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史武军:这世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四)

2025-10-06 12:34:3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史武军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这世上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初看玄之又玄,仿佛裹着层不透光的雾——是谈判桌上一句扭转乾坤的谏言,是书本里一段穿透时代的思想,是乱世中一个改写战局的主张,更是太平世里一套校准文明的准则。可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尺去丈量,这层“神秘”便会轰然消散:人们会忽然醒悟,这力量从不是天授的神迹,而是人以思想为骨、以实践为魂凝聚的影响力——它经得起现实的打磨,受得住时代的考验,甚至会让人生出“若把我放在恰当的境遇里,若我能以实践锤炼见地,我亦能成为这力量的载体”的笃定。

  这种力量,若论其微,是为“说客”:凭三寸之舌动人心,以一言一语转局势;若论其宏,便是“理论家”:于纷繁世事中寻规律,在混沌迷雾里立体系,而所有理论的价值,最终都要靠实践来印证——就像孙武写下《孙子兵法》,并非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谋略,而是经无数战争实践检验,才成为“兵学圣典”;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也不是空想的经济模型,而是在工业革命的实践中,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理论家亦有分野:勘破战争肌理、能预判战局走向的,是“军事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往往诞生于战火,也最终要回到战火中验证——毕竟“战争是制度的试金石”,一场战役的胜负,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军事制度、战略思想的终极检验;洞察家国治理、能设计制度框架的,是“政治理论家”,如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份思想之所以能传承千年,正是因为它戳中了治理的核心——任何制度若脱离“民本”,终将被历史抛弃;通晓财富流转、能指引经济方向的,是“经济理论家”,他们的主张就像经济运行的“缰绳与笼头”,既要让市场有向前奔涌的活力,又要防止其脱缰失控,就像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正是在大萧条的实践中,成为平衡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关键准则。

  再往上攀,能参透天地人伦、追问存在本质的,是“哲学家”,如苏格拉底以“产婆术”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思考真理;而唯有那些思想能穿越千年、滋养万代,且懂得“勇争第二不争第一”智慧的,才配得上“圣人”二字——这份“不争第一”,不是怯懦的退让,而是清醒的克制:不追求霸权的极致,而是寻求平衡的长久;不执着于一时的领先,而是着眼于文明的延续。孔子面对春秋乱世,不鼓吹“以力服人”的霸权,而是倡导“以仁服人”的仁政,这份“不争”,让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明的底色;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提醒世人: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锋芒毕露的争夺,而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这便是圣人级别的智慧,既能为时代立“缰绳”,又能给文明留“余地”。

  古往今来,承载这力量的人,从市井底层到圣人之境,从未断绝,他们的故事,也始终围绕“实践”与“检验”展开。战国乱世里,郦食其劝降齐王田广,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以刘邦与项羽的实力对比为据,以齐国的安危为尺,用“战则城破人亡,降则保全百姓”的现实,说服齐王——这份“说客”的力量,本质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对实践结果的清晰预判;子贡存鲁乱齐破吴,更不是靠口舌之利,而是在四国的利益纠葛中,找到各自的痛点,用“你助我、我利你”的实践逻辑,一步步改写格局,真正做到“一言系天下之安危”。而“战争是制度的试金石”,在战国的兼并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不仅是因为张仪的“连横”、范雎的“远交近攻”,更因为这些战略思想,与秦国“军功爵制”“郡县制”等制度深度契合——制度为思想提供土壤,思想为制度注入灵魂,两者在战争实践中相互成就。反观六国,虽有苏秦“合纵”这样的好策略,却因各国制度松散、利益纷争不断,最终让“合纵”沦为空谈——这便是实践的残酷:再好的思想,若没有匹配的制度与执行力,终将沦为泡影。

  即便到了近世,这力量的身影依旧清晰,且更强调“实践”与“克制”的平衡。新中国诞生前的三大战役,既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思想与制度的胜利:辽沈战役中,我方联络员劝降郑洞国,不是靠威胁,而是以“长春围困战”的实践为证——百姓饥寒、士兵厌战,再顽固的抵抗也终将失败,这便是“战争是制度的试金石”:国民党守军的溃败,本质是其“不顾百姓死活”的制度失能;淮海战役中,廖运周阵前起义,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对比国共两党的治理实践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我方“军民一体”的制度,终究比国民党“派系林立”的内耗更有凝聚力。而到了和平建设时期,这种力量又化作“缰绳与笼头”的智慧:邓小平同志推动改革开放,提出“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份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实践为标准”——不纠结于“计划”与“市场”的标签,只看是否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时,他也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便是给改革套上“缰绳”:既要让经济跑起来,又要防止思想跑偏,这份平衡,正是“勇争第二不争第一”的体现——不追求短期内的经济“第一”,而是谋求长期的稳定与发展。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更是“实践出真知”的典范:他不是在实验室里空想,而是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反复试验,用“禾下乘凉梦”的理想,对抗着“不可能”的质疑,最终用亩产千斤的实践,证明了杂交水稻的价值——他的力量,既是思想的引领,更是实践的坚守。

