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级斗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2025-07-14 14:47:31 来源: 赤竹隐客|微信公众号作者:轶前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阶级斗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是一个一般的局部的次要的观点,而是一个基本的具有统领意义的观点。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杠杆”。用列宁的话来说,阶级斗争观点,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科学的指导线索,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阶级斗争观点,是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一个“纲”。纲举目张。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但是,是很重要的意思,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的意思。

  可以说,离开阶级斗争观点,免谈马克思主义,免谈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认识,能否坚持阶级斗争观点,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当然,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由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由于每个人的立场、观点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有多少工人运动领袖,有多少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大人物,都因为不能坚持阶级斗争观点,不能将阶级斗争观点贯彻到底,不能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而滑向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泥坑。这是个简单而真实的道理,直至今天还很灵。

  别看就这么一个观点,它竟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

  言之过重了吗?不,一点也不。事情就是这样。一部共运史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例证。让我们略举一二。

  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七十年代,先因为当时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问题,尤其是因为李卜克内西执笔起草的合并纲领,即后来通过的著名的《哥达纲领》,无原则地接受了拉萨尔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对李卜克内西等领导人十分不满,不仅恩格斯写了批评他们的信,批评他们用超阶级的观点贩卖拉萨尔的“国家帮助”等观点,严厉指出,李卜克内西“这一次做得实在太可恶了。我们坚决不和他一起走”,而且,马克思专门写了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从理论上彻底批判拉萨尔主义,科学说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阐明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

  时隔不久,因为俾斯麦《非常法》的通过和实行,德国一片白色恐怖,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导人,张皇失措,纷纷转向右倾,尤其伯恩施坦等组成的“苏黎世三人团”所办的党的机关报最为突出,所作《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回顾》一文,是一篇纲领性的投降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件。马克思恩格斯于1879年联名写了给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对“苏黎世三人团”抹杀阶级斗争观点的错误言论,进行了严肃地批判。在信的结尾,他们郑重宣布:“至于我们,那末,根据我们的全部经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8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63年,第1版。]说得何等正确而严厉,可谓棒喝!所以近年,我老提醒这段话、宣传这段话。

  伯恩施坦坚持修正主义观点是一贯的、赤裸裸的,但问题是威廉·李卜克内西等人都直接受教于马克思恩格斯,是马恩的战友和好朋友,照理他们应该懂得马克思主义啊,怎么老是出偏差,而且出这么大的偏差?

  与领导人的这种情况不同,在《非常法》实行的白色恐怖时期,基层的党员和干部,倒是表现得非常的沉着和冷静,积极维护了党的联系和发展。这是今天依然非常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

  这也许并不奇怪。一方面,从理论上说,真正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掌握好阶级斗争观点,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另一方面,能否掌握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阶级斗争观点,很重要的是要看能否坚定地站稳无产阶级立场,站稳劳动人民立场。这就不是一个地位多高、书读得多少的问题了。

  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就是,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被德国党的领导人隐藏了十五年,当一八九一年恩格斯不顾他们的反对,在《新时代》杂志上公开发表这部伟大著作时,李卜克内西竟然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不是马克思派,也不是拉萨尔派,他们是社会民主党人。我尊重马克思,但是我更尊重党。”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党,什么都可以讨论,唯独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讨论,因为,你要离开马克思主义,还叫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党。可是,李卜克内西为了拒绝马克思的批评,竟然说出这样的鬼话。这和他在安葬马克思时所致的悼词,颠倒了一百八十度。这说明了什么?一是,人犯了错误都难改,二是,大人物不仅会犯错误,而且犯了错误尤其不好改。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1891年,就在李卜克内西参与起草的《爱尔福特纲领》中,又一次出现机会主义倾向,迫使恩格斯又写了《爱尔福特纲领批判》。恩格斯写道:“他们力图使自己和党相信,‘现代的社会正在长入社会主义’,而不问一下自己,是否这样一来,这个社会就会不像虾要挣破自己的旧壳那样必然要从它的旧社会制度中出来,就会无须暴力来炸毁这个旧壳,是否除此而外,这个社会在德国就会无须再炸毁那还是半专制制度的而且是混乱得不可言状的政治制度的桎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版。]这就是批判此时出现的有名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

  到了1895年,李卜克内西,老病复发,又从恩格斯为马克思《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中,断章取义,摘录了一些段落,在《前进报》上发表,把恩格斯歪曲成了非暴力主义者、议会迷。恩格斯非常气愤,写信给考茨基,要求他将《导言》的全文在《新时代》上发表。恩格斯在4月3日给拉法格的信中写道:“李卜克内西刚刚和我开了一个很妙的玩笑。他从我给马克思关于1858—1850年的法国的几篇文章的导言中,摘引了所有能为他的无论如何是和平的和反暴力的策略进行辩护的东西。近来,特别是目前柏林正在准备非常法的时侯,他喜欢宣传这个策略。但我谈的这个策略仅仅是针对今天的德国,而且还有重大的附加条件。对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来说,这个策略就不能采用。就是对德国,明天它也就可能不适用了。”[ 同上,第39卷,第436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版。]分明是两条路线,李卜克内西等人的老毛病改也难。

  这个道理如果不错。那就容易理解列宁所遭遇到的先和普列汉诺夫,后和一个个第二国际著名领导人论战的命运了。

  这些资格比列宁老、名气比列宁大,甚至“几乎能把马克思著作背得出来”的大人物,为什么一个个都滑到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泥坑,堕落成无产阶级的叛徒呢?

