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日复一日的工作?
如果你的物欲不高,年轻人工作15年或许就能攒够钱躺平。
我们可能会条件反射地背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课本里的马克思是标准答案。
但当我们不用考试之后会发现,他根本就是打工人最早的嘴替。
关于35岁危机,他说:“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消费,是异常激烈的,大抵劳动者一到了中年,就多少成为腐朽,他们不落到失业者队伍中,其地位也会由高级劳动者,降落为下级劳动者。——《资本论》”
关于996,他说:“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为什么我们越工作越会觉得自己不像个人呢?
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首先有一个前提,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什么意思呢?人通过劳动才能产生价值,你的本体就是干活。也就是说必须作为一个劳动者才有资格在这个世界打卡,说我存在过。所以要想活的像个人就得劳动,还得为自己劳动。
比方说以前的小生产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作坊,有自己的工具,他们会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产品到市场上进行等价交换。他对于他的劳动产品是有自由处置权的,因此以前的小工业者,他们是自由的。
但到了马克思那个年代,工业革命兴起,出现了机器化生产,这导致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分离,什么意思?
比如说,原来我是修自行车的,我拥有修自行车的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现在是机器化大工业,我就只能进厂打工,我和我原来的修理自行车的那些工具就分离了,我只需要出卖我的劳动力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劳动力就商品化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劳动力成为了市场上可以等价交换的商品,对你的劳动力进行评估的是谁呢?是公司的HR或者老板,然后他们会对你的劳动力支付一定的报酬,也就是我们拿到手的工资。相当于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支付我们工资的人或者机构。可劳动力本身不能离开人而单独存在,所以谁支付我们劳动力,谁就间接掌握着我们的自由。
因为衡量自由的标准非常简单——你能否任意支配时间。
试想一下,我们每天按时上班下班,而我们的劳动力和我们本人没有办法彻底剥离开。所以,谁为你上的这些班付钱,谁就获得了对你的时间乃至生活的支配权。
可悲催的是,随着工业时代甚至现在AI时代的到来,几乎很多行业劳动力的可替代性都非常强。曾经的那个世界是个匠人的世界,鞋匠可以做出一双精美的手工皮鞋,裁缝可以量体裁衣,都是一门需要时间积累的手艺。
做木匠的就干不了鞋匠的活,可是有个工厂之后,工作被分类细化了,可能一个人的工作,仅仅是给一只皮鞋上打上一颗钉子。所以原来做衣服的学徒也能做,泥瓦匠也能做,甚至机器也能做。每个人都彻底变成了巨大体系中的一环,于是劳动者的命运在这里彻底改变了。劳动力变得极其廉价,匠人的光辉会被机器的效率所替代。你不愿意干的,有的是人,甚至有的是机器愿意干。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产业后备军”。
这就带来了什么?内卷。
于是为了保住饭碗,我们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要忍受996,忍受加班,机器坏了你都不能坏。
可我们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难道我要用一生的时间,那么生动的时光,卷入这样一场巨大的漩涡中吗?
人活着,我本可以泛舟湖上,我可以不错过任何一场粉色的日出与日落。但日出与日落,每一餐的面包和牛奶,我又需要出卖劳动力去赚取。
马克思告诉我们,这就是劳动力跟劳动者相互分离以后带来的一种自我的人格分裂。我们之所以纠结,之所以焦虑,其实都源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