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假霸王跟假虞姬真“压腿”——陈佩斯《戏台》隐喻权力对艺术的扭曲

2025-07-13 16:35:48 来源: 虎躯一震作者:李华良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图片

  陈佩斯陈氏喜剧电影《戏台》上映了,看完以后感觉上是如此熟悉,那种醇厚的味道就像是看他《二子开店》、《孝子贤孙伺候着》、《主角与配角》、《吃面条》等经典的作品,轻松但又回味长久,从搞笑角度说,跟现在大多喜剧电影充斥网络段子、疯狂玩梗相比逊色多了,但要说讽刺社会现实,还是相当有嚼头,很多情节和人物设置明显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

  1990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当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了小品《主角与配角》,堪称几十年来春节最经典的喜剧节目之一,即使现在再看仍然不落俗套,非常有意思。小品里陈佩斯对朱时茂说“你替我叛变一下行吗?”陈佩斯换上了主角儿的服装,然而习惯使然,他最终又回到了“叛徒”的角色。主角儿与配角儿身份互换,产生了强烈对比,令人捧腹又回味长久。

  角色错位、身份互换是喜剧常用的套路,不同的人身份互换就产生了戏剧冲突和人物错位导致的看似疯狂的变化,互换身份让不同角色进入对方生活,借对方视角看世界,获得新的感悟,从观众角度也获得新鲜感和另一种视角,比如《大话西游》里几乎将每个人的身份都进行了互换和错位、每个人的身份也是集成了多个角色,产生了奇妙的戏剧冲突。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其实也有人物身份的互换,张国荣饰演的虞姬人戏不分、戏中人与现实人的身份产生了重叠,不疯魔不成活,楚霸王最后变成了懦弱的小人,电影表现了人格撕裂和人性沦丧的惨烈。

图片

  《戏台》的核心剧情就是角色互换身份,一个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因偶然原因要代替京剧名角上台唱霸王别姬,而且还替名角儿跟女粉丝“压了腿”,假冒伪劣的霸王压假冒虞姬,假虞姬吊了两回嗓,然而这终究只是南柯一梦,枪炮一响,全都成了灰烬。

  再深一层,剧中剧戏台上《霸王别姬》两个霸王哪个更像是霸王?真的霸王(金啸天)为了离开的妻子自暴自弃、抽大烟、跟女粉丝厮混,当然是个怂货,并不象是个爷们儿,可是一听要开戏,他以戏比天大的职业准则爬起来自己扮霸王救场,即便他抽完大烟睡过假虞姬,身体掏空了,尽管外面炮声隆隆,仍然能一丝不苟唱完戏,这最终的表现也称的上是个霸王,是个名角儿。黄渤扮演的送外卖的伙计即便扮上了霸王,唱的却是唐山落子(评剧),在舞台上漏洞百出,说明他不过是扶不起的阿斗,穿上龙袍也不是太子,票友只能是票友,肯定不能担起霸王之名,但是他也并非奸恶之辈,只是个喜欢听戏的普通人而已。

图片

  剧中还有两个“霸王”,一个霸王就是军阀鸿洪大帅,性情乖张残暴又很幼稚,杀人就像儿戏,而这种货色竟然也将自己比作楚霸王,疯癫又愚蠢,然而混乱时代这种愚蠢疯癫又不认字的货色竟然也能成为军阀“地方一霸”,这也反映出当时国家的荒诞和混乱。另一个霸王就是前门一代的地痞八爷,狂妄不自知,横行霸道惯了,走到哪里都以为凭借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遇到了更残暴的军阀,地痞流氓乖乖成为废物,一枪一个眼儿就嗝儿屁了。

  这也说明,从古至今只有一个西楚霸王,后代的任何人都是假冒的霸王,越是恶人越想当霸王,但都只看中霸王的霸,没有看到霸王的情义和担当。

  黄渤饰演的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哆哆嗦嗦套上霸王戏袍,真名角金啸天(尹正饰)在角落怒目圆睁,洪大帅(姜武饰)的枪口漫不经心扫过戏班众人——这一幕荒诞的生死局,拉开了陈佩斯导演《戏台》的大幕。陈佩斯时隔27年重返大银幕,这位初代“喜剧顶流”将同名话剧的经典文本淬炼成影像寓言:在军阀割据的民国戏台上,一场冒名顶替的闹剧,照见了权力碾压下艺术尊严与生存本能的永恒撕扯。

