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败擅于“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女拳师们,只靠板着脸的马列毛正统思政课套路则会适得其反,爱看穿越剧的当今中国年青一代偏好“以魔法打败魔法”,那么张维为式老粉红之人情世故会否遥遥领先于女拳师之泛滥成灾?
张维为曾断言当今中国的科技水平已是遥遥领先于西方列强,但实际上中国各地一直存在着一种耐人寻味的反差,即人情世故泛滥之处经济往往落后,而人情关系简单的地方经济却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敲响了重视健康发展模式的警钟。以中原某人口大省为例,商务交往往往是从两三顿酒入局,大家酒桌上称兄道弟,看似关系融洽,而到了实际的合作洽谈时却难以落地,投资常常无果而终。北方的某些省份亦是如此,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里“过了山海关全是哥说了算”这种人情关系主导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这些地方,重工业仿佛只剩下烧烤,轻工业似乎只有直播,而且经济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这种过度依赖人情世故、缺乏务实做事态度的作风当然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相反,在深圳、浙江、江苏与上海等发达地区,人情世故的应酬相对较少,这里的普通人更多地关注工作本身、业务能力与价值创造。在发达地区,老百姓更注重实际的成果与效益,而不是通过人情关系来达成目的。这种务实的态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与人才,推动了地区的持续繁荣。职场中的人情世故衍生出诸如厚黑学之类的封建糟粕,例如《漫画鬼路》这类书籍畅销,书中误导读者要城府深、手段狠。许多人追捧这种观念不是由于职场压力就是分配不公平导致普通人被迫找捷径,但此类厚黑学的本质是违背公平竞争与积极发展原则的,追求的不是通过贡献获取回报,而是想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这当然不利于个人的真正成长,直至破坏职场的健康生态。在现代社会的职场中,越来越多的00后表现出对这种厚黑学的反感。他们渴望真诚的交往,更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与价值的创造。现代社交中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应是明确自己的能力、能创造的价值与应得的利益而不是整天周旋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情世故。我们应摒弃过度的人情世故,少去琢磨他人的心思而多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在现实的社交与工作中都应以实际的贡献为导向,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交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积极、上进的社会环境,让个人与整个国家都能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推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张维为这种老粉红何以男粉丝偏多而难得一见被小粉红追捧?2024年张维为去了一趟同济大学,那叫一个轰动。要求签名的、要求合影的,简直是热闹非常。突然,有不少人发现,在张教授的演讲场馆,齐刷刷地被男同学坐满了,居然没有一个女生。创造了“清场式遥遥领先”一词的张维为的确是清场式遥遥领先,把疯狂收割男同学,却把女同学给“清场了”。仔细想想,这也很正常,因为同济大学是理工类高校,男生多于女生那是不争的事实。在理工类高校,女生本来就不易,至少要比男生多一份努力才能公平地获得社会的认可,哪有闲功夫浪费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去听“宏大叙事”?中国特色“公知”有两种:公共知识分子,譬如张维迎;公公知识分子,譬如张维为。到底该如何看待张维迎与张维为的区别?张维迎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与知名经济学家,张维为则是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专家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一个搞经济的,一个搞政治的。