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在颂扬与批判中寻找平衡——试论社会进步需要双轮驱动

2025-07-27 15:20:03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江苏牛夫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几个朋友聚会。有人提议请刚从国外旅游归来的A君说一说国外见闻与感受。A君当仁不让,讲了几个国家的见闻,然后对大家说,只要出去走一圈,回来就没有不爱国的。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国家不仅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经济相当发达,环境整洁优美。总而言之,唯有祖国好。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并且接过话题说,我们不但要爱国,更要爱党,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国家哪来今天的繁荣富强!大家纷纷附和。想不到B君却接着我的话说,爱党爱国绝对不错,但要说唯有我们国家好,就未免有点夜郎自大了,因为A君基本没有看到那些发达国家。要不然,为什么那些富人、名人、大人们,要偷偷摸摸加入外籍?

  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争执而引发不快,我马上“刹车”:好了好了,咱们喝酒不谈政治。有机会我们也出去看看就是了。

  事后A君找我聊天,说B的思想有问题,平时总喜欢散布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不是骂官场腐败严重,就是说食品不安全,要么大谈转基因危害,或者是抨击教育、医疗问题严重,好像只有他忧国忧民。他也不想想自己算老几呀,说的再多有个P用!假如在毛时代,他这种人恐怕早就完蛋了。下次少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揭露或批评社会存在问题就是“负能量”吗?普通老百姓该不该议论国家大事?毛时代是不是真的会因言获罪……A君的一番“知心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天道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哲学思辨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种动态平衡的哲学观,揭示了中国传统智慧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宇宙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就是在不停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平衡与发展的。毛主席也曾经说过:“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回避矛盾其实是有违天道的。2000多年之前的齐威王,在听了邹忌的讽喻之后,能够悬赏纳谏、革除弊端,成为千秋美谈。北宋时期,包拯“弹劾权贵不避亲”,曾被某些同僚视为破坏官场“和谐”,但历史最终证明,正是这种刚正不阿的监督精神,维护了当时政治生态的相对健康。“包青天”也因此成了人民崇拜的偶像。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仍然有不少人存在一种认知异化:将“和谐”简单等同于“顺从”“一致”,把“爱国”机械理解为“歌颂”“赞美”。于是就一直循着上面的口径唱赞歌说套话,甚至违心说假话也不脸红,要不然就来点风花雪月,或者感叹“天凉好个秋”,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就是不敢说真话,生怕惹火烧身。而对于敢说真话的人,则视为傻冒、无脑,敬而远之,甚至揭发攻击,以求自保。

  明代思想家王廷相在《慎言》中写道:“治国如养生,善养生者不能绝五味,善治国者不可废诽谤。”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健康的社会机体,既需要正面典型的引领,也需要对存在问题的揭批修正。如果把正常批评视为“负能量”,其实就等于“讳疾忌医”。

  二、颂扬与批判的辩证法则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真正的社会共识,产生于不同意见的理性交锋。”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媒体既大力宣传医护人员“最美逆行”的感人事迹,也不回避初期物资短缺与调配混乱的问题报道。这种“双轨叙事”非但没有削弱正能量,反而增强了公众信任度。唐代谏议大夫魏徵,一生进谏二百余事,甚至多次让太宗当众难堪,但太宗却将谏言比作“明镜”。魏徵去世,太宗痛呼:“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正因为唐太宗的这种政治智慧,才创下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反观明朝末年,言路闭塞导致“辽东战报”等重大危机信息被层层修饰,最终酿成系统性崩溃。历史这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真相。所以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等问题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地指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习近平总书记则引用汉朝王充的名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听取群众意见,要求“问政于基层、问需于百姓、问计于人民。”现在有人动不动就拿“毛时代”说事,似乎那时候没有言论自由,许多人因言获罪。只不过很少有人研究那几十万“右派分子”的帽子是怎么产生的,WG期间的那些冤假错案又是从何而来,尤其是已然销声匿迹的“四大”,是怎么被写进《宪法》、又是如何被删除的……历史波澜尚未澄清,而澄清是需要时间的。

  三、认知误区背后的心理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揭示:当人们面对与既有观念冲突的信息时,会产生心理不适,继而可能选择否定事实而非调整认知。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表现为:某些群体将批评意见自动归类为“负能量”,实质是思维懒惰的防御机制。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把头埋进沙子里,这种“信息洁癖”最终损害的是社会公信与自我修复能力。

  《皇帝的新衣》可谓妇孺皆知。说破真相的小孩,不见得比那些观看“游行”的大人聪明,更不可能比那么多达官显贵睿智。可是那些唯恐被“愚蠢”、被“不称职”的王公大臣,偏偏被小孩的真话打回原形,永久性地成了“愚蠢”和“不称职”的标本!可见“趋利避害”的本能拽着“盲从”的惰性,早已成了世界性“自残”通病!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又正奔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还不摒弃“鸵鸟式”的自我保护,勇敢直面真相?

  四、建设性批评的识别对策

  如何区分真话诤言与造谣抹黑?不妨参照“三维检验法”:一看动机,二验事实,三观方法。某些网络谣言,虽然也“信誓旦旦”地打着“维权”“真相”之类的幌子,但并没有事实依据,更没有建设性方案。他们往往无中生有、拿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移花接木”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新闻”,站在“道德制高点”慷慨激昂地表演一番,蛊惑人心,煽动情绪,制造混乱,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此,我们的主流媒体与执法部门,则应当义不容辞地及时出手、认真查处、准确定性,确保打准打实、息乱安民。毕竟作为专门机构人员,既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甄别能力,也有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执法名正言顺。

  作为一介平民百姓,到底该不该对社会问题直抒己见?因为平民百姓没有参政议政的职责,而且人微言轻,说了也不见得有人理睬,所以明哲保身便成了“识时务者”的“明智”选择。不过,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孔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宝钻吗?再看看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的碑文“……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说的是多么戳心!所以,早在1919年,年轻的毛泽东就发出呼吁:“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想想历史上曾经的屈辱,想想为了我们的今天,而赴汤蹈火的千百万先辈,再看看当下这百年未有之实现,中华民族到了——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选择明哲保身,起码是不负责任的。

  结语

  不妨把国家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假如赞美是阳光雨露与肥料,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修枝剪叶与治病除害?真正的爱国不是无原则的歌颂,而是期盼国家强盛的赤子之心,是为国效力舍我其谁的豪情。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宏愿,应是我们对真理的坚守,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怀,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唯有秉持“居安思危”的清醒与“我将无我”的决绝,真正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大道,才能凭借颂扬真善美与鞭挞假恶丑的双轮驱动,确保中华文明行稳致远,傲笑苍穹。

  【文/江苏牛夫,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