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决批判和反对的,是那些利用此现象来侮辱、污名化无产阶级的言论。将那些在婚姻中受到剥削的群体贬低为“活该”或进行人身攻击,是极其错误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它将由私有制造成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扭曲地归咎于受害者自身,从而掩盖了真正的制度性根源。
搬砖、干饭、捡瓶子……“力工”前身由来已久
近来,网络上又兴起一个词——力工,或者说是“力工思维”、“力工梭哈理论”。“力工思维”主要指的是一种以个人生活极度节俭、劳动所得主要维持传统家庭运转(娶妻养子)为核心的人生观,而“力工”自然就是指的秉持这种人生观的“浑浑噩噩”的劳动者了。但“力工思维”仅仅是“思维”问题吗?摒弃这种思维就会使自由地“实现个人价值”了吗?我们不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下这种思维的根源。
一、私有制下的家庭社会生产方式
首先要说的是小农经济家庭的分工结构。小农经济的男女分工核心是“男耕女织”,男性主要承担田间耕作等重体力劳动,女性主要负责家庭纺织、家务及辅助农事。男性承担耕地、播种、灌溉、收割等田间核心劳作,以及砍柴、搬运、修建农具等重体力活,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女性负责纺纱、织布、养蚕缫丝等家庭手工业,同时承担做饭、洗衣、饲养家禽、照顾家人起居,以及在农忙时协助播种、除草等轻体力农事。
而进入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汇集到城市或厂区从事工业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传统的小农家庭分工也随之发生改变,大概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夫妻共同进城模式,男性多从事建筑、物流、制造业等体力密集型工作,女性则倾向于服务业或轻工业,收入共同支撑家庭;若子女留守,需远程协调老家老人照料;若子女随迁,女性通常则需额外承担子女教育、租房家务等更多家庭责任。另一种形式为“男性进城务工,女性留守农村”,男性负责去外地打工赚钱从事重体力活、赚的钱大部分寄回家由妻子掌管,妻子负责用这钱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读书和日常家庭开支,这一种家庭分工体系一定程度上也是小农经济家庭分工的遗存,存在一定的社会惯性。
二、资本主义社会下家庭联结断裂
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逻辑的渗透下,传统家庭作为情感共同体的功能被削弱。私有制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当社会的一切,包括人的情感与关系,都可以被明码标价时,家庭也难以幸免。婚姻不再是单纯的情感结合,而掺杂了强烈的财产契约与风险博弈色彩。现今,婚姻和金钱挂钩,现在青年要想结婚,就只能赚钱存钱,花高价彩礼去娶媳妇,才能勉强完成婚姻这一带有历史惯性的人生任务。此时婚姻的双方,不再是基于感情的平等的伴侣关系,而是俨然成了“买方”与“卖方”。
三、社会与婚姻的双重压迫
当今男性一方面难以承担高额的彩礼和房车,一方面还要承担超额工作时长和较低工资被资本家超量剥削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花高价达成的婚姻并不能保障他们任何权益,婚姻反而还会变成分割其劳动所得的利刃。甚至资本家利用其媒体工具,不断物化和愚化女性,刺激“她经济”“舔狗经济”,从另一方来持续收割无产阶级交回到家庭中的本就不多的收入。
在这种结构性压迫下,作为被压迫方的无产阶级男性,其思想意识必然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并非无缘无故的消极情绪,而是一种对现实压迫的防御性反应和对抗性觉醒。他们开始反思传统家庭责任的不对等,并寻求自我保护。于是就有了一种思潮的诞生男性不再愿意为女性买单(舔狗经济的崩盘),不再愿意为谈恋爱为结婚花大量的金钱(结婚率崩盘)。
四、坚决反对用“力工”来污名化无产阶级
而当前有那么一批小资产阶级,用力工这个词来侮辱无产阶级。他们知道当前婚姻对男性的压迫,但他们不去反抗那些受益者,反而去辱骂体力劳动者、去污名化无产阶级。我们还有很多的无产阶级男性带有以往社会生产的惯性,他们这种惯性称不上错,更不应被人如此咒骂,为什么不去找寻这种被压迫的社会根源,反而认为他们就活该被骗呢?到底是力工的错,还是私有化导致婚姻成为金钱交易的错?
必须坚决批判和反对的,是那些利用此现象来侮辱、污名化无产阶级的言论。将那些在婚姻中受到剥削的群体贬低为“活该”或进行人身攻击,是极其错误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它将由私有制造成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扭曲地归咎于受害者自身,从而掩盖了真正的制度性根源。
因此,我们所观察到的婚姻关系紧张、家庭联结断裂等现象,并非简单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在结构中挣扎的个体,特别是污名化无产阶级,无疑是混淆视听,而向真正的矛盾根源妥协低头,来一次甘地式的“不合作”运动。我们必须申明: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认识到并改变其背后的制度性根源。无产阶级要求婚恋的自由、要求家庭关系的解放!这个自由必须以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这个解放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家庭中解放所有被压迫和物化的全部无产阶级!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