相比之下,搞经济的当然比不上搞政治的有名,千万不要混为一谈。根据常理,搞经济的最起码得有相当扎实的专业基础,搞政治的只要敢胡说八道就一定得到关注。但这种“胡说八道”只是从小老百姓的角度能看到的,只要这种“胡说八道”得到肯定,那么这条路就是能走通的。张维为曾指着农民的一个十六元的盒饭说“这个盒饭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好”时玩的是什么套路?他当然是中国的随便什么垃圾东西都敢吹,落后西方列强几代的技术也能吹得“遥遥领先”。在这个方面,估计连营销大师雷军也没法望其项背。网友们总结的张维为语录有哪些?基尼系数是西方理论,治标不治本;农村贫困户每天三菜一汤,发达国家也比不了;佛系要不得,年轻人要吃苦;上海世界第一,尤其是飞机场;农村户口是香饽饽……按理说,你不妨喜欢或讨厌张维迎,也不妨喜欢或讨厌张维为,独立而理智地看待这两位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论收割粉丝的能力,张维迎当然不是张维为的对手。在当今中国,男孩子比女孩子更早熟,何以然?垃圾食品使然,男孩子的荷尔蒙是憋不住的,易冲突,喜欢自己也喜欢别人打这打那儿,往往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喜欢政治与军事是男孩子的天性,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你得看准这流量密码,一天到晚都给他们灌输“老子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第一”,那打鸡血般的自豪感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让理工男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升腾了?!这时再听听张维为的“清场式遥遥领先”的口号,理工男们不崇拜他还能崇拜谁?大学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被誉为“天之骄子”,尤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工男。大学扩招后,理工男还算不算“天之骄子”?目前不好说。但这种人毕竟还在学校,还没进职场,还没遭到社会毒打,沦为张维为教授的韭菜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闯社会后面临就业、失业与生活的压力,天天为养家糊口而奔波时,他们还会不会是“清场式遥遥领先”的崇拜者就很难说了。青年人易冲动,有“老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想法在所难免,而张维为一口咬定中国早已“清场式遥遥领先”,理工男们就亢奋吧!所以女拳师们爱对理工男们讲一个解放前的老段子:某日天降大雪,一官员、一地主、一秀才聚在地主家的化缘内烫酒赏雪。酒至半酣,三人决定作诗咏雪。地主作为主人开了个头:“大雪纷纷落地”。官员接道:“此乃皇家瑞气”。秀才摇头晃脑吟道:“再下三年何妨”。这时园子外面墙根下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乞丐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张维为在同济大学的演讲场馆齐刷刷地被男同学坐满了,这一现象难免引起女拳师们的关注,创造了“清场式遥遥领先”一词的张维为确实是将男同学吸引得如痴如醉而却将女同学“清场”了。同济大学是个典型的理工类高校,男生多于女生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在理工类高校,势单力薄的个别女拳师哪有闲功夫浪费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去听人吹牛?张维为与张维迎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而前者则专注于最应景的国际政治学研究。因此,张维为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可能不如张维迎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张维为的演讲风格独具特色,尤其是喜欢将农村贫困户的生活与发达国家对比,擅于夸大中国的城市建设。张维为的言论往往能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被网友们总结为一系列语录,此类言论是否靠谱都是可商榷的。总的来说,张维为的“清场式遥遥领先”现象主要反映了理工男们对政治、军事等应景话题的兴趣,而女同学则可能更注重自己的学业与未来发展。如何平衡男女学生在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上的差异,张维为会不会想到借助小粉红对女拳师在“魔法”上以毒攻毒?
