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什么只能是工本

2025-09-24 11:27:07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张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再认识》(作者:张宇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9-19 10:53:12 )一文中,作者谈到:【马克思指出,资本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资本的理论,即现代社会结构的理论”。《资本论》第1卷出版后,恩格斯曾这样评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列宁强调:“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事实上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商品经济学,二是资本主义经济学;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这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于一般商品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作者这里引用马克思的论述,所说的资本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对象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这里讲的“现代社会结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同样的道理,恩格斯和列宁所做的说明,也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或劳动阶级社会)。

  在这里明确了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即以工人为主体的、以满足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与以资产者为主体的、以满足资产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

  资产者作为生产主体主导社会生产时,当然是以资为本;那当劳动者或工人作为生产主导社会生产时,自然也是要以工为本了。因此,资本只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基本范畴;工本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基本范畴。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已经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社会有所不同,那就是从十月革命之后,社会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无论这一过程有多么艰难和曲折,但终究是进入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两种生产方式并存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学者来说,目前更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工本范畴的认识和研究,而不资本范畴的认识和研究。

  一、商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从商品两重性的分析开始,形成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因此,《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就是商品。这是资本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或者说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什么呢?

  就是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进来”。如果抽取了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就只是自然的、技术的结合方式,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由于社会性质而造成的特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特殊的结合方式,就把社会生产方式区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具体地说:“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一一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结合方式,因此“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马恩选集》第2卷第110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把自己的主要著作命名为《资本论》。

  正因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因而《资本论》在对商品和货币进行进行讨论之后,在形成了劳动价值论之后,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之前,专门在第二篇讨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问题,讨论了资本的运动与商品流通过程的性质区别,探讨了资本运动的性质和特征,探讨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然后才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与积累过程,讨论了流通过程,然后在分别考察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基础上对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进行了考察。

  二、工本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上面我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又进一步弄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现在我们需要弄清另一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

  在《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李克实著,红旗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一书中,李克实同志认为“劳动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他认为“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否定了阶级剥削压迫,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使劳动成为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程度,劳动还不是人们生活的乐趣和第一需要。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同样离不开劳动;另一方面,劳动还是劳动者的负担和累赘,对劳动者依然具有压力和强制的性质,没有有效的劳动纪律,没有科学的社会利益导向机制,劳动同样会成为劳动者逃避和摆脱的对象,社会劳动自然难以有效地进行,更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劳动成果。而没有有效的社会劳动活动和劳动结果,就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也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只有在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和进行,必须以劳动作为根本和起点。”

  李克实同志所以认为劳动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他忽略了社会主义存在着的一个基本矛盾:那就是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与劳动者生活消费个体性的矛盾。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但这时的劳动者已经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又是劳动力的个体所有者。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他有权与其它劳动者一起,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但是在同时,也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消除了差别(至少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是无差别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的差别不是表现在资产所有方面,而是表现为劳动所有和消费需要方面。因此,对劳动者而言,所需要的是满足消费需要,而他所能凭借的是能为集体提供有效的劳动。因此,以生活消费个体性的劳动者与公共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作为劳动者的工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

  工本,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工作的本领。你要投资,你就要有投资的资格;你要做制造业,你就必须有从事制造业的所需要知识、技能、经验及形成价值创造的本事。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工本的定义是:劳动价值化的能力,它是与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基本范畴。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公共的生产资料与报酬劳动相结合,而能够体现这种关系的基本范畴,只能是工本。在一个利用公共生产资料满足消费需要的劳动结合体中,劳动者能够管理企业和参与分配的只能是他投入劳动集体的劳动量。假如这个劳动集体采用工分制对劳动投入量进行计工,那么,把这个劳动者在一定时期的工分累计量除以同期劳动集体的工分总量,就得到这个劳动者的工分比。这个工分比就是他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果分配的凭借,这可以看作是量化的工本。

  三、作为与资本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工本

  既然工本是与资本相对应的范畴,那也应该在运动过程中来理解它。那就是投入流通过程中的活劳动不断形成新价值的过程:它表现为劳动投入一一形成商品或服务一一形成消费价值量反馈劳动者;然后再进行劳动投入,再进行商品或服务的形成过程,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工本的运动与资本的运动相比较,特点是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主导生产过程的进行和扩大;而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主导生产过程的进行和扩大。

  工本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区别:

  资本经营是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从而形成资产增殖的不断循环。在这里,劳动力是按照市场价值或价格水平支付工资;生产过程就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盈亏变化;

  工本经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从而形成消费价值,这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活劳动,从而形成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工本经营本质上就是劳动价值化的过程。它的运动特征是生产资料价值量预定,生产过程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多少的变化。

  工本范畴的产生,源自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产生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当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消灭,而且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消除。于是,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出现了。那劳动者凭什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呢?这里必然地产生了一个与资本相对应的经济学范畴,这就是工本。这一范畴,既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与畜力为基础的农民劳动者,也适用于高科技产业的智力劳动者。另一方面,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的知识经济,由于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客观上使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这也决定了工本范畴产生的必然性。资金让位于知识,知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从而使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取得了支配地位。于是,与“资本”相对应的“工本”的出现,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随着“人人为主体、按业绩付酬”的经济形式的兴起,工本和工本经营,这种与资本和资本经营对立的工本经营方式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特点时,人们形成了知识就是资本的观念,因此出现了“知本”的范畴。这对知识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力客观上出现了生产劳动占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新的特征,这客观上也需要建立体现与劳动者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因此,为适应传统企业生产方式的生产力结构变化所形成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把“知本”拓展为“工本”是很有必要且比较合适的。

  当我们谈到社会主义时,事实上是有多种社会主义的区别的。但是,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劳动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是体现劳动所有权(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社会,是满足劳动者个体需要与公共需要的社会;因此,与科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应该是工人阶级的经济学,是劳权经济学和工本经济学!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