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电子厂打工日记

2025-10-18 08:23:12  来源: 新时代横眉者   作者:毛继革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day1

  我如何成为苹果17pro组装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在长三角的工厂流水线上,

  我亲手组装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却买不起自己生产的产品。

  十月五日凌晨五点半,昆山中华园的路灯还亮着,人力资源公司门口已经挤满了人。中介拿着喇叭喊:“电子厂日结,27元/小时,包吃住!”人群像潮水般向前涌去,高举着身份证,仿佛举着自己最后的价值标签。

  这是我来到昆山的第三天。作为一个扬州宝应人,我原本应该留在老家,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考公务员或者做点小生意,要不就是按部就班继续进厂做一个技术工。在宝应也没找到合适的就业,故我选择了长三角苏南,选择了苏州无锡这片工业聚集区,最终来到了昆山——这座拥有全国14家iPhone组装工厂中多家的城市;这里的电子厂流水线打工人数量最多最集中,并且被压迫剥削也是最严重的!

  “巴城立正,苹果供应链,招组装工50名!”中介的喊声让我停下了脚步。27元每小时,月入7000-8000——对于我来说,这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这没有社保五险一金,更没有商业保险!中介小哥拿走身份证登记说到12点准时发车。

  在经历转车、等待、填表、体检后,我们这批新员工共有50人,绝大多数来自河南及部分云贵川地区的。培训教室里贴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我想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这种标语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潜移默化的暗示你工作来之不易,是资本家给了我们就业的机会,目的是让工人进行自我规训。

  讲师详细讲解了规章制度:每天工作12小时,两班倒,月休4天,请假需提前24小时申请,迟到三次算旷工,旷工三天算自离……劳动过程被精确到分钟计算,我们的时间被算法切割、打包、出售。在宿舍里我想起马克思说的:工人变成了机器单纯的附属品。在昆山,在这片长三角制造业的核心地带,这句话有着最为真切的体现。

  6号晚7点半在c3餐厅等着分配岗位。我们这车间是做苹果17摄像头的,穿了静电衣外面还需要穿连体无尘服,每小时加2元。穿上无尘服通过金属检测器后,我们只露出一双眼睛,谁都不认识谁了。车间是恒温的,但空气里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流水线缓缓移动,每一个工位上的工人都在重复着单一的动作。手上戴着的静电环,我还调侃到,是防止打工人逃跑的手铐吗?

  我的工作是预折苹果17pro的摄像头RIM排线。每45秒完成一部手机,每天重复这个动作约2500次左右。我身边的老工人告诉我,他最高纪录是一小时打了300多,400次翻折排线工序。劳动异化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我们与劳动产品相异化——我组装着苹果手机,却永远无法拥有它;我们与劳动过程相异化——工作不再是创造性的活动,而是机械的重复;我们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作为人的创造性、自主性被剥夺;我们与他人相异化——同事之间变成了流水线上不同环节的竞争关系。

  我们工人已经在不停歇的干活了,线长,干部在巡视时还嫌工人干得慢,不时催促着:“快一点!加快速度!跟上产线节拍!把产能跟上!”这就是pua,在精神攻击我们打工人,声音是那样的尖锐刺入耳膜直达脑海之中。

  夜里10点45吃饭,中秋节有餐厅发的月饼,休息时我和来自广东的工友聊天。他告诉我,他之前在东莞的工厂工作,那里主要生产手机配件和服装。而昆山的工厂则更加专业化,主要服务于苹果这样的高端品牌。这让我思考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不同定位。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东莞为核心,形成了服装、箱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而长三角以上海、苏州、无锡为代表,则更偏向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在昆山,有和硕科技、纬创集团、立讯精密等多家苹果供应商的工厂。这座城市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全球消费欲望的象征。然而,创造这些象征的我们,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现实中。

  七号凌晨6点10分,终于下班了,新人第一天4点不吃东西休息继续干活早下班一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思考:为什么我——一个长三角地区的工人,要离开家乡宝应,来到昆山成为跨国资本链条上的一环?这是资本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资本打破了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合增殖的土壤。长三角地区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了高端制造业的聚集地。而我这样的劳动者,则成为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我的劳动被分解、计量、评估,最终转化为苹果公司的利润和全球消费者手中的新产品。还没来得及洗漱脱衣服倒头就睡着了……

  在我入职的第三天,新闻里报道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参观了立讯精密在常熟的工厂。报道称,立讯精密过去两年苹果业务增长50%以上,在江苏、上海和广东增加了4家工厂。这个新闻离我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近的是,我就是这家工厂的一员;远的是,我永远无法分享这增长带来的成果。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双子星,共同支撑着"中国制造"的奇迹。但在这奇迹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劳动者,我们的劳动被异化,我们的生活被压缩,我们的梦想被搁置。

