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二)

2025-04-05 17:34:21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钟建民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前文谈到:《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没有发表。《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是以其他们独特的哲学——辩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原理,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以毛主席的《矛盾论》和《论持久战》讲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解。

  本文将讨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般原理。

  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马克思经典地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进程。

  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因为生产方式就是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原理就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

  现在,我们要用对立统一基本原理来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是对立的:因为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矛盾的本领,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是统一的。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虽然可以暂时落后生产力,但终究要适应生产力的阶段性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它有巨大的能动性,可以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会促使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处于不适应状态时,它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结合,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二,从生产力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

  以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那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呢?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矛盾分析方法的11个要点,其中第4个要点是:事物与事物的矛盾,事物发展过程、及各阶段、各方面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第5个要点是:认识事物过程本质上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第7个要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很显然,当我们说到生产力时,我们它是指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仍然只是一个一般的、抽象的考察对象,我们应该把它具体为个别的、特殊的社会生产力,譬如,封建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

  那么,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又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呢?

  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马恩选集》第一巻266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特征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征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资产增殖);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生活消费需要的满足)。

  (3),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消费品)的生产。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则是相反,是生产劳动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对应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因而它也可以叫做剩余价值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对应于消费价值的生产方式,因而它也可以叫做消费价值生产力。

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一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一般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讨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概念。。

  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发展要求也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发展要求,我把它称之为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这种要求由于历史的、地理的、行业和部门的区别而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并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由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基本特征决定的发展要求,我把它称之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这种要求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对稳定而处在稳定状态,并具有单一性和同一性的特点。经常变化的自然要求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要求有机结合形成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这种要求是通过经济体制来全面体现的。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形成的,区别在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不同:"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恩选集》第一巻266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而社会主义生产力恰好相反,是生产劳动、从而劳动力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主义所以会产生,从主观上讲是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从客观上看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具有更大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就连股份制也难以满足。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连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国家所有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其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力劳动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主次地位也在发生转变(知识经济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而这种以无形投入为主,按业绩付酬的生产方式不正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方式吗?),这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必然引起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相互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互关系也要求新的所有制形式来适应。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的发展要求当然也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多年来,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教条主义糊涂蛋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引起的变化缺乏研究,因而不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近来来,那些偏好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糊涂蛋同样不肯研究我国社会生产力区别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这是国企改革继承苏联模式的错误,用新的错误模式取代原来错误模式的根源所在。

四,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形式与特殊形式。

  在前面三个部分,我们分别讨论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一般原理;讨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生产力发展的两种要求,即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讨论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其实在明确了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之后,相应的生产关系也自然明确了。

  当我们明确了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我们就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与社会生产力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

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就是某种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也称作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所有制的基本特点,确立了社会生产的主体,并规定了相应的权利关系。因此,在我们弄清了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之后,进一步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注意,这里的生产关系是指与生产力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相对应的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很显然,我这里提出的生产关系,与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和内容是不相同的。

  长期以来,关于生产关系,学术界一直是争论不休。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学术界对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基本原理的认识是处于模糊状态的。大家都知道这个基本原理,但是,大家都只是在概念上或文献上进行这样和那样的探讨,而没有深入某种具体的生产方式进行具体的研究、没有具体地把握现实中的生产力性质、发展要求与生产关系的作用方式。假如我们抽象地讨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万年也找不到答案,但我们把鸡和蛋具体到个体存在的鸡与蛋,那答案立即就有了。

  我的研究方式与校院式的研究方式不同,是以实际的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因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是与流行的看法不相同的。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现在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产所有权的要求。

  显然,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就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我们也可以称为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在法律上确定了资产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规范了社会生产过程就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过程。在劳资关系上,产权制度规定了凭资产说话,没有资产即无权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管理;在资产所有者之间规定了资产面前人人平等,多资多利。作为基本经济制度,产权制度不仅要体现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它还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产权制度,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起直到今天,都没有发展性质变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一一即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特征,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产权制度的具体形式在这几百年并不是没有变化。在二战之前,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为主要形式,即资产所有者个人独资经营的产权制度为主;二战之后,现代股份制取代了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主导地位,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即资产所有者的合资经营的产权制度取代了原有的资产所有者独资经营的产权制度的主导地位。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产者的个体经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需要把资产者各自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而股份制的产权制度,通过股份这种计量方式,客观把股东们各自占有的个体性的资产转化为性质上相同、数量上可以区别的企业资产,既体现了股东们因为投入资产价值量的不同而形成的资产所有权要求,又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把私有的生产资料结合为一个整体,满足了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的变(从个体经营的产权制度到合资经营的产权制度的变化)和不变(业主制和股份制都是体现资产所有权要求的产权制度,并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来自然的。产权制度的不变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产权制度的变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社会主义简略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受益的要求,也就是劳动所有权的要求。

  很显然,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我们也可以称为劳权制度。劳权制度是在法律上确定了劳动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规定了社会生产过程就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过程。在劳资关系上,劳权制度规定了人人凭劳动说话,按照劳动投入量的差别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没有劳动投入也就没有参与分配和参与管理的权利;在劳动者之间,劳权制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的差别确定权利大小的差别,体现劳动者在相同的劳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要求。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劳权制度同样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也同时体现它的社会要求。

五,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什么?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在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上面的区别: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的产权要求。这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复强调产权要求的原因所在;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则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相反,它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也就是劳权要求。这也是劳权理论反复强调劳权要求的原因所在。体现资产所有权要求的法律制度,我们称为资产阶级法权制度,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简称为产权制度;体现劳动所有权要求的法律制度,我们称为劳动阶级法权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劳权制度与产权制度的根本区别。

  产权和资产所有权,也就是资产者当家做主的权利和资产者按资分配的权利,而劳权或劳动所有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权利。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的基本区别,就是劳动者当家做主与按劳分配与资产者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根本区别。这种权利区别首先通过劳动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法权区别开来,然后进一步通过消费价值的生产方式特征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特征区别开来,进一步通过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特征与企业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特征区别开来。

  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确实具有相同性,那就是作为劳动过程,两者是相同的,作为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服从企业形成使用价值的各种自然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在社会属性方面,则通过生产主体的不同、通过生产主体利益要求的不同,通过价值运动的性质和特征的不同,通过企业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的不同而有本质的区别。

  从矛盾论的一般原理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般原理,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般原理,再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特殊原理,这又是另一个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