  到了当代,这力量的影响更跨越国界,在中美博弈、俄乌战争等全球议题中,展现出“试金石”与“缰绳”的双重作用。俄乌战火胶着,表面是领土的争夺,实则是制度与理念的碰撞——“战争是制度的试金石”,一方执着于“势力范围”的霸权,一方坚守“主权平等”的底线,最终的胜负,不仅看兵力,更看世界各国对“主权”理念的认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斡旋,之所以能获得部分认可,正是因为他的主张符合“勇争第二不争第一”的智慧: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寻求“停火止战”的平衡点,这便是给战火套上“缰绳”,防止其蔓延成更大的灾难。在中美博弈的暗潮中,这种力量的体现更为深刻:我方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在全球化实践中,看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中美若“脱钩”,受损的不仅是两国,更是全球经济,这便是用“实践”说话;同时,我方坚持“不争霸、不称霸”,正是“勇争第二不争第一”的智慧:不追求“唯我独尊”的霸权,而是寻求“合作共赢”的长久,就像在气候治理中,中国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既不逃避减排义务,也不忽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这份主张之所以能被纳入《巴黎协定》,正是因为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符合“缰绳与笼头”的准则:既让全球减排有方向,又给各国发展留空间。

  若要把这力量的载体分个层级,每个层级都离不开“实践”的注脚。最基础的,是市场里的“行户”——菜市场的摊主,凭“诚信”的实践留住顾客;街边小店的店主,用“贴心”的服务积累口碑,他们的力量虽小,却是社会信任的基石。再往上,是“职业经理人”——如华为的余承东,带领团队研发鸿蒙系统,不是靠口号,而是在技术封锁的实践中,一步步突破难关,他的“打造中国高端品牌”,不是追求“第一”的虚名,而是谋求“自主可控”的实利,这便是“勇争第二不争第一”的现代诠释:不执着于全球销量的第一,而是守住技术自主的底线。更高一层,则是能“著书立说”的伟人:鲁迅以《呐喊》唤醒国人,不是靠空洞的批判,而是用文字记录社会的实践,让麻木的人在现实中觉醒;钱学森以《工程控制论》奠定航天基础,也不是靠理论空想,而是在两弹一星的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国之重器——他们的思想,之所以能成为“精神引擎”,正是因为它们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能为时代套上“缰绳”。

  而站在顶端的“圣人”,他们的智慧更是“实践”与“克制”的结晶。老子写下《道德经》,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份思想之所以能影响全球,正是因为它点明了治理的核心:既要“有为”(烹小鲜需调味),又要“无为”(不反复翻动以致破碎),这便是给制度留“余地”,给百姓留“空间”;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准则,这份“不争”的智慧,让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迭代中,始终保持着包容的底色——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追求霸权的极致,而是在平衡中寻求长久。他们的思想,就像文明的“笼头”,既不让其偏离正轨,又不束缚其发展活力;更像历史的“试金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和平与文明,这份智慧便永远有价值。

  说到底,这世上最神秘的力量,其实是“人”的力量——是敢于在实践中思考的勇气,是善于给时代套上“缰绳”的智慧,是懂得“勇争第二不争第一”的清醒,更是能经得起“战争”与“时间”检验的坚定。它从不藏在云端,不依赖家世背景,不苛求天赋异禀,只藏在每个敢用思想影响实践、敢用实践验证思想的人身上。古往今来,从市井行户到圣人先哲,从乱世说客到时代伟人,无数人用行动证明:思想的力量,不是靠神秘唬人,而是靠实践立足;不是靠锋芒取胜,而是靠克制长久。它能让一个人从平凡走向不凡,能让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更能让人类在纷争与困境中,始终保有走向光明的希望——这,便是这世上最不神秘,却最珍贵的力量,也是值得我们留给后世的传世之智。

  史武军

  2025.9.17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