  今天,我完成了第2500次排线翻折,离月薪8000元的目标又近了一小步。而最新款的苹果17pro手机,正在我手中的流水线上,一台台地成型,即将运往世界各地,包括那些我永远去不了的地方。我们生产着连接世界的产品,自己却生活在孤岛之中。这或许就是当代工人阶级的悖论,也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劳动力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工人的解放只能由我们工人阶级自己来完成!

  day2

  被工资奴役的打工人:2025年10月6日 周一 (夜班第二天)

  晚上6点,闹钟像一根针刺进大脑。早上7点半就躺下了睡觉了,但身体还残留着夜班的惯性,醒来时有点犯恶心并伴随着浑身酸痛,仿佛昨夜不是在睡觉,而是在和睡眠搏斗(睡到下午1点就醒了又睡不着,3点多才终于又睡两小时)。

  7点整到达厂区大门口,7点25得在车间的岗位上。我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座位——给苹果手机17pro的摄像头预折排线。眼前是无限延伸的流水线,耳边是传送带永不停歇的嗡嗡声,还有气枪规律的“咔哒”声,时不时还有运输机器人播放的萨克斯音乐“回家”,更有机器尖锐刺耳的蜂鸣报警声。我的世界被缩小到眼前那几毫米的排线,重复、精准、麻木。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流动感,仿佛被冻结在一个永恒的动作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异化劳动”吧,我亲手翻折的摄像头排线流向下一工序的工人手上,他们负责打一颗固定的螺丝。最终组装成的昂贵手机,这与我们毫无关系。10点45到饭点了,进出车间上洗手间吃饭休息一共50分钟这些都是要排队,也是给我们计算的明明白白的!

  深夜11点食堂,我和线上的师傅、小哥坐一桌。师傅来了三个月,是“老油条”了。我抱怨着夜班的辛苦,随口问:“师傅,你这干了这么久,工资得挺高了吧?”师傅扒拉着碗里的土豆,苦笑一声:“高?我每小时30元,你看我上个月加了50多个小时班,到手也就七八千出头。每月厂里打卡只有最低的标准工资2490(同工同酬的每天八小时每周休息两天计算),剩下的全是加班堆出来的,也是厂里打卡。超出的差价从中介那里拿,中介还要扣8%的劳务服务费,就是税费”提前离职的话,就必然会少拿半个月的差价;而且我们是没有社保五险一金,连基本的商业险也没给买,中介说了,正常都是不交,除非上面查的很严,会抽取一些人交,从工资里扣除。小哥是新人自己通过厂里直招的正式工,接口道:“我才26元一小时。听说办公室那些搞管理的才有五险一金,朝九晚五双休,底薪都八九千。咱们这拼死拼活,挣的都是血汗钱。”

  我沉默了。七千、两千、九千……这几个数字像锤子一样敲在我心上。看起来他们工资很高,拆分来看却都没有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师傅要养一家老小,小哥要攒钱结婚,我则是为了还清我自己都掉入消费陷阱的欠款。我们所有的生活规划、消费能力,甚至尊严,都被这个数字被牢牢地框住了。它决定了我们只能住最便宜的宿舍50一个月,水电30(一宿舍八人上下铺)我们一个月用死了也用不了这么多水电费,吃食堂里性价比最高的菜一顿10~15,在休息日最大的娱乐就是躺着玩手机。

  今天食堂里的对话简直就是是一堂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打工人最直接能感受到,靠出卖劳动力换得的微薄工资,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上层建筑”。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文化娱乐乃至思想观念。使我们无法进行高消费,难以参与需要经济门槛的社交活动,更别提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我们的精神世界,被束缚在生产线和宿舍这个狭小的物理空间里。

  打工人的工作状态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完美例证。我们生产组织的手机是大家几个月工资都买不起的奢侈品,它不属于我们,我们与我们的劳动成果是分离和对立的。现在流水线的劳动不是发挥打工人聪明才智的创造性活动,而是令我感到痛苦和麻木的重复。我的身体和精神在劳动中被消耗,而非实现自我价值。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这里,我的活动像机器一样被预先设定,我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我们打工人因为共同的困境(低薪、加班)而短暂地共鸣,但在资本的竞争逻辑下,我们本质上又是潜在的竞争者(为了加班时长、为了不被淘汰)。

  师傅的话点破了关键:我们的工资(最低薪资)远低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假设师傅8小时内生产的产品价值为500元,而他的日薪只有约150元。那么,那剩余的350元就是被资本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了挣到能维持生活的7000元,他必须通过加班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加班在资本家看来,是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手段;在我们看来,却是维持生存的无奈选择。这就是剥削的秘密。

  次日七号7点10分下班铃声响起,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车间。回头望去,这座灯火通明的工厂,就像一台巨大的剩余价值榨取机。我们这些工人,既是它的血液,也是它的燃料。今天,我不仅折了无数次排线,也更清晰地看到了禁锢在自己和工友们身上的、那套无形的经济枷锁。打破这枷锁,或许需要更广泛的阶级意识和联合,但第一步,是像今天这样,看清它是什么!

  后面我们就是思考为什么?最后是怎么办?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