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钿甜,2007年7月9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25年5月11日,黄杨钿甜在网络上分享的成人礼照片,其中黄杨钿甜佩戴的耳环被指认是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公价约230万元。大量网友认为,2007年出生的黄杨钿甜,作为年轻演员,不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随后,黄杨钿甜再次发文分享类似相片并称“耳环是妈妈的”;5月14日有网友就此事发文,称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曾是雅安的公务员,负责招投标工作。该文再次引发热议。有网友留言称:“父亲是公务员,家庭收入不该这么高”;此外,还有网友评论指出黄杨钿甜曾晒过豪宅,其过往发布的图片中也有价格不菲的奢侈品。2025年7月16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关于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与属地管理原则,雅安市联合工作组经过调查认为,黄杨钿甜的耳环只是一种玻璃材料仿制品。

一、黄杨钿甜是不是“内娱版北极鲶鱼”?
自2018年限薪令+影视寒冬以来,明星的收入大幅下降了。而且,耳环还是其配饰中最不起眼的,收藏价值基本为零。顶流明星也没见有几个带过这个价值首饰的,往往都来源于品牌赞助,出席活动带一下就得还回去。而且,黄杨钿甜说自己的耳环本来是她妈妈的,那就意味着她家现金流起码有一个亿的基数,而一个亿的家产换算下来也只不过够她买四十多对耳环罢了。

顺着这条线,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网友们还真挖出了不少猛料。黄杨钿甜的亲爸是雅安地区的公职人员。2013年雅安地震之后,她爸负责灾后重建的对外招标工作。但就是从那个时起,他家突然发达了。2014年十月,他们家开了一家注册资金五百万的公司。这钱从哪儿来?更奇怪的是,公司最早的法人是黄杨钿甜的舅舅,没过多久,公司法人就变成了黄杨钿甜的妈妈。到了2017年,黄杨钿甜的爸爸从体制内辞职,公司法人又立马变更为他本人。这么一推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五百万的公司,真正的幕后老板很可能就是黄杨钿甜的爸爸,按规定,公职人员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其他人只是替他担任名义上的法人,等到黄杨钿甜爸爸辞职之后,立马把公司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问题来了:黄杨钿甜的爸爸作为公职人员,收入应是相对固定的,哪来的这么多钱开公司呢?雅安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当地公务员一个月杂七杂八到手也就几千块钱,这五百万未免来的有点蹊跷。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一家子又注册了生物公司,在这期间大发财,捞得盆满钵满。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质疑他们家是不是在发国难财。一次地震、一次疫情,别人都在艰难求生,他们家却富得流油,从雅安搬到深圳,购置了几个亿的豪华别墅,这合理吗?黄杨钿甜的妈妈、舅舅还做其他生意。据网友爆料,她舅舅还非法办理走私证件,这就更让人怀疑她爸有没有利用公权给她妈妈、她舅舅走后门开放特权渠道了。如果真有这种事,那就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损害的是公众的利益。未开放二胎之前黄杨钿甜的爸妈就生了二胎,公职人员公然违反生育规定。黄杨钿甜入圈的路子也没那么光彩,本人出演《楚乔传》时,还疑似有过抢角风波,把原定出演小楚乔的葛莉莎给挤走了。虽然抢角在娱乐圈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结合她爸妈的种种行为,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她是不是也享受到了父母带来的特权。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黄杨钿甜爸妈赚钱的门路是否正规合法合理。如果真的存在问题,那黄杨钿甜可就危险了,她很可能成为曲婉婷2.0,娱乐圈的北极鲇鱼。一旦坐实,她的演艺生涯必然受到重创甚至可能就此殉了。
二、陈光标给榕江捐赠两千万物资何以让人联想黄杨钿甜那只耳环?
