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破除“死亡循环”,让法治的正义抵达最后一公里

2025-07-21 08:39:39  来源: 法观法评   作者:彪评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衡量政法一切工作的根本准绳,然而,司法实践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死亡循环”。它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很多遭遇申冤者的希望与法治的尊严一同吞噬。

  这个循环的路径如此清晰,又如此绝望:基层枉法裁判,中层维持包庇,监督机关失声,信访部门兜底……案件在各个“有关部门”之间兜兜转转,最终回到原点。这绝非简单的官僚主义或程序空转,其背后,我们必须看清隐藏着一种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的、极其危险的政治逻辑。

  一、“死亡循环”的本质:与中央要求背道而驰的地方堡垒

  “死亡循环”的本质,是一些地方的关键少数,在事实上形成了脱离中央路线的“独立王国”。党中央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对各级司法机关最严肃的政治要求。任何与之相悖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动摇我们执政的根基,是对“两个维护”最直接的背叛。

  当一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冤假错案,却因为可能触及某些官员的利益、影响某些部门的“声誉”而被强行维持或石沉大海时,公平正义就成了一种奢侈品。这些地方的司法、监察机关,表面上打着“依法办事”的旗号,本质上却是在用所谓的“程序”来对抗中央的“政策”,用部门的“稳定”来牺牲民众的“权利”。

  他们害怕的不是真相本身,而是真相被揭开后,自己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他们宁愿结成心照不宣的利益同盟,共同构筑起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方保护主义堡垒,将中央的政令、法治的精神隔绝在外。这种行为,看似维护了局部的“稳定”,实则是在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挖下了一道鸿沟,其危害远超案件本身。

  二、谁给了他们“对抗”的底气?法律监督的“失灵”与“失聪”

  一个循环能够持续运转,必然是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本应作为“安全阀”和“纠错器”的法律监督机制的失灵。

  当事人将希望寄托于法律监督、执纪监督机关、各级巡视组,然而在“死亡循环”中,这些监督力量却往往变得“失聪”和“失语”。材料被层层转交,最终石沉大海;控告被批转回原单位处理,等于让被监督者自己监督自己。

  这种监督的失效,无疑助长了枉法裁判者的嚣张气焰。他们深知,只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形成攻守同盟,上级的监督就可能被架空,民众的呼声就可能被过滤或隐瞒。他们用“拖字诀”消耗当事人的精力,用“程序空转”来规避实质审查。这些行为,仅是对法律的错误把玩,更是对国家监督体系权威性的挑战。

  三、打破循环的唯一出路:让中央的决心无差别地抵达基层

  “死亡循环”绝非坚不可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政治体制和法治建设的直接拷问。打破它的唯一出路,就是确保党中央的决心和国家的法律,能够穿透一切地方保护主义的迷雾,不折不扣地抵达最基层。

  首先需要强化政治责任,让问责的利剑高悬。要将司法公正与否,提升到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高度来衡量。对于那些制造冤假错案、阻碍纠错的司法人员,尤其是“关键少数”,必须进行严肃的政治问责和终身法律追责。绝不能让他们一边喊着忠诚的口号,一边干着损害人民利益、对抗中央精神的行径。

  其次需要激活监督体系,让监督“长出牙齿”。所有监督职能的履行,不能再满足于书面审查和程序性转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巡视和督导,应当真正“下沉”,触碰到最敏感的案件,真正直面最尖锐的矛盾,对下级机关的错误裁判进行刚性纠错。要赋予媒体和社会舆论更强的监督权,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

  最后,一定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每一次维权、每一次呐喊,都是推动法治进步最宝贵的力量。当他们走上维权的道路,恰恰证明他们对这个国家、对党中央始终怀有最深切的信任。我们必须畅通他们向上传递信息的渠道,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将他们提供的线索作为刺破地方保护主义堡垒最锋利的尖刀。

  结语

  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刻革命。破除“死亡循环”,就是这场革命中必须攻克的坚固堡垒。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司法腐败都将无所遁形。正义的阳光终将普照大地,每一个公民的尊严和权利,都将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最坚实的保障。这不仅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我们的党在这个时代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