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01 为了面子,他当众杀死了亲生女
1945年夏天,女大学生沈宝媛在四川成都郊区听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父亲当众杀害亲生女儿。
沈宝媛就读于燕京大学(注:当时内迁成都办学)社会学系。1945年,她来到成都郊区一个叫“望镇”的地方做田野调查,翌年,她写下了调查报告《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2017年,四川籍历史学者王笛以沈宝媛的论文作为核心资料,写出了《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一书。沈宝媛的论文与王笛的新著,均重点收录了“亲父杀女”的恐怖故事,后者还将其作为全书之开篇。
杀人者名叫雷明远,是望镇的一个佃户。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当地“袍哥”的副首领,江湖上的“副舵把子”。他那被自己亲手杀害的女儿叫淑清,读了几年私塾,待字闺中。那时候,淑清情窦初开,认识了一个来家里做裁缝的男青年。人们无从知道他俩的关系究竟到何种地步,但一时间却流言四起,“有人甚至还在传说着他们曾干过不名誉的事”。雷明远听说后,勃然大怒,喊打喊杀。两个可怜的青年被吓得躲到成都城中的裁缝父母家里,雷明远便带着他的“袍哥”兄弟,将这两人押解回乡,在家里绑上绳子后,又押往河边。
《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的报告中记载了恐怖的场景:“年轻的一男一女被绳绑着走在前面,第二个跟着的是拿着枪的父亲,第三个是拿着蜡烛、纸钱,哭泣着的雷大娘(注:雷明远的妻子,淑清的继母),随后跟着的是社团中的几个兄弟。”
“临刑之前,父亲说了:‘大女,没事就不要回来啊!’‘是。’父亲又说:‘不要回来把屋头弄得乒乒乓乓的呵!’‘是。’‘你要报仇就去找那个害你的,不要找我!’‘是呵。’年轻的女儿依然埋着头硬气地回答。”
“嘭的一声开枪了,先被打倒在河里的是那个男孩,紧接着的第二声便是女子也被打下了河,街坊中有两个好心的在叫了:‘能救起人来的,我愿意给钱,我愿意给钱。’‘请大家做做好事罢!’然而,在河里跳下去的两个弟兄,反而把女孩的头更死命地往水底压着,他们好像对死者有宿怨一般,河水急急地奔腾着,冲走了这一对人世间的怨男怨女……”
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这个恐怖的故事简直匪夷所思,但此事却是当年真实的存在。更恐怖的是,此类残酷的私刑,在当年却无人质疑。沈宝媛写道:“没有人感觉到这事的过分严重,他们觉得这种处置是不容非议的……”
值得一提的是,雷明远杀女一事,发生在1939年,民国已成立28年。
02 赵五贞的悲剧,激怒了青年毛泽东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当年5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婚姻法》公布后,毛泽东曾讲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婚姻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其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之一。”
令人感慨的是,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预演”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法律法规中,也有“婚姻法”。1931年11月27日,毛泽东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翌日,毛泽东与项英、张国焘签署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后者明确指出:“应确定婚姻以自由为原则,而废除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与买卖的婚姻制度。”
毛泽东这两次在签署自己名字的时候,肯定想起了一个人:赵五贞。
赵五贞也是一个悲剧女性。1919年11月14日,21岁的新娘赵五贞在花轿内割喉自杀,震动了长沙城。
赵五贞知书识字、性情温和,是个好姑娘,却死于封建包办婚姻。当年夏天,同街吴家向赵家求婚。吴家主母以悍恶著称,吴家公子已年过三十,又是二婚,赵五贞愀然不乐,但她父母贪图吴家丰厚聘礼,许下了这门婚事。出嫁前,赵五贞心事重重,家人虽有所警觉,母亲姐嫂满身搜查,却遗漏了绑腿,那里藏着赵五贞准备好的刀子。花轿快抬到吴家时,轿夫发现轿内鲜血淋漓,赵五贞已割喉自杀……令人愤懑的是,赵五贞入殓后,地方检察官硬于棺木上贴一“吴赵氏”的封条。
此事激怒了青年毛泽东,从11月16日到28日,他在长沙《大公报》和《女界钟》连续撰文10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社会之恶。《毛泽东年谱》上收集了这10篇文章的标题,分别是《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改革婚制问题》、《女子自立问题》、《“社会万恶”与赵女士》、《非自杀》、《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打破媒人制度》、《婚姻上的迷信问题》。
毛泽东认为:赵女士自杀,是由于“三面铁网(社会、母家、夫家)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他怒斥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传统的婚姻制度弊端:“社会里面既含有可使赵女士死的‘故’,这社会便是一种极危险的东西。他可以使赵女士死,又可以使钱女士、孙女士、李女士死……”
青年毛泽东大声疾呼:“全中国的青年男女诸君!你们都不是些聋子瞎子,眼见着这么一件‘血洒长沙城’的惨事,就应该惊心动魄;有一个彻底的觉悟。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恋爱是神圣的,是绝对不能代办,不能威迫,不能利诱的!”
彼时的毛泽东,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愤怒青年”了,他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思考中国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也是人的解放理论。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哪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中国妇女不解放,又何谈中国人的解放?
这是理解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为何是《婚姻法》不可忽略的背景。
03 当年,这样宣传贯彻《婚姻法》
《婚姻法》是对旧中国社会盛行的包办婚姻和干涉婚姻自主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对封建习俗构成了颠覆式冲击,可想而知,在当时背景下贯彻执行之难度,有些农民甚至抱怨“制定《婚姻法》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糊涂了”。
1951年9月26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指示》,10月下旬,最高法、最高检等19个单位派人组成《婚姻法》执行情况中央检查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历时两个月的检查,结果如何?相关资料写道:“华北及山东等老解放区执行婚姻法的情况较好,但在华东、中南、西北等新解放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贯彻婚姻法很不够,包办婚姻和早婚现象仍严重存在,童养媳陋俗、蓄婢纳妾的恶习还有保留,妇女被虐待或因婚姻问题自杀、被杀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个检查结果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集中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中央还明确指出:婚姻制度的改革是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从人们思想中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关于婚姻问题方面的封建意识,需要有“长期的、细致的、耐心的工作”,而不能采取粗暴急躁的态度与阶级斗争的方法。所以,工作方法是,一方面开展宣传和执行婚姻法的群众运动,另一方面对一般干涉婚姻自由和有违反婚姻法行为的干部群众,以批评教育为主,但对极少数虐待虐杀妇女以及干涉婚姻自由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分子,则须依法惩处。
1953年3月,是“全国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尚未完成土改的地区外,各地都把贯彻实施婚姻法作为这一个月的中心工作,轰轰烈烈,家喻户晓,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社会动员的强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开展的宣传中,《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白蛇传》等倡导自由恋爱的文艺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延续千年、看似坚不可摧的陋俗,却被新中国的强大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一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曾是封建婚姻制度的“铁律”,然而,评剧电影《刘巧儿》中一句石破天惊的唱腔,瞬间成为时代最强音:“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据瞭望智库 关山远/文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