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有两途:一是手把手培养,二是不亲自带学生,自己大步向前做好自己,以思想引领。
前一种方法效果非常有限。大树底下不长草,太阳跟前眼昏黑。老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庄子和孟子都不是他们直接的学生,列宁也不是马克思亲自带出的学生,毛泽东一生也没见过列宁。相反列宁和斯大林还分别接见过张国焘和王明并寄予他们厚望,结果毛泽东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王明、张国焘等却为历史所抛弃。
后一种方法是以天下为课堂,从天下取学生,以思想为引领,这样的结果是,从他们——比如朱熹、王阳明,在我这一代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中学出来的人,多成了国家栋梁。有人曾开玩笑对一不错的学者讲:倾其心血培养一个以当处长为目的学生的结果是中国倒下了一位思想家,这样损失的就不是个人而是民族和国家。
我小时就有人反问我:如果让郭沫若当班主任,如此类推:如果让马克思遑论列宁当博导,当了院长,等等,结果将会怎样?我注意到,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投入了那年爆发并很快就失败的欧洲大革命,马克思办《新莱茵报》,恩格斯主抓军事,而在1850年后直到去世,马克思的全部精力就投入到《资本论》的写作之中。在今天我们可以设想报纸没有主编的后果,却不能设想世界没有《资本论》的后果。
【文/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张文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