小粉红最难缠的对手在哪里?除了“港独”、“台独”、“藏独”、“疆独”拥趸与出没在中文互联网的“恨国党”,如“姨粉”(姨学爱好者)、“神友”(神奈川冲浪里吧吧友,精日、精欧、精美……)之外,相比之下崇洋媚外跟露骨的就是国内的女拳师们了。在高校等年青一代扎堆的地方,这种群体的意识形态立场往往与小粉红相反,二者“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女拳师也像小粉红一样属于互联网原住民,身上互联网世代的特征非常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年轻化、技术化、组织化与国际化。“小”就是年轻,从他们的网络日常用语就不难看出用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看不懂的词汇。小粉红的用词用语很多已出圈,中老年人可能还会知道一些,但对女拳师的词汇估计完全是视觉盲区。比如“港独”青年yygq(阴阳怪气)称大陆是“强国人”,“神友”天天喊着run去北欧(认为国内不好,要跑路去北欧。注意,一定要读成“润”去北欧)。女拳师在说啥?年龄大一点的根本就看不懂。年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喜欢kuso(恶搞),此类恶搞对中老年人来说更像天书。同样是抹黑中国,能不能get到恶搞的笑点是区分女拳师与“老粉黑”的关键。比如2020年有女拳师在Twitter上祭出“含泪回归体”恶搞,模仿留学生的语气用统一模板发“……国疫情已失控……无数患者死在家里……太可怕了。我已订好回国机票,关键时刻还是得集中力量办大事呀”!这场恶搞行动被方舟子等“老粉黑”信以为真,还以为自己抓到了“大外宣”的证据。上当的还有“自由亚洲电台”等大批号称“追求真相”的反华先锋,这帮不懂互联网文化的中老年人难免遭到女拳师的嘲讽。技术化指的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与技术门槛,小粉红与女拳师大都熟悉各种流行的互联网软件,甚至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有国内背景的女拳师更是精通各种规避网络监管的工具,比如匿名上网的洋葱浏览器(Tor)。女拳师还喜欢聚集在一些强调私密性、安全性的海外交流平台上,相互之间的沟通也主要是用各种端到端加密的开源软件。他们用的很多所谓的网络自由软件,背后都有美国开放科技基金(OTF)的支持。女拳师往往看不上漏洞百出、毫无技术含量的反华谣言,对内开展文宣时非常强调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他们往往是通过放大某些事实的负面效应来带节奏,就算是造谣,“真实感”也越来越强。比如最早造谣“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用的所谓的“证据”就来自于国内专家发表的英文论文。组织化简单来说就是有策略、有行动,从帝吧出征到饭圈女孩守护阿中哥哥,小粉红的组织能力已人所共知。女拳师中的“X独”青年本身就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面对内地的线下组织能力发挥不了作用,只能暗搓搓地搞一些线上行动。在各类文宣行动中,女拳师呈现出了一定的组织性,不排除有反华势力的运作。有内部分工与行动流程,有成员招募。有人专门负责收集资料,有人专门负责制图、做表情包,甚至有详细的冲塔指南。在海外网络社区中还有各种公开或私密的群组,交流文宣经验。国际化在小粉红身上已有所体现,一出国就爱国,很多留学生好变成小粉红,傻子还有一些外籍小粉红。相比之下,女拳师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女拳师本身就有大量“X独”青年与在海外的“恨国党”,近年来有向往东南亚扩散的势头。最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X独”青年与泰国网民组成的“奶茶联盟”,后来又拉了一帮缅甸年轻人入伙。最初是大搞反华文宣,后来从网络走上街头配合美国制造湄公河版“南海争端”的企图组织“停止湄公河大坝”活动攻击中国。“奶茶联盟”一周年时,Twitter还推出了专门的表情符号以示支持。女拳师的重点文宣对象是大陆青少年,尤其喜欢吹嘘对小粉红的攻击。只要看到一例“粉转黑”,他们就会超级兴奋。在文宣环节,女拳师们有技术、有策略,还有所谓的理论。互联网世代文宣有技术门槛,青年文宣战往往是meme(迷因)大战,图片、漫画、表情包、段子、梗,短视频、音乐都是文宣战的武器,没点技术水平也造不出这些。