2025年6月30号,陈光标给贵州榕江捐了两千万元的物资,这事儿瞬间就成了热门新闻,引得网民们纷纷讨论与热烈评论。6月29号,咱们的慈善大哥陈光标双手捧着捐赠牌,宣布要给贵州榕江送去两千万元的医疗用品,而他身后六辆满载物资的大货车可不是摆设。不少网民对陈光标的好心事儿赞不绝口,他可是第一个在榕江发起捐赠之后,慷慨解囊送出两千万元物资的社会达人!面对榕江县遭到的超级大水灾,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在忧心忡忡,但跟之前相比,主动送钱送物的热情好像少了不少,真是让人摇头唏嘘呀!在榕江发起捐款后,张明涛会长表示:“我这手机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电话响个不停,随时都有一堆人来打听怎么捐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才是咱们的老祖宗教的好习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榕江出了事,还是有很多热心肠的人往榕江县送东西。真是让人泪目啊!宁夏中卫的公益达人“趴着走的巨人”胡雷给榕江县送去了19吨的物资,结果自己兜里就剩下5毛钱,简直比钱包瘦得还难看!小胡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结果双腿跟黄泥巴似的,爬都爬不动,工作生活可真是没戏。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胡雷本来是离不开照顾的,可他却在捡破烂与摆摊中,着这点微薄的生活费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别人捐款,所以感动了那么多人,甚至因此而被媒体尊称为“跪着的巨人”!无论是咱们中国的财神爷陈光标,还是那个“跪着的巨人”胡雷,他们这会儿能站出来给榕江县捐款,真让人热泪盈眶啊!
但网友们被郭美美与黄杨钿甜这帮人气得够呛,谁还敢往榕江县甩钱洒物啊?都怕一转身,钱就飞进了那些少数人的口袋里,真是心凉凉的!来听听网友们咋说的吧:这个鼎天的编号可真让人头疼,74与709就像是俩闹着玩的兄弟,天天在玩数字游戏呢!世上有两种破产:一种是口袋空空,另一种是人面子没了,后者可比前者严重多了。这橙子简直像诗一样,真是个文艺范儿的802号呀!给美美搞个包,给黄杨整了耳环,老百姓的心肠都被撕得稀巴烂!喝得七分醉,醒得三分神,生活就像泡澡,泡到一半就飘了起来!耳环到现在还安静得跟条死鱼似的?真是不好意思,我可不想花这笔耳环的钱啊!闪闪惹人爱的仙女真心漂亮,可爱得让人想一起蹦跶44次!2008年我每月拿2500,房租要800,水电费100,交通费150。5月那个月我捐了1000,大家猜我那个月是咋生活的?真是捉襟见肘啊!没想到十几年后,我居然因为给别人买了一对耳环,自己勒紧裤腰带过了好几个月的日子!懂得XX 12啦!黄杨那230万的耳环调查得怎么样了?要是搞清楚了,我立马就捐出去!今年5月11号,年轻的小姑娘黄杨钿甜在网上晒了她成年礼的照片,还戴着闪闪惹人爱的耳环呢!令人惊叹的是,黄杨钿甜的耳环被网友指认为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售价约为230万元!

这就把“耳环天价争议”给闹大发了,在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与强烈怀疑中,2025年5月22日,四川雅安终于把杨伟这个老爸的调查情况给捅出来了,发现他不仅在经商上搞了点猫腻,还特意遮掩了自己违法生二孩的事儿。公众强烈质疑的“天价耳环”价值问题、黄杨钿甜家财产来源问题,当地都没有给予回复。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就像大海捞针,群众与媒体都看不到真相了。
尽管黄杨钿甜“天价耳环”的秘密保住了,有关部门付出的却是公信力受损的代价,知法犯法者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公众还会信任政府吗?
三、黄杨钿甜吧:关于现在该耳环引发社会关注问题
喵喵喵pvp:我发现所谓的王佐,还有所谓的其他无论什么派别,都急忙忙的宣称这次事件是明吹问题,网友们都确信自己的对的。但很明显,贴吧无论如何都有为了反驳而反驳与马后炮的情况,而且并不少。无论相信与不相信都有自己的理由,双方都有合理或不合理的论据。那么情况到底如何呢?
