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落花》原文
落花
〔宋〕丘处机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丘处机在王朝更迭的乱世提笔作《落花》,未陷伤春悲秋的窠臼,反倒以“落花”为舟,载着“大道至简”的真理穿破时代迷雾。这首诗从不是花瓣凋零的挽歌,而是一部藏在草木荣枯里的宇宙启示录——荣与枯本就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少了任一重,都撑不起“永恒”二字的重量。
一、以“落花”为镜:照见荣枯一体的生命真相
诗中飘落的每一片花瓣,都是“荣”与“枯”的共生体。当花瓣绽放在枝头,是阳光雨露滋养的“荣”,那艳丽色泽、馥郁芬芳,是生命最张扬的姿态;可当风来枝摇,花瓣离枝坠地,看似是“枯”的降临,是生命走向沉寂的信号。但丘处机看透了这表象背后的循环:“枯”从不是“荣”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坠落的花瓣埋入泥土,化作养分浸润根系,为来年新芽破土、花苞绽放积蓄力量。就像他身处的乱世,战火焚城、百姓流离是“枯”,可正是这“枯”里,藏着人心对太平的渴望、文人对道统的坚守、民族对存续的执着,这些力量如同春泥里的养分,终会在合适的时机催生出“荣”的新芽。
在丘处机眼中,“落花”的意义从不是“失去”,而是“转化”。荣时不骄,是懂得“荣”终会过渡到“枯”;枯时不馁,是明白“枯”里藏着“荣”的伏笔。这种“荣枯相依”的认知,跳出了对单一阶段的执念,直指生命最本质的规律——万物都在“荣”与“枯”的交替里循环,而这循环本身,就是永恒。
二、以“乱世”为砚:书写道统不灭的精神传承
丘处机作《落花》时,恰逢金元交替的动荡年代,王朝覆灭、文化飘摇,恰似“落花”般的“枯”境。但他没有像寻常文人那般,借诗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戚,而是以道家“大道至简”的智慧,在“枯”境里寻得“荣”的希望。他笔下的“落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成了乱世道统的隐喻——即便外在世界“枯”象丛生,内在的精神道统却如落花化泥般,在暗处延续生命力。
这种精神,在后世的岁月里不断回响。从宋元之际的文化坚守,到明清交替的文明存续,再到近代中国面对危难时的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始终在“枯”的困境里积蓄“荣”的力量,就像《落花》里的花瓣,看似凋零,实则在为下一次绽放蓄力。丘处机用《落花》证明:外在的“荣枯”会随时代变迁,但“荣枯一体、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是穿越乱世、延续文明的永恒支撑。
三、以“当下”为纸:续写古今相通的生活哲思
八百年后再读《落花》,其“荣枯一体”的哲思依旧能照进当下生活。就像四季轮回:没有冬日的草木枯黄,便没有春日的万物复苏;没有秋日的落叶纷飞,便没有夏日的枝繁叶茂。生活中的境遇亦是如此——顺遂时的“荣”,是过往努力的沉淀,需懂得珍惜;困境时的“枯”,是未来成长的磨砺,要学会坚持。就像职场中,一时的低谷如同“落花”的“枯”,若能在低谷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终会迎来事业的“荣”;就像个人成长,一次失败的“枯”,若能从中吸取教训,便能转化为下次成功的“荣”。
丘处机在《落花》里藏下的,从来不是过时的古训,而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不必为一时的“荣”沾沾自喜,也不必为暂时的“枯”垂头丧气,因为“荣”与“枯”本就是构成人生、构成世界的一体两面,接纳这种规律,方能在变化中寻得安稳,在循环中触摸永恒。
这便是《落花》的魅力——它以一朵花的凋零与转化,写尽了自然的规律、乱世的坚守、生活的智慧,跨越八百年时光,依旧能与当下的我们产生深刻共鸣,而这种共鸣,也让“荣枯一体”的哲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
史武军
2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