小粉红就造过很多“爱国也要萌萌哒”的meme,比如“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但又不得不与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表情包。在meme大战上,女拳师也不甘示弱,制作了大量辱华meme。技术含量再高一点是制作各类辱华视频、音乐,甚至游戏,比如某马来西亚歌手写歌攻击中国而被国内女拳师追捧,后来还被台湾某地奉为城市代言人,再如台湾女拳师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年轻人的反共反华桌游。女拳师的文宣还有明确的策略,那就是利用国内已有的一些民众情绪来找茬儿。比如用所谓的“言论自由”思想来否定网络监管,用人性自私论来解构我们的意识形态。除了这些正向利用外还有反向利用,比如假装成小粉红攻击爱国青年。有爱国青年遇到人生意外去网上求助,女拳师跑去yygq说“祖国母亲会帮助你”!再如冒充极端民族主义者,煽动排外情绪。对不明真相的网友,女拳师擅于“低级红”与“高级黑”,还有发些讽刺挖苦的“翻车新闻”,对喜欢讲“定体问”的网友则是积极传播各种规避网络监管的工具。女拳师式加速主义类似于很多年前某些极端自由派叫嚣的“腐败亡党论”:既然只有腐败能亡党,那就加速把体制往更腐败的方向上推。女拳师的加速主义又可分为“对内加速”与“对外加速”:“对内加速”是不断推动各种监管升级,让普通人越来越感到不方便,最典型的就是对文革式“四大自由”高级黑的滥用各种举报。比如前段时间疯狂举报国外游戏辱华,让爱打这些游戏的小粉红没游戏可打。用他们的话来说则是“让小粉红尝尝社会主义的铁拳”!“对外加速”是不断推动国外的对华敌对情绪,比如把国内的极端言论翻译成英语,到Facebook、Twitter等平台广泛传播。女拳师非常欢迎“战狼”言论,认为那是一种反向加速。与女拳师的对战中小粉红占据上风,但也有过受挫的情况。比如2019年帝吧出征的主要成员个人隐私被“港独”青年曝光,导致活动一度暂停。2020年中泰网友meme大乱斗,“X”青年也加入了闹剧,最后当然是小粉红们铩羽而归了。

小粉红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一是“同生态位”对手的冲击。小粉红的玩法女拳师也会,meme的能力也很强。不可能再有过去吊打“公知带路党”那样的降维打击。“神友”与“兔友”的互掐中,“兔友”也没有绝对优势。二是容易被女拳师引战到特定的女明星饭圈、极端女拳群体,不断被故意制造出各种对手,陷入无休止的骂战之中。三是来自内部的挑战。小粉红言必马克思,言必毛主席。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但对个人前途并不乐观,遇到内卷就躺平。这一点也经常被女拳师拿来大做文章,说“兔友”一毕业进社会就会变成“神友”。确实也不排除一些人“粉转黑”。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1960年代美国有不少年轻的粉红“中国通”(pink professor),价值观崩塌之后一夜之间从亲华派变成了反华派。但总的来说,小粉红韧性比较强。传播学有一个著名的免疫论,说的是接触过负面信息的比只接触正面信息的更容易对反面宣传产生免疫力。小粉红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群体。女拳师的文宣也是在帮小粉红接种负面信息的疫苗。想让小粉红转黑也并不容易。当然,离开校园的小粉红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甚至还可能遭受社会的毒打。内卷在短时间里也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大国叙事与个体叙事之间存在的缝隙,才是小粉红最大的挑战。比较乐观的是,有一些小粉红既不内卷也不躺平,比如去非洲修水电站的曹大佐。只要填补好这个缝隙,小粉红就会迸发出更强的战斗力。张维为这种老粉红急流勇退之后,青年文宣战的重点就不会再是武德充沛的互怼,而是把女拳师们洗脑成小粉红了。
张维为在同济大学理工男的合照曾被女拳师们挂起来群嘲,甚至连凤凰网也敢跑出来插一脚了。至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逆天报道,有人说这只是联合早报的评论版块,立场不代表报社本身。其实,这不过是另一种唐妞不等式而已。你报社又不是像公众号、头条号这类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能注册账号去写文章的。一个报社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审核团队,所以能发表在报社网站上的文章都是经过了报社编辑精心审核的,都是代表了报社的立场。所以,凤凰网相当于支持了上面那堆微博的观点。