2:21
喵喵喵pvp:另外,我发现人口吧的好像都不是很同意,相反,我看汪吧的大部分都认同官方结果。
2025-07-17 12:23
贴吧用户_GDS5W7W:我感觉资本控制社会公正的问题已显化了,这次明显是社会公正为资本的让步,有一就有二。
2025-07-17 13:38
贴吧用户_GDS5W7W:我对社会客观公正持怀疑态度,面子工程都做不好了,之后只会越来越完蛋!
2025-7-1713:39
贴吧用户_5K6GMG3:证据是一点没有的,调查结果是一点不信的,反驳的是被洗脑了支持的是达瓦里氏的,民粹主义千言万语,总结起来一句话:yy有理,幻想万岁
2025-7-1811:49
贴吧用户_GDS5W7W:天天发癫说什么冷门词条呢,有证据就晒,他们把网民当猴耍,我评价两句怎么了?
2025-7-1812:58
企鹅12138555:回复贴吧用户_GDS5W7W:那我想问一下,这个事8成都是谣言是不是把你当猴耍了?
2025-7-1902:39
不教红尘染赤心:回复贴吧用户_5K6GMG3:你要信通报那最好一直都信。
11:07
贴吧用户_JU5P536:这个节骨眼爆出这种事,背后没有美国人在挑拨我是不相信的,网友们还是审慎看待吧,事的来龙去脉很复杂,不一定是我们想的那样,近期国际局势很复杂,不要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了,不传谣不议论,不要给咱妈添麻烦了,相信国家!
八意思兼神:little pink
2025-7-1717:52
叶瞬光:别一概而论
2025-7-1719:51
哪个天才把我id毛了:cherry
2025-7-1721:21
我系鞋带只用一只手:别动不动就跟美国人扯上关系,照你这种想法,姜萍这种超天才也是美国人故意搞的?
22:00
冥斗士猎手骑士剑:感觉主要是苏联人民对苏联政府发的通告失去信任了
2025-07-17 17:43
哪个天才把我id毛了:任何一个体验过劳动法失能的人都会对()心有怀疑,因为那是事关大部分人切身利益的东西,这都处理不好,指望老百姓不“塔西佗陷阱”?搞得好像自己有处理问题的诚意似的。
21:25
贴吧用户_5AEQSae:等呗,鸭脖事件第一波公告刚出时什么情景我还是记得的,我被几十个人围攻。
2025-07-17 18:01
曼特:不知道口罩普及之前散布疫情谣言坐牢的“吹哨人”现在出来没?
12:11
lucili10:这已是演都不演的公告了,你要信还是来买买我这的保健品吧。
9:05
喵喵喵pvp:网友们发言和平一些,敏感词汇别碰我这里一堆评论被删除。
9:15
福运来:

2025-07-17 20:28
无可魇语:好好干活

2025-07-19 09:47
池塘潜水艇:楼主发的这个耳环是有火彩的,玻璃耳环哪有这么好看的?
2025-7-1802:13
lv00121268:15年,他爸为了一个月千把块违纪他伙同4人利用职务之便经商,每个月暴利5000余元。16年,其妻子司某的朋友送了一个300元的玻璃耳环,该耳环司某无比珍惜,妥帖保存了整9年。到2025年,给了她们的明星女儿在成人礼上佩戴。
9:46
mengyin417:这么久了,耳环如果真是假的,那公司早就蹭流量了。如果耳环230万被人说成是仿品,结果屁都不敢放一个,你就知道水有多深了!
22:29
虚度:怎么说也是个女童星,带个假货谁信,设身想想在怎么不挣钱的带个大几万的首饰也比带假货丢人。
2025-07-18 02:14
曼特:关键薪资,她家很有钱,明星女儿18岁成人礼,带被珍藏了将近十年300块玻璃赝品,,真把群众的智商狠狠地侮辱。
12:15
孫咲氚:讲真,说不定就是在炒作。事到如今耳环真假我已无心分辨,反正大额捐款去向不明是真的,耳环真的假的都对得起现在的舆论。
8:23
aydaizhi:人家奶奶四川副省长,爷爷大军区领导。
2025-07-18 09:41
逃跑的默契:我也看了这个说法,不清楚真假。
2025-7-1816:28
aydaizhi:真的,我查了退休的副省长。
17:57
齐静心得意:知道为什么只贪污3万吗?根据16年修订的法律,超过三万的要立案调查。
4:05
贴吧用户_JRb3VaQ:社会关注度高,提级查一下是否更好?
