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倒下,不只是一个人死了

2025-07-16 16:04:49 来源: 星语秘境公众号作者:子珩墨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倒下的人_Jc.jpg

  37岁,死在电动车上的时候,李明(化名)还背着一个快递包。他嘴唇发紫、口鼻出血、身上温度高达42℃,但那双布鞋上,还粘着刚送完快递时踩进尘土的印子。他不是醉酒,也不是心梗,而是劳力性热射病,一种更像“烫死”的中暑——比中暑残酷一百倍的那种死法。

  没有人叫他停下来,也没有人替他承担那几单“罚款”的后果。他在中午12点短暂休息过一次,喝了一半冰饮料,擦了擦汗,然后对家人说,“我还得再出去一趟。”那一趟,变成了归程。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热死在路上的快递员,不是新闻,是注脚

  2025年7月10日,河南信阳,地表温度55℃。

  李明和全国无数骑手一样,清晨六点准时上线,开始一天的奔跑。派送、扫码、客户电话、催单、罚款、考核——像是进入一套不容他喘息的齿轮系统。

  “还有几单没送完,超时要扣钱。”这句话,可能是他最后的清醒意识。

  中午12点,他曾回家短暂停歇;下午2点,他倒在了电动车上;晚上6点,才被路人发现。医院给出的体温记录,是42℃。这不是发烧的高温,而是身体在高温劳动中,被活活烧穿的标志。

  医生说,“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是身体散热系统的全面崩溃,是内脏被活活煮熟的一种方式。”从发病到死亡,李明只用了6个小时,而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短短30分钟。

  这个37岁的男人,没有死于事故,而是死于工作;不是死于怠惰,而是死于“太尽责”。

  “不能停”的劳动,是现代苦役

  说真的,我们并不缺法规。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早就写明:气温超过40℃,应当停止一切室外高强度作业。

  可问题是,谁在执行?谁来监管?谁来替骑手说“不”?

  某快递站点的负责人倒是很坦白:“我们没法控制系统的派单量,骑手不接,会被罚。”——这就像把一个人塞进炽热的烤炉,再怪他为什么不走出来。

  人可以“自愿加班”,但不该“自愿送死”。

  郑州有个骑手,在38℃高温下,11点到下午3点配送了43单,中途休息了12分钟。这12分钟可能是他整个人生最奢侈的时间。

  这不是励志,这是压榨;不是奋斗,是奴役。

  骑手们身上背着GPS,骑的是时间的电驴,送的是一单单燃烧自己的生意;而他们拿到的,却是带血的奖金。

  防暑津贴,是官样文章,还是遮羞布?

  让我们冷静地看看那些所谓“制度保障”:

  河南的高温津贴标准是每日15元;

  网点实际发放的,大多是一瓶藿香正气水;

  冰背心、电解质水、防晒帽等专业物资的覆盖率不到12%;

  高温天“熔断机制”形同虚设,只有个别地区临时试点;

  最致命的,是连急救知识都没有普及。

  快递员、建筑工、外卖员、园林工、电力抢修工……这些人是城市最沉默的血管系统。他们的汗水流淌在每一单快递、每一堵高楼、每一棵树荫之中。

  可当他们倒下时,往往连一个急救箱都没有、连一个懂得施救的人都没有。

  李明倒下后4小时才被发现,错过了抢救时间,而他的站点,从来没有组织过热射病的急救培训。

  一个被送进医院的生命,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平台数据里的“编号异常”。

  “清凉关怀金”:是遮羞费,还是真关怀?

  河南事故后,有平台很快宣布投入7亿元高温关怀金。

  听起来很多,对吧?

  可换算下来,是每单配送补贴0.65元,平均一人一天可得26元——一瓶电解质水的钱。

  你问这是不是关怀?当然是。可这关怀抵得过42℃的烤晒吗?抵得过一天11小时的暴晒工作强度吗?抵得过罚款制度的压榨吗?

  一个平台发7亿补贴,但同时它在计算的是“日均40单”的考核KPI,是“超时即罚”的管理铁律,是“骑手数量越多越好、越卷越优”的商业逻辑。

  这不是温情,这是精致的残酷。

  他们不是不想给骑手好一点的环境,而是精算过“维稳成本”后,只给你能堵住舆论的那一点点甜头。

  这就像给陷在沙漠的人发一小杯水,然后大声宣布:你看,我有人道主义精神。

  制度不是不存在,而是从未对准过底层

  我们常常说:法规是有的,执行也不是没有,但为什么悲剧总是重演?

  说白了,是制度的重心没有真正落在劳动者身上。

  热射病目前在大部分地区仍未纳入工伤快赔系统,申报繁琐、举证困难,家属很可能得不偿失。

  站点怕被罚款,就不鼓励休息;

  工人怕被炒鱿鱼,就不敢请假;

  平台怕影响数据,就继续“无障碍运营”。

  谁都不愿意为这一切“负责”。这不是人命不值钱,而是他们觉得这些人的命不值得负责。

  而你看热搜、翻平台声明、读评论区,会发现舆论的悲哀在于:

  “天气热,就别干了呗?”

  “自己不知道避暑吗?”

  “这不是平台的问题,是他不懂保护自己。”

  一场劳动者的死亡,最终被归咎为“不会避暑”。

  就像火灾归咎于“不会灭火”,车祸归咎于“不会刹车”,贫穷归咎于“懒惰无能”。

  一句话:你死了,是你活该。

  结高温下的死,不该是常态化新闻

  李明的电动车还停在信阳的网点角落,车筐里还放着几件未送出的快递。工装还没干,包裹还没签收,他已经走了。

  分拣线旁多了几台工业风扇,但这不是安全,而是讽刺。

  这个夏天,我们收到的每一单快递、每一份外卖、每一件空调零件,都是有人用生命在换来的速度。

  可我们不能永远靠“人死了”来提醒制度转动。

  不能等每年都有人倒在马路边、死在楼顶、躺在电瓶车上,我们才说:对了,是不是该管一管?

  不是他们命短,是这制度太冷。

  而我们这一代人,能否撑起一顶真正“能遮阳”的制度伞?不光靠平台发红包,也不靠政府搞“慰问金”,而是靠一个不再让劳动者把“生计”变成“生命赌注”的新秩序。

  是的,高温是自然的,但逼一个人热死,是社会的。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