把高校邀请张维为来演讲说成是十恶不赦的事,把与张维为合照的男生也说成是十恶不恶的文革余孽,再顺便赞美中国女人,贬损中国男人,你看了会不会也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还能看到更逆天的:有一个账号先是放张维为的同济合照,再放义和团照片,然后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说真的,我严重怀疑这个人的脑回路,用他们自己的逻辑来解释就是,他们现在的这种的行为是义和团行为。当然,我是不认可“义和团”作为贬义词的,这里只是顺着他们的逻辑去推导。义和团到底该如何评价?官方教科书早有定论!现在应明白那些整天动不动就说别人是文革余孽的到底是什么人了吧?正统文革余孽就是他们。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有意思的是,以上这些言论在微博、头条、抖音上大行其道,但在b站上凤毛麟角。比如上面那个把张维为与义和团放在一起的账号,他在b站上也有账号,他的那个视频在头条与抖音上的流量非常大,评论区全是附和言论,在b站上的流量只有三位数,评论区有好几条反驳言论。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你这种智商还想来b站骗人。有一些人表面上一副路见不平的样子,整天说要言论自由,结果恰恰是他们最喜欢网暴别人。比如某个胡编辑,你之前维护莫言的言论自由,那这次是否会站出来维护张维为的言论自由呢?说到这个,我觉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张维为的大名只差一个字的张维迎曾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起飞的前夕站出来一口咬定“产业政策”是错误的,我们的光伏产业与汽车产业都会失败。张维迎这个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绝对反对任何产业政策,坚守他那一套拾人牙慧的西方经济理论。现在的事实也证明,我国的产业政策是正确的,张维迎是完全错误的,美国与欧洲都在后悔当初不早点搞产业政策,现在他们也要转向产业政策了。与张维迎有类似观点的教授,在我国大有人在。但这些教授现在照样活跃在我们的各个领域,包括高校。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已有铁的事实证明张维迎的观点完全错误,为什么他依然能去高校演讲?你们何以不大喊反对?相反,你们却歇斯底里地去反对预测正确的张维为。难道仅仅是因为张维为说中国会赢,你们就破防得要跳脚吗?从张维为的“清场式遥遥领先”跳到另一个极端,女拳师们偏好“中国远远落后”这种古墓派的公知话术?!张维为的原话是:“中国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甚至在不少领域内是清场式遥遥领先”。如果真的像这些井底之蛙想象的那样落后,我国的军事力量、航天力量是如何领先的?华为的mate60是如何凭空冒出来的?电动车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如果没有某些领域的遥遥领先,这些成就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张维为的多数观点并没有严重的错误,只是他会直白地说出中国会赢。张维为的问题在于,很多事只会照本宣科给出结果,对推导过程他给不出,但这不代表他给出的结果是错的,只是那些恨国党接受不了给出的结果。恨国党何以接受不了?原因很复杂,归根结底都是我们教科书史观出问题导致的。这次事件最有趣的是什么?他们把性别对立加进来,所以这是一次恨国党与性别对立群体的合流狂欢。有些事说起来就是微妙。在张维为同济合照事件的前不久,刚好就是耶伦访华,在网络上冒出了很多尬吹耶伦提包的帖子。于是就突然冒出了一大堆贬损张维为同济合照的帖子,同时还把张维为同济合照这件事往性别对立的方向去引,说女人的底线就是高,说男人的底线就是低。那这个时候耶伦到底想干嘛?在北大谈“女性职业发展”?2023年耶伦访华期间找过国找一群女企业家玩饭圈,其中有一个是女科幻作家郝景芳。此人以前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名字叫“女性主义科幻在中国”。科幻就科幻,女权就女权,整出个女权科幻到底想唱哪一出?没有人洞若观火。所以大家发现没有,耶伦每次来,国内都会突然掀起一波女权言论。而这一次,把女权引到张维为头上,借张维为同济合照来攻击中国男性。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合。但一目了然的是,这种攻击套路毕竟是极其粗鄙的,这等于说关心国家大事的张维为拥趸都是十恶不赦的,那么女拳师们发表这些言论又是什么呢?这就相当于是你们自己在说自己是十恶不赦的了!