5:19
黑色方舟:反对阴谋论,但所有阴谋论都是现实的衍射。
2025-07-18 18:50
四、黄杨钿甜事件调查结果出炉是一个典型的“塔西佗陷阱”
黄杨钿甜事件调查结果出炉反而引发了公众更多的质疑:乃父违规经营只赚3万元?价值百万的饰品其实是玻璃赝品?这些官方给出的答案,在网络上却激起千层浪。无论官方如何解释,总有人摇头说:“这剧本编得也太离谱了吧!”黄杨钿甜事件的调查结果对最核心的两个疑问给出了说法:她父亲违规经营公司确实存在,但只赚了3万元;那个玻璃赝品,是黄杨钿甜的朋友送的礼物……“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抽象地说则是“塔西佗陷阱”。

“堵不如疏”,面对老百姓的各种质疑,一句“造谣”就能过关?

小红书评论区一片哗然:“只赚3万元怎么养得起这么个女儿还当上大明星?”“明知道是玻璃赝品还要在镜头前炫耀?”网友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这让我想起2015年的南京宝马案。当时,一辆超速宝马将一辆马自达撞得支离破碎,惨烈程度令人震惊。案发后,“肇事者是顶包”的说法迅速传开。再加上车上发现白色粉末、肇事者被戴上头盔看不清面容,这些细节立刻点燃了公众想象:富家子弟毒驾肇事,现场慌忙找人顶包。
南京交警连发三次通报澄清传言,可公众依然不买账。多年后仍有人坚定地说:“我不管调查结果怎么说,这事肯定有猫腻。”毋庸置疑,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之真假无证如果不能重见天日则有关部门难免重蹈上述南京交警之覆辙。当然,“权力的傲慢”使然,这样的后果完全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认为:“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它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认为是在撒谎。”这就是“塔西佗陷阱”的可怕之处: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真实的,也会被视为虚假;哪怕是澄清,也被当作“公关”;哪怕是透明的也会被视为一种“套路”。苏联解体前夕戈尔巴乔夫曾试图通过大力改革挽回苏共之民心,但用力过猛而适得其反了。

在黄杨钿甜事件中,网友对调查结论的反应不是“证据不充分”,而是简单直接的“我不信”。为什么不信?因为“太不符合常理了”、“有太多疑点”、“明显是在洗地”……把此类留言者当成“造谣者”统统抓起来吗?

