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经济的齿轮以资本利润为轴心高速运转时,整个社会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无数人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家庭的温暖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多少人忍痛抛妻别子,在生计的奔波中尝尽人生的辛酸苦辣;即便终年忙碌、脚步不停,却始终触摸不到真正的幸福。
而当共产主义时代的曙光降临,资本利润的魅影将彻底消散,公有制的阳光将普照大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实现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美好愿景便会自然照进现实。那时,商品的概念将成为历史,货币的功能也将悄然退场。人们不再为生存所迫而劳作,而是怀揣着对社会的热忱与责任,无忧无虑地投入生产,只为满足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在协作与奉献中绽放生命的价值。
现代人的焦虑:物质枷锁下的生存困境
当代社会的人们,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物质大网紧紧缠绕,焦虑感如影随形。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压力。“有房有车”成为衡量成功的普遍标准,可当人们为了这个目标奋力拼搏,拥有它们之后,却又陷入了新的困境。房贷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让许多人在未来几十年里都要为一套房子奔波;车贷也毫不逊色,每个月固定的支出像一座小山压在肩头。
而在婚恋方面,部分地区高昂的彩礼更是让不少男性望而却步,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婚恋关系。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让人焦头烂额,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种学杂费、补习班费用层出不穷,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得不倾尽所有。老人的就医也是一大难题,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场大病往往能让一个家庭瞬间陷入困境。
即便有幸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并非高枕无忧。考核的压力、评审的严格、晋级的竞争,以及随时可能到来的失业威胁,都让人们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然而,人们很难想象,在共产主义时代,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当社会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地涌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将得到充分保障,无需再为这些事情忧心忡忡。
共产主义时代:物质烦恼的彻底消解
在共产主义时代,基本生活资料实现了按需分配,房子、车子、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都由大集体统一承担。当这些最根本的物质担忧被彻底消除后,人们的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那时的人们或许会更注重生活的品质与个性化追求。他们可能希望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更有特色,更符合自己的审美;在服饰上,会更讲究款式与搭配,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饮食方面,不再仅仅满足于饱腹,而是追求更可口、更健康、更多样化的美食;对于电子产品,会渴望更新潮、更智能的款式;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也会成为人们装点生活、提升生活情趣的选择。
这些需求对于共产主义时代的人们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参加数小时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就能获得相应的劳动分值,而这些工分值主要用于兑换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也就是说,劳动的回报直接与生活品质的提升挂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部分劳动成果要用于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更不会出现因为物质条件而影响婚恋的情况,心爱的姑娘不会再向你索取高额彩礼,爱情将回归它最纯粹的本质。
共产主义生产与分配:高效与自由的完美结合
在共产主义阶段,社会的生产与分配机制将实现高度简化与效率提升。由于个人劳动所得主要用于兑换享受资料,整个社会的生产目标变得非常明确: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格力空调华东区为例。假设该地区全年空调的“按需分配”总量为100万台。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依托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每日所需劳动时间可从原本的4小时进一步压缩到2-3小时。这意味着员工每周仅需工作10-15小时。一旦完成既定生产任务,员工即可凭借所获得的工分,轻松兑换各类享受资料——包括高品质食品、服装、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等,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还会产生可观盈余。
如果员工希望获得更连续的自由时间,也可以选择集中劳动。例如,通过三个月完成半年的生产任务,从而换取接下来三个月的完全自由支配时间。在这段假期中,他们可以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陪伴家人或外出旅游,尽情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种高效灵活的生产与分配模式并不局限于制造业,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在农业中,智能种植和养殖技术将大幅减少农民的劳动负荷;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把工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在服务业,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先进工具也将显著降低劳动时间、提升服务效率。由此,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人们得以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追求精神成长与个人实现。
告别商品与货币:生活回归本真
在现代社会,钱和商品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为了赚钱而奔波,为了拥有更多的商品而努力。但仔细想想,拥有最多的钱,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住得好一点、穿得得体一点、吃得有味一点、玩得愉快一点、精神上充实一点。
当共产主义的劳动制度能够完全满足这些需求时,人们对货币和商品的执念就会逐渐淡化。那时,人们不会再纠结造出100万台空调、200万部手机、400万件服装本来可以挣多少钱,因为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产品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只要每个企业都按时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并将产品送到指定的省际转运中心,他们就能获得充足的、满意的享受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从而历史性地消失。商品也不再是用于交换的工具,而仅仅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人们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按需分配。生活变得简单而纯粹,人们不再被金钱所奴役,而是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排除匮乏的担忧:丰裕物资下的必然保障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共产主义阶段,每日劳动时间如此之短,劳动所得是否足以满足个人及家庭的消费需求?
从理论层面来看,产品匮乏、供应不足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共产主义时代之所以能够将日劳动时间缩短至两三小时,正是以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为基础的。换言之,只有当社会产品供应达到极大充裕的程度,劳动时间才可能被压缩到这样低的水平。即便出现因劳动时间减少而导致某些产品暂时供应不足的情形,也只需适当调整相关生产领域的劳动投入,即可迅速恢复平衡。
那时的人们,将在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时间的自由支配之间从容选择,寻求最符合每个人真实需求的生活方式。社会不仅能够保障所有人享有充裕的物质产品,同时也赋予每个人充沛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的真正提升。
总结:共产主义时代的简单与美好
共产主义时代的生产与分配(交换)方式,将简单而高效。每个企业、每个劳动者只需要根据社会的整体需求,安排好自己的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然后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按部就班地送到转运中心即可。不需要考虑资金的筹集与周转、原材料的采购难题、产品的销售渠道、利润的多少以及企业是否吃亏等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停止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些依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对于那些确实艰辛、危险的劳动,会由机器人来代劳,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必须由人类共享。在共产主义时代,科技的发展将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幸福,让人们过上更加简单、充实、自由、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郭传志,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