图片

  《戏台》的骨骼里流淌着中国喜剧传统的血液。当洪大帅强令黄渤饰演的包子铺伙计顶替名角唱《霸王别姬》时,“关公战秦琼”式的荒诞逻辑被赋予新生命——粗鄙军阀凭个人喜好随意篡改经典,台上霸王自刎的悲壮被他哭闹着要求改写。这种权力对艺术规律的践踏,恰似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的镜像:韩复榘父亲寿宴上,关公与秦琼的时空错位打斗,就是权力对文化的肆意玩弄和嘲讽。

  陈佩斯的喜剧一直有“悲情内核”,笑声背后永远蜷缩着小人物的惶恐与挣扎,这种理念和周星驰的喜剧殊途同归,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星驰电影和陈佩斯电影,尽管一个是港风,一个是京味,但是核心都是小人物被命运摆布做挣扎,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中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在不断求索。

  从话剧舞台到电影银幕,陈佩斯完成了一场媒介转译的精准手术。他保留原作“一桌二椅”的象征美学,又以三重时空嵌套拓展表达维度:现实戏班的苟且、戏曲《霸王别姬》的忠义、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交织碰撞。陈佩斯饰演的侯班主堪称其表演哲学的化身。面对军阀时谄媚弓腰,转身瞬间的疲态却从眼底漫出。这种“减法表演”以微表情替代舞台夸张,特写镜头下算盘不离手的细节,泄露了市井智慧与艺术良知的撕扯。而黄渤的“双重间离”更见功力——他既要演怯懦的包子铺伙计,又要演伙计扮演的项羽。唱段中故意插入的跑调,让角色在权力重压下的心理失序穿透笑声直抵人心。

  就连戏中虞姬的自杀也如出一辙,在这两部戏里的“虞姬”都自杀了,历史上的虞姬是不是自杀并没准确记录,《史记》只写了“美人和之”,唐宋后人给加了戏,增加霸王悲壮之情。不过可怕的是,扮演过"虞姬"的张国荣也自杀了。“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妾妃何聊生。”叫人不禁叹一声“妃子,你,你,你,不可寻此短见啊!”

图片

  《戏台》最锋利的刀刃在于对权力异化的解剖。洪大帅的蛮横源于无知者的狂妄,他抽打戏服却自诩“爱戏”,恰似历史上张宗昌强令梅兰芳改编《凤还巢》的荒诞重演。当副官用失真麦克风咆哮“大帅令”时,技术暴力与传统艺术的对抗在声效设计中具象化——权力通过现代器物实现对文化尊严的碾压。

  影片以三重权力结构揭示系统性压迫:洪大帅的枪象征暴力源头,副官代表权力末梢的残忍,而戏班内部的分化则是弱者对更弱者的倾轧。这种设计直指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述的“毛细血管式权力”——它弥散在人际网络中,让每个个体既是受害者又是共谋。当侯班主跪地求饶保全戏班时,妥协的苦涩远胜过枪声的震慑。

  剧中民国背景绝非虚设的布景,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期,全国竟有1300余大小军阀。影片中“讨袁”标语在街角闪现,洪大帅军服制式严谨还原——混乱年代的艺术困境由此获得历史锚点。那个年代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是走马灯,谁也不长久。

  那些配角也不是单纯配角。当六姨太借戏逃遁,凤小桐为护戏拼命,表现的是那个年代有个性、有原则的人在混乱的格局和强权下的自救,在当下,现在的我们面对生活压力、社会的激烈竞争又何尝不想逃走和反抗?徐明礼的谄媚、吴经理的算计,权力异化的帮凶常是因为普通人的怯懦。

图片

  幕布垂下,戏班众人继续在夹缝中吟唱。陈佩斯躬身谢幕的身影,叠印着从《吃面条》到《戏台》四十载的笑泪年轮。当黄渤嘶吼的破锣腔穿透影院,我们猛然惊觉:当代荧幕上流量明星的“假霸王”闹剧、某些创作者对权力的谄媚,何尝不是历史的重演?方寸戏台间照见众生百态,权力与艺术的对峙从未落幕。陈佩斯以七旬之龄擂响的这通鼓点,既是向旧时光的深情回望,亦是对当下时代的清醒诘问——在生活的戏台上,我们是否也正穿着不合身的戏服,唱着违心的词?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