这种质疑并非来自理性的怀疑精神,而是从根本上对官方表达的不信任。官方越解释,反而越让人怀疑,正所谓“越描越黑”。社交媒体时代,网络不只是信息传播的场所,更成了一个全民法庭。一段视频、一张截图、几个“内行”博主的分析就能拼凑出一整套看似合理的“真相”。推理爱好者、阴谋论者、正义使者纷纷出动,案件细节被无限解构,当事人动机被深度揣测,逻辑漏洞被反复咀嚼。较之于老百姓的细心,有关部门的措辞就更显得傲慢有余了。
问题是,这些“网友法庭”用不着完整证据链、不遵循法律程序、没有调查权限—,只需情绪共鸣与“听起来合理”的故事。一旦形成舆论共识,哪怕后续官方发布了结论,也难以撼动网民心中的“真相”。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更倾向于推送情绪激烈、观点偏激的内容,使得冷静、理性的声音被淹没在怒火与讽刺中。一个小小的怀疑很快就能被放大成“他们一定在掩盖什么”。这是一种“参与幻觉”:看似人人都能还原真相,实际上却在集体编织新的误判。“文革”之教训殷鉴不远,法国大革命期间之“广场式狂欢”亦非可取,在证据确凿之前,任何正面的的与反面的判断都有必要局限于私域。否则,“法治社会”就会沦为空谈,情绪就有可能压倒理智而酿成有关各方都意料不到的冤假错案。

信任是看不见的社会资本,不像法律那样清晰可量化,却是维系社会运行的根本润滑剂。今天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公众对权威机构不信任,对资本不信任,对媒体不信任,对“看起来成功的人”也不信任,于是就只剩下“自我圈层的判断”与“情绪共识”值得相信了。这不仅是“塔西佗陷阱”的表现,更是社会信任崩塌的写照。在这种环境里,任何公共调查结果都难以服众。因为人们关心的不是“这是不是事实”,而是“这是不是我想看到的事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已习惯了“用怀疑的方式相信”,却失去了“用理性的方式怀疑”的能力。“塔西佗陷阱”并非不可破解,前提是愿意承认信任已丧失并以此为起点重建沟通机制与信息透明度。这不是靠一两份通报、几篇公关文章能解决的,而是要靠制度、法治的真实改进与表达方式的彻底转型。信息发布必须更快、更细致、更可验证,而不是模棱两可或“答非所问”。就像最近天水铅中毒事件中,通报里说的“颜料”究竟是什么颜料?这种含糊不清引发了无数质疑。澄清通报不能只是单向“发布”,而应是一种互动机制,直面公众关切的核心问题,不能高高在上,“我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面对公众情绪,不能只讲程序合法性,还要注重过程可信度,要靠有人格化的沟通者而不是一堆僵硬的官僚话术。公众也要警醒,切忌沦为“情绪正义”的猎巫者。我们应保留质疑的权利,但也要保持理性与克制。公众的力量若无法与责任并行,最终只会伤害社会本身。
“塔西佗陷阱”的根源在于古罗马精英政治的崩塌,因为统治者脱离了民众。当权力愿低头倾听,当公众能保持理性质疑,“塔西佗陷阱”就不再是无解的宿命,而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真假之间,除了判断力,我们更要有文明的耐心,愿等、愿看、愿听而不是立刻怒、马上骂、强行判。切实有效地贯彻民主集中制,这或许是有关部门走出信任危机的唯一出路。
五、从黄杨钿甜到南京宝马案:为什么我们总在怀疑“官方答案”?
根据黄杨钿甜事件的调查结果,乃父违规经营仅获利3万元,那套被传价值二百多万的饰品是朋友送的玻璃赝品。但在舆论始发地小红书上,超60%的讨论帖带着明确质疑;在其他平台,相信与不信的声音几乎对半分。这种分裂的反应,让我想起2015年南京宝马案,当时肇事者被指“顶包”的传言,即便警方三次通报澄清,仍在五年后某社交平台的相关话题下收获超10万条“肯定有猫腻”的留言。这两场舆论风暴,暴露了同一个问题:公共事件正在变成“全民侦探剧”。网友靠着碎片化信息拼凑“真相”,比如有人根据黄杨钿甜的日常穿搭推算家庭收入,有人盯着南京宝马案肇事者的头盔细节分析“顶包时间线”。这些推理往往用不着完整证据链,只要符合“富人总能搞特殊”的预设剧本,就能迅速形成共识。社交媒体的算法更是在火上浇油,平台更青睐情绪激烈的内容。某监测数据显示,带有“愤怒”“质疑”标签的帖子传播效率是理性分析帖的5倍。当“怀疑”比“相信”更有流量,中立声音自然被淹没。但这不能全怪网友,就像有人在黄杨钿甜事件下留言:“不是不想信,是以前被忽悠太多次。”
要打破这个循环,只靠通报打压舆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长期的信任重建:调查过程更透明,比如公开取证细节;回应质疑更及时,别等谣言发酵成共识。对公众来说,保留质疑权的同时,也得警惕“用情绪代替理性”。毕竟,当我们只相信自己愿相信的“真相”,最终可能离事实越来越远。信任这东西就像摔碎的镜子,要一片片拼回去。过程难免反复而漫长,但只要舍得始拼就会有复原的可能。这种现象背后是社会学里的“塔西佗陷阱”在作祟,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警示在今天依然奏效。老百姓对丈夫的信任一旦崩塌,官方说真话会被当成撒谎,透明公开会被视作套路。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公共信息的信任度较十年前下降23%,这种信任赤字让每次澄清都像“越描越黑”,黄杨钿甜父亲的3万元获利被质疑“做假账”,南京宝马案的通报被解读为“掩盖内幕”。“塔西佗陷阱”(TacitusTrap)是一种政治学定律,特指当政府部门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或假话,做好事或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社会都会给出负面评价。“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塔西佗原话本意是,人们一旦对皇帝抱有固定的负面情感,即使皇帝做了好事,依然会被厌恶。