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故里门楼

秦基伟故居

秦基伟将军简介

秦基伟塑像
近日,当我驱车来到红安县七里坪镇,在长胜街的一个店铺里说到秦基伟将军的名字时,年近五旬的女店主立即兴致勃勃起来,她说“秦将军教子有方,两个儿子都成为将军,不仅是我们七里坪人的荣光,而且也为我们七里坪的子孙后代做出了典范。”一个年轻的后生哥接过话头,兴奋地说:“秦家一门三将军,老子打完日本人又打美国佬;两个儿子中,一个除暴安良、维护社会稳定,一个痛打越南兵、保家卫国。秦家两代人前赴后继抵抗外来侵略,真的太伟大了,他们家的两代人,是我们红安人的榜样啊!”说完,年轻的后生哥还为我指示了去秦基伟将军故居的路线。
秦基伟将军的家乡位于红安县北部秦罗庄,距七里坪镇4公里。站在将军故居的大门前环顾四周,村民告诉我,秦罗庄北边靠著老君山、天台山、雨台山,南面则面向阳台山,西边有龙王山,东边可以眺望光字山,周围群峰竞秀,景色宜人。待我参观完秦基伟将军故居,几个老人搬来凳子跟我围坐一起,纷纷讲述着秦基伟将军和他2个儿子的故事。
打日本、打美帝,秦基伟战功卓越
秦基伟出生一个平凡的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一个哥哥和姐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27年11月,红安爆发了农民运动。3万多黄麻农民揭竿而起,吹响了黄麻起义的号角。13岁的秦基伟参加了赤卫队,扛起一杆红缨枪挺进黃安城。 1929年8月,秦基伟参加红军,到1934年已经成长为红31军274团团长,1935年5月参加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后方梯队队长,三次爬雪山,两次过草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秦基伟奉八路军129师命令,单枪匹马前往山西省太谷县组建抗日游击队。他身穿便衣,腰插菜刀,敢在半夜独自闯日寇的炮楼,这份胆识和勇气,让敌人闻风丧胆,也让老百姓们敬佩不已,被誉为“秦大胆”。他以出色的领导能力,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抗日武装,这支部队奉命与赖际发同志领导的部队合编为“129师游击支队”(对外称“秦赖支队”——作者注)。1938年初,“秦赖支队”发展到5000余人,在17个县内建立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配合129师主力打败日伪军“六路进攻”和“九路围剿”,同年4月,晋冀豫军区成立,秦赖支队被改编为晋冀豫军区一分区,秦基伟任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7月23日,八路军总部下达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该战役后被称为“百团大战”。期间,秦基伟任新编11旅副旅长,指挥该旅第31、32团在邢台附近的平汉线袭扰日军,配合正太路主战场粉碎了日寇的“囚笼政策”。1941年11月,秦基伟带领31、32团奉命组建太行军区第一分区,任司令员兼地委书记,领导分区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使太行军民终于度过了极端困难时期,迎来了抗日的胜利曙光。1944年伊始,华北敌后军民开始向日军发动局部进攻,秦基伟领导的一分区军民连续发动春、夏季攻势,一举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包围太行根据地的三道所谓“钢铁封锁线”,尔后率部东下太行山,连克赞皇、临城、内邱、高邑四县,威震敌寇。日本鬼子投降后的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河南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他率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山,连攻克县城15座。尔后攻洛阳,战南阳,克郑州,参加淮海战役,率部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1949年2月,九纵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秦基伟任军长,参加了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
1951年,秦基伟主动向中央请缨,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资料记载:15军入朝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从“三八”线一直打到汉江北岸,重创美军陆战第2师,歼敌900余人。为掩护东线主力兵团回撤,15军在芝浦里顽强阻击美军10昼夜,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52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此,彭德怀司令员特致电表彰。同时,15军还率先开展了群众性的打击敌机运动,击落击伤美机83架(击落56架)。
1952年10月,敌调集重兵向15军担任防御的上甘岭地区发动所谓的“金化攻势”,秦基伟奉命直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15军和随后参战的12军一部,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幅内,与装备精良的6万美军浴血奋战43昼夜,歼敌2.5万余人,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主题的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大捷,他的英勇创举推动了抗美援朝胜利的进程。上甘岭战役后,15军担负朝鲜东海岸元山地区防御。抗美援朝期间,秦基伟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枚、二级国旗勋章2枚。
秦基伟将军一生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日、抗美战场上的传奇英雄。他不仅勇敢且无畏,智谋超群,意识坚定,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数不胜数。
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国之后,秦基伟先后担任过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秦基伟担任了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的总指挥;1988年时任国防部长的秦基伟被授予上将衔,达到了军旅生涯的巅峰。1993年,秦基伟离开军队,于199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除暴安良,长子秦卫江是新时代的将星