  这里并没有十分复杂的道理。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大人物,马克思的书读得不少,但是缺少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缺少坚定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立场,缺少坚定的阶级斗争观点,尤其是缺少将这一观点贯彻到底的勇气,结果,只能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圈子里看问题。书是读了,但没有读通。通和不通是大不一样的。通,是能够掌握精神、把握要害、抓住实质。修正主义者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抓住词句,违背精神。这是个很深刻的历史教训。

  这正如列宁批判考茨基时所指出的,不能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阶级斗争。“因为阶级斗争学说不是由马克思,而是由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以前创立的,而且一般说来,是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机会主义恰巧在最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 《列宁选集》,第3卷,第199—20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可见,只是口头上承认阶级斗争还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将阶级斗争观点贯彻到底,承认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直至消灭阶级从而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至于连口头上都不承认阶级斗争观点的人,那就走得更远了,已经和马克思主义无关了。

  列宁是从和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总结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的。列宁称之为这是一块试金石。

  拿这块试金石,验之中国革命,也是完全有效的。

  例如,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九二七年,随着工农运动地蓬勃发展,阶级斗争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革命的根本问题——政权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在这个时候,剥削阶级会拼死反抗是不可避免的,革命营垒中的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势下,能不能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敢不敢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敢不敢坚持劳动人民对政权的要求,就是一块试金石。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党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大学问家陈独秀,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如同毛泽东说的,他就是看不到,蒋介石在磨刀,就是不知道磨了刀是要杀人的。经过四一二,经过七一五,共产党人人头落地,劳动人民人头落地,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千千万万,血流成河,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

  从中山舰事件,从党务整理案,到拒绝迁都武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一再表明蒋介石集团另有所图了,可是大学问家陈独秀就是不会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这一切,老是寄予幻想,老是一再退让,别看他在党内大搞家长制,对外却是窝囊废一个。他这一偏不要紧,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走了一段弯路。

  看来右倾机会主义头子都是这样。后来的王明也是个例子。他从苏联回来,没有学到列宁主义,却学到了专权,学到了整人,炮制了一条错误路线,不仅使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白白流血牺牲,而且使艰辛开辟的苏区丢了个精光,就这样,还用各种帽子,整死自己的同志。可是,就是这个王明,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旦抗日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他又忘乎所以了。在他所领导的长江局工作中,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搞所谓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为了统一战线”,完全拜倒在曾经磨刀杀人的蒋介石的脚下,忘了阶级斗争的观点,忘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拿鲜血换来的历史教训,不听共产党的招呼,却听国民党的调遣,结果上当受骗,导致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些人,从来是对己狠、对敌和,一到阶级斗争的关头,就滑到敌人一边去了,你说怪也不怪?证之中外,概莫能外。

  “阶级斗争”四个字,说来简单,真正懂得,真正能够把握得准,真正能够用得好,真正能够贯彻到底,看来并不简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阶级斗争观点的区别所在。当代,所有的社会民主主义者,都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而且首先放弃了阶级斗争观点,放弃了党的阶级性质。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关键的要害的大问题。

  毛泽东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优点,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在和各种抹杀阶级斗争观点的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彻底贯彻阶级斗争理论,从而领导我们党始终执行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在大方向上从来没有出过偏差。

  毛泽东从不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但正是他,真正弄通了马克思主义。看他的文章、讲话,虽说具有既是他的也是我们民族的独特风格,但又让人感到,其精神处处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息息相通。这才是真正把握住了精神实质,这才叫真通。就这一点来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之相比,就是在整个国际共运中,在他的同时代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可惜,具有西方偏见的苏联和东欧、西欧共产党人,根本不懂毛泽东,不懂毛泽东主义的价值,更谈不上学习毛泽东主义、给毛泽东应有的在国际共运中的领袖地位。他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结果自己吃了亏,走上了邪路,最后归于失败。此乃历史的必然,是曲折的历史的进步。

  多少年来,舆论导向圈定的范围是,坚持阶级斗争观点就是极左。和过去大谈阶级斗争,以至到了庸俗化、扩大化的程度相反,现在谁也不敢提阶级斗争,而抹杀阶级斗争恰恰正是货真价实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

  回想当年,舆论界调动了一部分“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作配合,攻击阶级斗争学说,争先以砍倒阶级斗争大旗为能事,这从反面说明了阶级斗争观点的重要地位,说明了坚持不坚持阶级斗争学说,的确是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是一道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是一切争论、分歧的焦点。

  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一切仇视马克思主义的先生们,是这样仇视阶级斗争观点,非要彻底批倒、消灭这个观点不可。这倒增加了我的自信,使我更加相信,尽管我讲不出多么好的道理,但只要我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理论要害不放,就能将一切问题洞察清楚,就能划清思想界限、阶级界限。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