塔西佗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态度,人们是否欢迎当政者、喜欢当政者成了关键因素,至于当政者行为真正的善恶反而被人们忽略了。塔西佗所说的原意并非只是批评当时的皇帝,也指向群众的主观好恶。群众在具体事件上对政府的态度,实际是在对政府整体看法的语境中产生的。2007年,潘知常在其《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中首先提出“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随着公共信任风险的提升而逐步形成,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是公共信任风险发展的结果,而公共信任风险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塔西佗陷阱”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状态,在正常状态下公共信任不会跌入这一陷阱,但一旦跌入,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公共信任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就要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防止陷入“塔西佗陷阱”,就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基本思路:第一,站稳人民立场;第二,切实把握民意;第三,严格责任机制;第四,健全公开机制……
从政府的团体到公务人员个体,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都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党和国家的公务人员更要明白任何个体或团体都是政府中的一环而始终与政府这样的整体具有关联性,任何个体或团体在提升政府公信力上的努力都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整体性发展,反之则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在行为策略层面,从个体到团体都有必要努力形成三个方面的行为习惯。一是注重公开透明“打开窗户说亮话”:政府执掌的是公共权力,管理的是公共事务,而所谓“公共者”即“大家”、“公众”也!既然是大家的事、公众的事,做到公开透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好事坏事、好话坏话都能公开、公正、公平地解决并形成习惯,老百姓就会理解与配合。怕就怕一遇到“敏感事件”就遮遮掩掩、暗箱操作,长此以往则即使办的是好事,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也难以建立起来。二是协商后行动而不要行动后解释:正是因为是公共的事,任何公共管理措施(尤其是可能触动到相关人员利益的管理措施)都要事先通气与协商,即协商后行动而不是行动后解释。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出事”之后遇到麻烦或者质疑时才不得已解释,但这时的解释效果已大打折扣。三是要始终明白承认错误比掩盖错误高明:政府行为往往是政府公务人员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组成的,而任何个体行为或集体行为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偏离正确的方向。毋庸置疑,政府也会犯错,也会像一个人一样犯了错误之后是掩盖还是承认,这是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相对而言,政府这个角色具有特殊性,主要是政府时时刻刻都在公众的关注之下。因此,政府如果犯错,掩盖往往会错上加错,对政府公信力而言则是雪上加霜。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承担致错之责任,政府公信力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
“塔西佗陷阱”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政治现象,特别是在政治社会治理中,因为一旦陷入这种陷阱,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就会丧失。而且,你说的越多、做的越多,信任丧失得越彻底,最后会发生什么不难得知。历史上很多王朝解体,原因各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丧失,也即是陷入了“塔西佗陷阱”。越是靠近伟大目标,越是充满风险挑战。犹记十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国内改革发展困难重重的“艰难时刻”,“刘易斯拐点”、“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等各种论调纷至沓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停滞论”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或心生羡慕、或居心叵测,很多人都在观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如何跨越转折关口、实现伟大目标。十年过去了,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脚步不仅没有迟滞,而且更加铿锵有力。
【文/陈俊杰,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