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我国经济下行的真正原因是对劳权经济的轻视

2025-08-01 15:44:2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新型经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相关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两个主体,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按劳分配经济与按资分配经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按劳分配,顾名思义,是体现劳动者权利要求的分配方式,它是体现劳动者劳动所有权的分配方式;而公有制本身也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为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奠定了所有制基础。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要坚持劳权经济为主体。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两个主体地位,通过劳权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具体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劳权经济?又什么是产权经济呢?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增殖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共产党宣言》第39页,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刚刚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还带有旧社会痕迹的社会,即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社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

  “活的劳动”从生产力的角度就是生产劳动;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力或生产方式上的区别在于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不同:资产阶级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生产劳动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只是为满足资产增殖而存在;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生产资料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只是作为满足劳动所有者一一工人满足消费需求的手段而存在。

  为社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叫做生产资料所有者,也可以叫做资产所有者,其利益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为社会生产提供生产劳动的,叫做生产劳动所有者,也叫做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与此相联系的经济制度,也有两种:即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我们称为产权制度;相反,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我们称为劳权制度。

  那么,某种社会生产方式,到底应该是体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还是应该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这就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的所有制所决定:

  在生产资料归资产阶级所有,劳动者只占有自己劳动力的所有制条件下,社会生产是通过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来实现的。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资产所有者手中,既有生产资料、又无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只有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自己的消费资料。因此,当劳动者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以一定的价格出卖给资方之后,劳动力如何使用就是资方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就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资产所有权的要求(所谓的资产所有权或产权包括资产管理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与这种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也就是产权制度。所谓产权模式,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产权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体现资产增殖的生产模式。我们把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称为产权经济。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产生了一批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差别不是表现在生产资料方面,不是表现在产权要求方面,而是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一一因为生活消费的个体性,从而使人们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就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要求,而与这种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也就是劳权制度。所谓的劳权模式,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体现劳动价值化的生产模式或消费价值生产模式。我们把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称为劳权经济。

  在现实中,产权模式和劳权模式是并存的(因为我国现在是两种所有制并存),因而我们可以进行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所在。

  现代社会中最典型的产权模式,就是股份制模式。股份制是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制度。它的基础是因为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资产者个人所占有的资产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生产对资产整体化的需要,因此,资产所有者需要联合起来,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得的原则,来体现不同资产所有者对其产权的要求。在管理上,股份制采用根据股份据点比例大小确实每个股东的说话权利,大股东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作用等等;而在分配上则根据每个股东投入资产的量进行股利的分配。作为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经典形式,股份制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即谁投入多少资产,从而可以得到多少管理权和分配权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与按资分配的股份制相对应的是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工分制。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社员就是按照投入的劳动量(工分)的多少进行粮食和现金分配的。生产队在管理上采用社员大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来经营和管理生产队;在分配上则按照工分(劳动投入量)的多少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生产队作为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典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劳权分明,即谁投入多少劳动,从而可以得到多少现金和粮食,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般而言,凡是建立了产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采用资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资分配方式,员工工资,盈利归老板或股东所有。我们把这种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产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员工拿工资,老板或股东得盈利。员工及人工费用作为成本,是企业的最小化目标。因此,企业经营得越好,员工的收入也就越少,这种收入减少,可以是绝对的减少,也可以是相对的减少。因此,产权经济性质上是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式;

  相反,凡是建立了劳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采用工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劳分配方式,每个员工都可以凭借劳动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我们把这种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劳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全体员工都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同步的,呈现出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紧密关系,因而劳权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形式。

  我国应该建立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按劳分配制度的公有制经济,是应该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基本制度的劳权经济。因此,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结构上应该是以劳权经济为主体、产权经济为辅助的结构。但是,四十多年来的改革,放手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大力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因而导致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90%以上。另一方面,我国没有私有化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强化产权制度的改革。这些企业虽然生产资料还是公有制,但由于建立的是产权制度,因而也属于产权经济,虽然这种产权经济是不规范的产权经济。也就是说,在结构上来说,四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

  为什么中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

  根本原因就是,四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而产权经济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式。当这种两极分化达到足够的程度时,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现象,于是经济下行的结果也就会变种非常明显。

  轻视和忽略劳权经济发展,才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才是经济下行的真正原因。从认识上看,缺乏劳权经济的明确概念,不知道公有制主体和按劳分配主体统一于劳权经济主体,是导致劳权经济被忽略的基本原因。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