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改革前我国社会是什么性质?

2025-09-15 16:34:23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公众号交流时,【别也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还有个问题也比较困惑,78年以前的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改造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已消灭了,那么当时的社会上还有阶级吗?”

  在改革之前,即1978年之前,我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呢?

  这首先要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实现,反而是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中国等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了成功。

  由于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首先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因此,这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进程出现了特殊性:那就是,这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夺取政权之后,这些国家不能直接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劳权公有制模式),而必须经历一个积累资金、快速实现工业化的过渡性的阶段,以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生产力基础。因此,由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事实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这些落后国家的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还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从而能够尽快积累资金,快速实现工业化,形成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

  由此可见,实际的(由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它是由暴力革命阶段、过渡经济阶段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包括形成相应的文化意识形态)三个阶段组成。我们也可以分别把这三个了阶段分别叫做暴力革命阶段、工业化的过渡经济阶段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阶段(或改革阶段)。

  改革之前的中国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分为三个时期:

  先是进行土改,满足农民“耕者有其田”的革命要求,形成了以农民个体生产为基础的私有制为基础的时期。在工商业保持了资本家的生产方式。这个时期是消灭了地主阶级,保持了私有制基础,属于资本生产方式与小农经济并存的时期。我国的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组成,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可以看作社会主义革命的暴力革命阶段。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的完成时期,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所有制)革命的准备时期。

  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即由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小农生产方式向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农业生产方式过转变过程。这也是一个消灭私有制、形成公有制的所有制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是由这个时期的转变过程决定的。在这个阶段中,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为主体的产权体制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劳权体制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

  到1956年结束,中国形成了公有制为基础的、以国家为主体的计划管理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即进入第三个时期,即实现从农业大国转化为工业化国家的过渡经济时期。这个时期的目标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主体的产权体制为基础,快速积累资金,在确保人民生活稳定且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工业化的转变。从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角度看,这个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暴力革命阶段进入过渡经济阶段。

  1,建国之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既是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革命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原始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为主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过程。这一时期不仅实现了所有制的根本转变,而且也使我国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化国家,形成了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

  2,从1956年到1983年的25年间净增加了4亿人,6、7亿的人口基数,平均每年增加1600万人,处于我国人口增长最快时期。同时,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广泛建立也使我国人口素质和人均寿命有了大幅提高。

  3,建国之后政治运动较多,是因为这一时期本身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为基础的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容易的。

  第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要针对资产阶级,不仅要针对地主阶级,即既要反对资本主义,又要反对封建主义。而除了革命对象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外,还要通过合作化运动促使农民从小农生产者转变劳动所有者。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有三个方面的目标作为革命的对象。而对小农意识很强的农民的转变过程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此,虽然地主和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所有制的变革直接消灭,但是有顽强的小农意识的小农转变过程是复杂的,缓慢的。而且这种势力也必然会通过党组织的不同成员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路线上的分歧。

  第二,由于我国经济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还需要着力进行经济建设,把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因此,建国二十七年的所有工作的中心任务实际上就是以此为中心的。进行多次政治运动,进行生产关系变革,其目的也是为了形成与新兴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与意识形态。

  第三,在我国这样复杂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是一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影响,并各自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

  建国二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从生产方式的变化看:

  我国由农业生产力为主体转变为工业生产力为主体和主导的生产力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力由原始的个体生产力转变为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集体生产力的根本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力由土地和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力转变为劳动者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力。

  建国二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从基本制度的变化看:

  我国农业形成了公有制与劳权制度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关系,即大家凭劳动说话;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分配关系。

  我国工商运输业等,形成了国家为主体的、但兼顾劳动者个人利益的过渡经济模式。以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国营企业模式,即满足了国家实现工业化,满足公共利益要求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工资稳定和丰富的公共产品供给(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使广大劳动者的生活稳定,从而兼顾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三者利益的满足。

  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完整地讲,包括了推翻剥削阶级的暴力革命,实现工业化的过渡阶段,用劳权公有制模式取代产权公有制模式的生产方式变革,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革命等等阶段。

  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角度看,建国前27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农业完成了农民的个体生产方式到集体生产方式的转变,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但是,在工商业、运输业等,仍然处于过渡阶段,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劳权公有制模式)。还有就是没有完成文化意识形态的革命。

  总体来说,改革之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体制是过渡性质的,农业则形成了劳权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革命尚没有完成。因此,改革之前的中国处于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过程中。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