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走不出资本的笼子,谈什么民富?

2025-09-18 17:21:39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小河没水大河干,民富才是真国强!百姓裤兜空荡荡,哪来的惊涛骇浪?》(来源: 思如哲思 作者:思如),可谓是一针见血,谈到了问题的实质。

  长期以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呼声从没有断过,而且国家也想尽法子放水,怎奈那放出来的水就是进不到老百姓的裤兜。“低层民众担心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所以消费观念起了变化,消费热情降低,不敢随意花钱,并且选择为未来打算而把挣到的钱存到银行,家庭消费大幅降低开支,除基本生活需要外,能不买尽量不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董小华:如何突破消费低迷的死结》)。

  我国目前消费低迷的原因是什么?

  正如上面董小华先生分析的那样,是作为中低层民众的消费群体缺乏消费能力。大力度的货币调控,那放出的货币流不到这些低层民兵的口袋里,再怎么放水,那也只是隔靴搔痒,搔得再出力,也解决不了问题。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14亿人,有9亿穷人,4亿中产,1亿富人。9亿人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其中有6亿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人民生活水平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在《"经济巨无霸,人民待遇困境!谁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今日头条:首发2024-01-01 21:39·奋发有为菠萝5nE)一文中,作者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人民生活的困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高铁建设到各方面的科技创新,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工薪阶层面临着高强度工作和低工资、高房价、高教育费用及医疗支出的巨大压力。家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也在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与民众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什么人民生活没有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实惠?

  因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了,但其中获益最多的是企业家和富裕人群。贫困人口和底层劳动者并没有分享到相应的经济成果。“一方面,富人越来越富,他们享受着投资回报和资本利得;另一方面,穷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面临着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和机会不均等问题。这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今日头条:首发2024-01-01 21:39·奋发有为菠萝5nE)。

  《中国日报》曾报道过: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这个历史峰值以后,就开始持续下降。到了2005年,这个比重已经下降到36.7%。再到2025年,这个比重又进一步下降了16%,平均以每年1%的速度在不断下降。讽刺的是,这些年来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却上升了20%,这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大幅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一边是上升了20个百分点。该报道源引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有75.2%的职工认为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这个调查放在全国都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证明收入分配机制是出现了问题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 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实际上折射出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问题存在着极大的改革空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信息显示,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十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在许多人想来,要使经济回归正常的增长轨道,最需要的是改善营商环境,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经济自然就走向正常了。而实践中的数据所反映的事实是,民营企业的增长在2012年到2021年间翻了二番,而居民的工资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却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呈现反比变化状态

  当我们谈到民营企业与民富时,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民,指的是资本所有者,属于老板或股东等食利阶层,而后一个的民是指广大劳动者,企业打工者、农民工等群体。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增长的是老板和股东们的收入和收入水平,而广大劳动者作为老板们资产增殖的工具或手段,他们的收入作为产权型企业的成本,始终只是企业经营最小化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越发展,打工者的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就越低。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劳动者收入与生产成果缺乏关联的情况下,发展民营企业并不等于老百姓生活的改善;盈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企业经营的结果,造成的是绝大多数人的相对贫困,少数人资产的大幅增殖。

  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生产方式,在私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条件下,大力发展资本生产方式的结果就是“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日益严重的对立。私有资本竞争性地吸取劳动者的自然力,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本,在实现资本积累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贫困积累,形成消费不足引起的过剩性经济危机;资本竞争吸取自然界的自然力以实现自身积累的最大化,必然在总体上过渡消耗公共资源和环境,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贫困积累”,由此产生生态危机;资本竞争地吸取社会劳动组织的自然力,以实现自身积累的最大化,从而使劳动者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由此导致人在生命发展空间上的“贫困积累”,从而发生人的发展危机。

  很显然,如果我们走不出资本的笼子,就打不通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生活改善的堵点,连劳动者的贫困化趋势都难买逆转,又怎么谈得上“民富”的目标呢?

  所谓的“民”,有资产者和劳动者之别。如果我们不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满足上,就永远不会有什么“民富”,更谈不上共同富裕!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