至于小粉红与张维为这种老粉红的关系,二者都懂共产主义吗?小粉红会不会心甘情愿仆从于张维为这种到处粉墨登场炒作“爱国贼”的“国师”?张维为在意识形态光谱里的具体位置何在?左派?他不关心人民;右派?他不会支持改革体质!那他到底算什么?一旦张维为这种老粉红被后浪小粉红们批倒批臭批为老公知了,相信我们就也会有我国自己的“东条下等兵”了!观察者网唯二能跟决策沾点边的就是姚洋与余永定,至少能在个别方面建言献策,在中南海是能说上话的。其他的都是资本包装或自我炒作的流量号,无论公知还是粉红。张维为是怎么嘲讽公知的呢?“就我一直搞不懂,就我们这些公知啊!为什么都待在中国……现在美国最需要他们帮忙了啊!对不对?当个志愿者也行啊!写写日记也行啊!”张维为说到“当志愿者”与“写日记”时,下面顿时掌声雷动。我不知道是不是指方方,但不管是谁都一定是公知。何为“公知”?这个词,本是褒义的,现在变成贬义的。原来是指能为公众发声的公共知识分子,现在是指那些专说外国好话与专说中国不好的崇洋媚外者。公知以“启蒙者”或“监督者”自居,但被认为是崇详媚外与吃里爬外,他们选择性批判,推崇西方价值观,看外国只见其好,看中国只见其差,用个体案例否定整体进步,忽视北京模式之特殊性。按理说,这种人确实本来就该遭到反对、批判与嘲讽。但张维为嘲讽公知,却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总有一点不大对劲。原因何在呢?细细想来,问题就出在张维为的自身形象上。张维为是什么样的形象?张维为讲的与公知讲的恰好处于两个极端:公知是选择性批判,光讲不好的;张维为是选择性赞美,光讲好的。光讲好的,嘲讽光讲不好的,这里并不存在什么价值。光讲不好的,唯外国为尊为佳,这固然理所不应当,这会打击民族自信,陷入外国文化入侵的陷阱。但光讲好的也肯定是不行的,无视问题的存在就难免坐井观天盲目自大了。前者让人自卑,后者让人自大,都是不好的。公众为了吹捧西方,有时候讲一些不实之言,传播未经核实的“悲情叙事”。同理,张维为有时也会在他的节目里讲出无法核实或不符合逻辑的话。公知赚恨国的流量,张维为则赚了爱国的流量。二者都存在偏颇与狭隘。公平地说,公知的话不是句句都有害,张维为的话也不是句句都有益。公众对他们的言论,有必要去伪存真,有所取舍。但公知有迷惑性,张维为有麻醉性,这就要看我们的公众有没有冷静的理性与辨别的能力了。尽管处于两个极端,公知日趋被动而张维为日趋主动,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打破了外国月亮圆的偏见。所以张维为能尽情嘲讽公知,以前他没这种底气。换言之,中国的发展让张维为越发如鱼得水。是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张维为,而不是张维为成就了中国发展。他的那张嘴,对中国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就此而论,张维为的价值,甚至比不上司马南。司马南也存在争议,但司马南却不是光说好的、不说不好的,不管司马南为了什么,他毕竟是没避讳个别社会问题的。张维为从来没有。所以,张维为其实没资格嘲讽公知的。一个极端,有什么资格嘲笑另一个极端?如果张维为有资格嘲讽公知,那么公知就完全也能反过来嘲笑张维为。两个裁逢,一个把衣服做小了,一个把衣服做大了。做大的裁缝嘲讽做小的裁缝,做小的裁缝何以不能嘲讽做大的裁缝?毋庸置疑,二者都像蹩脚的裁缝。
至于一口咬定“所有男人都在压迫女人”的女拳师们,本质上则是跟在小粉红屁股后面拾人牙慧而不自知,不过是“所有日本人都有罪,原子弹下无冤魂”的鹦鹉学舌而已,如果军国主义的结构性问题能被归咎于所有日本人,那父权制的结构性问题为什么不能被归咎于全体男性?女拳师们的言论完全符合民族主义叙事的逻辑,如果不是阶级叙事衰落,这些贵物根本就不会有生存空间。至于极端男权就更是令人惊叹的品种了,他们既想骂所有日本人都有罪(极端民族主义与父权制支持者本来就是高度重合的群体),但又认为自己没有义务为父权制背锅。他们发现这两件事无法在同一个逻辑框架下合理地解释,于是干脆倒打一耙,学日本右翼直接否认父权制下女性受到的结构性压迫的存在而祭出了“男人是女权社会下的弱势群体,女拳师在压迫男人”这种逻辑错乱的梦话。我本人从来不认为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的结构性问题能被归咎于任何生物学、地理学特征,所以我敢理直气壮地断言以上三个群体都是法西斯诈尸的预备队。
【文/陈俊杰,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