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久则湿,你为什么湿气重?

2025-07-15 14:20:02 来源: 白话七分养作者:白话七分养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你是否早上总是睡不醒?起床了还感觉身体像背着一块湿布,沉重又黏腻?头发刚洗过就一缕一缕粘黏、脸上经常像有一层油,舌苔厚腻,关节还时不时酸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很可能都是身体在给你发出“湿气过重”的信号。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湿气,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影响我们健康的。

图片

一、什么是湿气?

  接上一篇,小寒人诞生后,人体长期处于寒冷状态或者寒冷环境内,体内阳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阳气不足,进而影响体内水液代谢,无法代谢到体外的水液,就成了湿气存于体内。

二、湿气从何而来?

  这里的湿是一种致病邪气,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是外部环境中的无形入侵者。

  当空气潮湿、阴雨连绵,湿邪便会通过肌肤腠理悄然侵入人体。南方的回南天墙壁会“冒汗”、地板会打滑,这种时候,湿气很容易从皮肤毛孔钻进身体。空气都是湿漉漉的,衣服晾几天都不干;或者长期处于空调房——这些都是外湿潜伏的通道。

  内湿:身体内部的“小气候”失调,就像家里的空调排水不畅,水汽在屋里越积越多。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水液代谢由脾、肺、肾共同管理。

  脾负责运化水湿,把喝进去的水变成能滋养身体的“营养液”;

  肺通过呼吸和汗液排出多余水分;

  肾则像个“污水处理厂”,把废水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一旦这个循环出问题,本该代谢掉的水就会变成黏糊糊的湿气,在体内四处乱窜。

三、为什么你总是湿气重?这7个坏习惯正在“拖后腿”

  1.过度贪凉,脾胃受伤

  夏天很多人喜欢把空调开到最低,还爱喝冰饮。但《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过度贪凉会损伤脾胃阳气。就像冬天给植物浇冰水,根系会冻伤。脾胃阳气不足,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湿气自然找上门。

  2.久坐不动,气血不畅

  现在大部分人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10小时,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导致气血流动速度减慢,血液运行不畅,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也受到影响。

  脾是“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弱了,水湿代谢就会减慢。就像河流没有了流动的动力,泥沙就会沉积,水也会变得浑浊。

  3.思虑过多,脾失健运

  中医讲“思伤脾”,现代人压力大,每天操心工作、家庭琐事,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思虑太多会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就像在同一台电脑上同时运行很多个程序,电脑会出现会卡顿,过度思虑,脾“处理”水湿的效率也会变低。

  4.缺乏运动,阳气不足

  运动能生发阳气,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把湿气蒸发掉。但很多人长期不运动,阳气生发不起来,湿气就会越积越多。就像房间长期不通风,水汽就会凝结成水珠。哪怕只是每天快走半小时,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5.滥用药物,损伤正气

  如果你一生病就吃消炎药、抗生素,这些药物大多属寒凉性质,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功能一旦受损,水湿运化能力就下降。就像田地里过度使用了杀虫剂会让土壤失去原有的本质,过量依赖药物也会破坏身体的“内环境”。

  6.情绪压抑,气机不畅

  中医认为“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长期情绪压抑、抑郁,会导致气机不畅,影响水液代谢。就像河道被堵住,水流无法正常流动。保持心情舒畅,也是祛湿的关键。

  7.盲目进补,湿上加湿

  有些人觉得自己虚,就盲目吃各种补品。但补也要看体质,脾虚湿气重的人,盲目吃阿胶、人参等滋腻补品,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就像给已经拥堵的道路再增加车辆,只会让情况更糟。

  在《黄帝内经·素问》里提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老祖宗留下的这句话,道尽了祛湿的艰难。

  湿气就像厨房里的油污,黏腻顽固,一旦沾上很难彻底清除。

  其实并不是湿气难祛,而是克服不良饮食、作息习惯需要一份持之以恒坚持的勇气。

  祛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除湿就在行住坐卧之间。

  写在最后

  笔者才疏学浅,以上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中医需辩证施治,如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关注我的“白话七分养”,我们一起学习养生知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