秦基伟,这位开国上将,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他的两个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秦家的荣耀与责任继续传承下去,共同书写了一段“一门三将星”的传奇。
长子秦卫江自幼受军旅家庭熏陶,性格中充满血性与热情,他立志追随父辈脚步,成为一名保卫国家的军人。由于对军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从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毕业后,从基层指挥岗位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副军长。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即便在繁忙的军旅生涯中,也坚持进修学习,最终获得了军事学硕士学位,成为我军作战部队中首位获此殊荣的将领。
秦卫江不仅才华横溢,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战斗力。在担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东部战区副司令兼陆军司令员等职务期间,他仍然以一个兵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年过六旬还参加军事考核,成绩优异。
在河北石家庄任军长期间,面对当地嚣张的黑恶势力横行霸道、欺压弱小、祸害社会行为,秦卫江秉持正义、毫不退缩,亲率部队予以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迅速被遏制,百姓重归安宁。这一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行动,前些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人民津津乐道,深感敬佩。
还击越兵侵略,次子秦天是共和国勇士
次子秦天16岁入伍,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成长为235团团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尽管我国曾大量援助越南抗击美国军队,但他们反而背信弃义,长期骚扰我国边境,给边疆人民带来危害。1986年,秦天接到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前往前线与越军作战。这是秦天第一次踏上战场,想到即将面临的凶险,他回家与父亲辞别,哽咽地说道:“父亲,孩儿此去若无法归来,便无法尽孝于您了。”原本期待父亲会给予些许安慰,没想到秦基伟却严厉斥责:“这算得了什么小仗?你作为团长,怎么这么婆婆妈妈的!”一句看似指责的话语,实则如晨钟暮鼓,惊醒了秦天。他抛却悲伤,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骄傲的光芒。毅然带领部队奔赴老山前线。
经过侦察,秦天带领部队驻守在敌我激烈交火的防区,作为指挥官,他本该在后方指挥所指挥,但他选择将指挥所设在防区附近的小山包上,直接震慑敌人。尽管是第一次参战,秦天从小耳濡目染父亲讲述的战斗故事,深知战争的残酷,因此常鼓励战士,与他们并肩作战。1987年,敌军突然发动攻击,我军将其击退,敌军溃散逃命。秦天见状,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敌人。
每次作战,秦天都要带兵扫荡藏匿于山洞的敌军,确保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一夜,他率领部队突袭敌营,敌军陷入混乱四散逃窜,胜利极大提振了士气。秦天趁势继续发动猛攻,彻底粉碎敌军侵略边境的企图。每次战斗,他总是冲锋在前,勇猛果断,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他的部队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
面对荣誉,秦天谦虚说道:“这是全体战士的功劳,若只有我一人,三头六臂也难以歼敌。”回到家中,他激动地告诉父亲:“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们取得了胜利。”秦基伟拍拍儿子的肩膀,满脸喜色地说:“好小子。”秦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之后,他没有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深造,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历任了多个重要职务,2016年被授予武警中将警衔。他如同父亲一样,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做起,逐渐成长为军中的佼佼者。他的这份努力和坚持,让人深感欣慰和骄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璨。而在当代,秦家两代人,用同样的忠诚与热血,用不同的经历与贡献,共同书写了一段佳话。秦基伟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以身作则,教导两个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军人。秦卫江与秦天,在父亲的熏陶下,传承了红色家风,将秦家的荣耀与责任继续担当起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对过去的顶礼膜拜,而是让英雄的品格成为当代人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让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愈发鲜亮。让我们向秦家父子致敬,向所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注:文中照片为作者所拍)
作者简介:曾宪华,男,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为罗田县胜利文化分馆负责人,曾在《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文学报》、《作家生活报》、《春风》、《新村》等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100余篇,其戏剧作品《明皇赔情》由罗田县黄梅戏剧团上演获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金奖。1995年后专注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有30余篇专文在全国红色文化专业媒休和红色文化研讨会上发表与交流。现受聘为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罗田县政协文史专员、罗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专员”。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