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以前,只有报纸是可阅读的新闻载体,而广播和电视虽然也是广泛的新闻媒体,但听众没有选择性,一般也不可能反复收听收看。网络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人已不看报纸了,不少00后从来没看过报纸。作为从读纸质报纸过来的人,看过不少报纸,我的最爱是解放军报。
上大学时,开始看解放军报。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大学报纸橱窗里看,二是偶尔在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看。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军事方面的新闻,如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英阿马岛战争的新闻报道等。那时“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权威性高,在宣传舆论领域影响大,很神圣。
大学毕业后到了部队,单位订了解放军报,看报就方便多了。看的内容从一般军事新闻,到重点转到了“军事论坛”栏目,学习有关的军事理论。
在多年学习的基础上,也尝试投稿。1986年在解放军报上投稿,刊发了一个豆腐块短文“把承认不完美和追求完美统一起来”,因此当年获得单位嘉奖。28年后的2014年9月2日,在“军事论坛”栏目发表了“军事优势观应与时俱进”一文。栏目编辑周峰为文章写了编辑感言。
解放军报除新闻外,还有很多专栏,多数是一个星期一次。读得多的有军事论坛、思想战线、长征副刊、军人修养等,长征副刊有很多英雄的事迹文章。四十多年,读过的文章无数,现在还记得的文章不多。刘华清和张震两位军委副主席联合署名的文章《追忆粟裕同志》,代表中央给粟裕将军实现了平反,因此我对这篇文章有深刻印象。《倾尽此生付长空》记述了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经历和事迹,以前看过。今年印巴空战中歼10大放异彩,击落了印度的阵风,因此又重读了这篇文章,还发了微信朋友圈。何永红写的《回望英雄山》印象也比较深。虽然绝大多数文章看过后读没有什么印象和记忆,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毛主席在《组织起来》文中说“我们不应该自满,我们还要继续作自我批评,还要继续求进步。我们的生产也要继续求进步。我们脸上有灰尘,就要天天洗脸,地上有灰尘,就要天天扫地。”在好的载体上读好文章,才能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文/吴先翔,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