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上读到毛远新写的题为“叶永烈与传记文学”一文,对于“传记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叶永烈,此人名气不小,因专注高层人物传记,特别是敏感时期的敏感人物,引起广泛关注。由于他宣称他写的传记都“注重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特别强调采访传主本人,并得到传主本人看过并认可后才予以出版,因此给人以严谨,忠实于事实,“从不东拼西凑”的感觉。由此给他赢得了相当好的口碑,他的传记常被人拿来作为立论的依据或旁证。
可是,在读了毛远新写的这篇文章后,使我对“传记文学”,也包括叶永烈的传记文学有了新的看法。
第一,叶永烈发表的文章《寻访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就并没有让毛远新读过就擅自发表了。原因也许是因为毛远新对他的采访并不热情,甚至可以说是持拒绝的态度。所以,叶永烈宣称的“必经传主本人看过并认可”的保证并不可靠。
第二,叶永烈在没有成功采访毛远新,没有从毛远新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却照样写出《寻访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一文,并公开发表。那么那些他所述说的有关毛远新的具体事例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何依据呢?他都没有交代。事实果然表明,他所写的东西有许多不实之处,除了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就是想当然的推测。
举几个例子:
1、叶永烈说:“毛远新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F团。”并说“他的特殊身份,使他成了当地H卫兵领袖。”
毛远新却说,哈军工红色造F团成立于1966年7月底到8月初。毛远新是哈军工导弹工程系60级的学员,学制六年,原本应在1966年夏毕业,在1965年参加半年农村“四清”运动后,提前于1966年1月毕业。毕业后,他下连队。1966年8月中旬,他还在云南大山里的防空导弹三营战备值班,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F团”。毛泽东要他回来参加文化大G命。1966年8月中旬他回京后,按毛泽东的要求先去北京各单位看大字报。9月下旬,毛泽东要他从北京101中学和哈军工两所母校中选一个,了解一个具体单位文化大G命的全过程,毛远新选择了去哈军工。当时哈军工已经有三个H卫兵组织,他没有支持或参加任何一派。他写的调查报告,倾向于保守派,被毛泽东批评为“对文化大G命很不理解”。直到1966年12月中旬,受了毛泽东批评的毛远新返回哈尔滨,写了一张大字报,宣布加入哈军工红色造F团,但在两天后就离开了哈尔滨,远走延边去执行“支左”任务。这个情况与叶所称的“当地H卫兵领袖”的身份也相去甚远。
2、 叶永烈说:“毛远新的妻子是王介绍的,原来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一个工人。”
毛远新却说,他的妻子是上海织袜厂的普通女工全秀凤,介绍人是沈阳军区陆军总院的军医刘刚。全秀凤是刘刚在上海军医大学做护士长的朋友全秀花的妹妹。此事在沈阳是完全公开的事。叶永烈的说法可以说是近乎谣言了。这种稍作调查即可核实的事情,竟然以完全不对头的叙述写进人物传记,这还能算是一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吗?
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却以“传记”形式传播于众,夺得个名利双收,这还只是个利己主义的行为,更不能让人容忍的是,叶永烈的传记中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对开国领袖进行了指桑骂槐的诋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当年被树为全国教育革命先进典型的“朝阳农学院”“开门办学”。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极为重视,他多次批评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对于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去,与农业生产的实践紧密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必然结论。因此,当他在新华社内参上看到朝阳农学院开门办学的报道,立即发出衷心的赞赏,是一件很自然的,老人家早就期待着的事情。毛泽东通过周总理,以国务院的名义在朝阳农学院召开了全国的现场会,在全国加以推广。
可是,叶永烈在他的“传记”中把创造“朝农经验”列为“毛远新在政治上也紧跟江”的一大罪状。而实际上,这件事是毛主席主张的,周总理贯彻的,江只是在周总理召开现场会后才表示支持的。如果说到“紧跟”,毛远新这件事紧跟的是毛主席,不是江。
叶永烈这是在批判“XX帮”吗?不,他是在借批“XX帮”为名,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我们的领袖。
叶永烈这种做法是我们在阅读类似的“传记”文章时必须警惕的一种情况,那就是把毛主席的主张移到“XX帮”名下,然后借批“XX帮”来诋毁毛主席。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披上了保护衣,用迎合“政治正确”的方式,躲避触犯广大群众对伟大领袖的感情。
应该说,对于毛主席当时的主张,如有不同看法,光明正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严肃的讨论,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用这种手段来进行诋毁,则令人不齿了。
【文/林之辛,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