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一)

2025-03-31 17:36:27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钟建民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近些年来,学习马列毛主义,形成了一种潮流,许多人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没有发表。《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是以其他们独特的哲学——辩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辩证唯物主义又叫唯物辩证法。探明唯物辩证法办事,主要就是按照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法则办事,因为对立统一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以毛主席《矛盾论》这部通俗易懂的著作作为学习对象。《矛盾论》这篇光辉著作全面系统地展开了矛盾概念及分析方法,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矛盾论》是毛主席1937年8月写成并发表的著作,全文分为序言、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七个部分。其中阐述的最重要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基本原理则包括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相互转化原理。

  矛盾学说的要点: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方面,对立的方面又互相关联着;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之中;

  事物与事物的矛盾’事物发展过程、各阶段、各方面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

  认识事物过程本质上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方法解决;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事物矛盾的方面也有主次地位的不同;

  矛盾=对立的方面处于同一个共同体中,又互相转变;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

  毛主席在理论上所阐明的以对立统一规律的各个具体原理,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在矛盾论的结论中,把各个原理的内在联系做了总结。这个内在联系的核心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绝对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性的基本关系。毛主席研究的不是一种矛盾,而是诸种矛盾的复杂关系形成的矛盾系统,他明确指出了要抓住多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毛主席把对立统一规律用以观察和分析中国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比于马列著作,《矛盾论》是毛泽东的著作,一方面是它把唯物辩证法原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说明;另一方面它又是用我们中国人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论述和说明的。因此,一般有中学文化程度的读者,都不难理解。但是,相比于一般学科,哲学本身又是一门最抽象的学科,比其它学科的入门门坎要高些,并不是你在文字上读懂了文章就能掌握哲学原理的。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有一个好处,就是还可以结合毛主席其它相关著作一直学习,从而使自己对抽象的哲学概念能有更具体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矛盾论》与《论持久战》结合起来阅读,那么,我们就会对矛盾概念和矛盾原理有更具体、实在的理解。因为《论持久战》就是抗日战争基本矛盾分析的经典著作。而《论持久战》的矛盾分析理论又是为实践所证实的理论。

  在《论持久战》这一著作中,毛主席具体地进行抗日战争的基本矛盾的分析:

  一,抗日战争基本矛盾特点分析:

  1,日本方面:

  其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其短处是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

  2,中国方面:

  其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其长处是战争本质的进步性、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3,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之强和其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国小而人力、物力之不足,中国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之弱和其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且处于进步时代,又有大国条件,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中日战争的特点是持久战,而且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中日矛盾的基本特点规定了战争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基本特点。

  4,中日矛盾的基本特点也决定了中日战争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日本战略进攻和我之战略退却之第一阶段;攻防相持阶段;我之战略反攻和日之战略退却的三个阶段。

  5,对中日矛盾发展过程各阶段的力量变化分析。

  中方的变化:向上的变化;向下的变化。

  日方的变化:向上的变化;向下的变化。

  如果你既学习了《矛盾论》,又学习了《论持久战》,而且你进一步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的了解(可以把山东抗战历史过程的了解作为重点),我们就看到了从哲学到现实的过程。当哲学与现实相结合,就会形成理论原则和行动路线,行动路线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化为具体的方针、政策、办法,最后便成为现实。从中日战争矛盾的分析、综合形成了对中日战争演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了坚持持久战的根本方针和行动路线,而这个根本方针和行动路线进一步具体为政治动员,以兵民为胜利之本,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消耗战与歼灭战,乘敌之隙等等。

  从《矛盾论》到《论持久战》,我们对矛盾概念就会有一个从抽象的了解到具体把握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丰富对矛盾概念的认识,深刻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而《论持久战》著作中更有如何运用矛盾原理分析具体事物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仔细体会的内容。

  理解了矛盾概念,真正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就打下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就具备了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因此,形成正确的矛盾概念和矛盾分析方法,也是进入马克思主义大门的钥匙。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