的语义问题,它恰恰是通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解的最大理论障碍,更是修正主义用以掩盖其背叛、偷换社会主义内核的意识形态迷雾。”

  本人认同作者“在当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一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混淆的概念,便是‘公有制’”的看法,但并不认为“‘国有制’被理所当然地、不假思索地等同于‘公有制’”是认识公有制的最大问题。

  那什么是认识公有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呢?

  那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上是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但现实中却总是把公有制当作产权体现形式了对待和解读了。

  公有制是由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每个社会都可以存在程度不同的公有制。从各种公有制的具体情况来看,作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的社会成员既可以是劳动者,也可以是剥削者,因此,历史上的各种公有制因其社会成员的不同而有性质的区别。

  我们如果把公有制放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特定环境中去,联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来看,这里的公有制已经不是体现产权的形式,而是消灭产权的形式!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讨论公有制企业的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这就使公有制企业剩下了唯一的、人格化的生产主体--为企业提供各种劳动的员工,即劳动所有者。没有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只有独立的、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这是公有制企业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公有制企业最重要的性质。

  如果我们不是建立产权制度,而是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企业制度,公有制企业又怎会有“主体缺位”的问题呢?

  如果我们不是把目光局限在产权范围之内,而是站在劳动所有者的立场上、从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客观要求出发,就很容易找到规范的生产主体--独立的、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又何必要搞什么委托经营呢?

  如果我们在国有企业也建立“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生产结果的劳权分配模式,让劳动者的收入不仅随个人的劳动状态变化,而且同时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自然波动,随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自然波动,国有企业又怎会缺乏健全有效的经营机制呢?

  当我们来面对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时我们发现,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是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劳动所有者。

  作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首先,劳动者可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不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不是(也不需要)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

  但是,劳动者必须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或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

  其次,在多数情况下,每个劳动者都必须和其它劳动者结合在一起,进行集体生产。

  而作为劳动所有者,他也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他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他存在着不断变化的消费需要。由于个人或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每个劳动者在消费需求方面也不一样;

  第二是每个人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家庭或个人的原因,在劳动投入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劳动者,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一方面具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则又是劳动所有者。

  作为资产所有者,由于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他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在同一种公有制的条件下,在同一个公有制企业中,他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没有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能否反映这种差别并在分配上体现出来,决定着劳动者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潜力。也就是说,能不能全面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对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公有制企业,需要体现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这是公有制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公有制企业另一个重要性质。

  总起来说,公有制企业没有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只有独立的、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而具有双重身份的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这就是公有制企业的最基本性质,是从资产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两个方面对公有制企业综合考察得到的性质。

  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方面破除了产权和私有制及其基础,另一方面为劳动所有权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环节,它实现从资产所有的生产方式到劳动所有的根本转变。

  所谓劳动所有权是与产权或资产所有权相对立的一种权利,它的核心内容是与“谁投资谁经营”“谁所有谁受益”相对立的“谁劳动谁经营”“谁劳动谁受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按劳分配权利”。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当家作主是什么权利?难道不就是要体现“谁劳动谁当家”的基本原则吗?按劳分配分配是什么权利?难道不就是要体现“谁劳动谁受益”基本原则,体现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所谓公有制就是劳动所有权的体现,更具体点说就是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权利的具体体现,是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它是满足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因此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本质特征,不仅可以明确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一般区别,同时也可以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西方国家的国有制的本质区别。

  从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人们对公有制的认识始终没有能够走出产权的误区。许多人还是停留在“全民所有全民受益”、“集体所有集体受益”等资产所有权的框框里,而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环节,本质上是消灭私有制和产权,从而消灭资产者及其剥削、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并形成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制度基础的性质和作用。

  正是因为走不出产权的误区,所以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完全排斥了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的作用机制和受益群体,成为了少数官僚和精英们操弄的游戏。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