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戴雨潇:《澎湖海战》里的“东宁”是什么鬼?

2025-11-20 09:09:04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戴雨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看到央媒发布的《澎湖海战》电影海报,明郑阵营的将领前面竟然都加上了“东宁”两个字,令我非常震惊。这篇我们就来讲讲“东宁”背后的门道。

  谈这个问题首先不得不提一下对岸的动向。今年6月22日,台伪赖某德发表所谓“团结十讲”,他是这么说的:“郑经在台南建立东宁王国,东宁政权被英国人称为台湾王国,直到1683年施琅击败郑克塽,台湾才被中国王朝开始统治”。

  赖某德鼓吹“东宁王国”论,毫无疑问是为其“台毒”的政治目标服务,扩展所谓“自古毒立”的假历史。这套说法最初来自台北教育大学的李筱峰。此人是个民进党豢养的文痞、铁杆“台毒”分子,多年来一直鼓吹所谓“泛南岛民族意识”、费尽心机构建“台毒史观”,坚称郑经在台南建立了一个叫“东宁王国”的“毒立政权”。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明末清初历史就知道,李筱峰和赖清德等人的“东宁王国独立论”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首先,民族英雄朱成功自始至终是大明臣子,起兵之初“闻永历即位,遣人间道上表,尊奉正朔”,年少时曾获绍宗赐国姓朱、名成功,封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后被昭宗敕封为延平王。

  他在对朝廷的文书中,以“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自称,对外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自称,在部下面前称“本藩”。洋人称其为“国姓爷”(音译 Koxinga/Coxinja 至今为西方世界广为使用)。

  朱成功病逝后,其世子经自思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厦门)起兵,赴台嗣位,并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官制,仍奉已宾天的明昭宗为正朔,沿用永历年号。

  所谓“东宁”二字,只是台湾的一个地名。1661年朱成功登录台湾岛之后,起初将台湾赤崁地方改名为“东都明京”,即东方的首都、大明的京城,意思是为颠沛多年的明昭宗预备一个都城,随时欢迎其移跸台湾,将台湾打造成抗击满清的中心。

  不幸的是,昭宗在1662年就被缅甸人擒送吴三桂,随后在昆明被害。“西都”(也就是昭宗在大陆的行在)都已不复存在,“东都”也失去了迎奉昭宗的意义。如果这时候继续称“东都”,自然会被时人质疑僭越。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情势下,朱经才不得不将“东都”的称呼改为了“东宁”。

  然而地名的变更并不意味着就出现了一个什么“东宁政权”或“东宁王国”。事实是朱经始终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延平王世子”或“本藩”,在史料中未发现其使用过“本王”的称呼。朱经薨后,其子克塽和部将仍然沿用有明永历年号,直至1683年兵败澎湖。

  对于上述问题,我国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早有论述,参见邓孔昭《明郑台湾建置考》和陈孔立《剖析台湾“独”派曲解郑成功历史的学理谬误》。

  我国对台部门也心知肚明——7月11日,国台办专门刊文驳斥赖清德的“东宁王国”谬论,文章称“明郑自始自至终皆奉南明为正朔……赖清德只字未提郑成功对台湾作出的巨大贡献,罔顾明郑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谬称其建立了『王国』,完全是不符史实的无稽之谈。”

  7月25日,福建海峡卫视还专门发视频痛斥赖清德“刻意曲解历史事实”,视频强调“明郑自始至终皆奉南明为正朔”,采访嘉宾澄清“郑成功祖孙三代统治的是中国藩王的领地,而不是一个独立王国。”

  既然国姓爷祖孙三代都是奉大明正朔,其将领江胜和邱辉等人自然也是当大明朝的官。某电影海报中竟然称他们为“东宁督左虎卫”“东宁宣毅左镇”等,简直不知所云。这种处理往轻了说是历史虚无主义,往重了说是在迎合赖清德的“台毒史观”。

  紧跟时事热点拍主旋律电影固然很好,但若不注重历史考据,甚至受别有用心者误导,就会弄巧成拙,反而成为给敌对叙事递刀子的反面文宣。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物理学者、美国社会观察者;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