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全面恢复斯大林历史公正的决议》。斯大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国际共运的导师和领袖,因此要评价他们就必须审慎。那么,这个决议是不是符合马列主义的?这个决议在肯定斯大林历史功绩、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本身事实上是俄联共修正主义的产物。
该决议的核心内容有三点:一认定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是错误的且带有政治偏见”;二是认定苏共二十二大在评价斯大林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方面所通过的决议和决定具有破坏性,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损害;三是呼吁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恢复伏尔加格勒市及伏尔加格勒州原有的英雄名称——斯大林格勒市和斯大林格勒州。
这三项内容的前两项就是在猛烈炮轰赫鲁晓夫集团。根据《决议》,“赫鲁晓夫的闭门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于1956年2月25日发表,此时苏共二十大的全部工作已完成。报告文本并未提交中央委员审议批准,因此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从而违背了党的生活准则,而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时期曾为维护这些准则而积极斗争。”赫鲁晓夫一面批评斯大林违反党内民主,一面自己违反党内民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嘴脸如此。但是,尽管这个决议是在否定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对斯大林的污蔑,但其本身也是违反马列主义的。
我们知道,马列主义评价历史人物强调辩证唯物论与阶级分析法。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分析看待其是否符合这两个原则。
首先是辩证唯物论。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可谓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典范。1956年,在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召开苏共二十大后,毛主席领导党中央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不指名批评了赫鲁晓夫全盘否定的结论。毛主席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1991年版第七卷第42页,人民出版社)这两篇文章中写道:“斯大林对于苏联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有伟大功绩的。”“但是斯大林在苏联的内外政策方面都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认为,“斯大林尽管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他的一生乃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的一生。”(《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当时的中共就已经在委婉地提醒赫鲁晓夫不要全盘否定他,只可惜他没有回头,还挑起了中苏论战。在这个时期,毛主席共产党为了驳斥赫鲁晓夫的谬论,我们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写了《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为斯大林的历史功绩正名。这三篇文章是毛主席共产党对斯大林评价的基调,已沿用至今。
那么,这篇文章(决议)有没有像毛主席共产党一样运用辩证唯物论呢?很可惜,没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决议中,几乎没有对斯大林的分析,而仅仅只是在空喊口号,而没有提及他的错误,更没有实质性地去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他的成就是:领导苏联工业化与国防建设、指挥卫国战争胜利、捍卫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的错误是:肃反扩大化与政治迫害、个人崇拜与破坏民主集中制、农业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和大国沙文主义与国际共运错误干预。我们认为,他的错误原因是:历史条件与时代局限性、思想方法的主观主义与形而上学、体制性弊端与权力异化以及民族传统与文化惯性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分析,中共得出了“三七开”的科学评价。
接下来看阶级分析法。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定论,即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共产党,自我标榜为马克思主义者,却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阶级观点看问题,这不是很荒谬吗?《决议》中说:“他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伊凡三世、彼得大帝、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等伟大人物并肩而立。”俄联共竟把列宁和斯大林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者并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俄联共根本就没有将他们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领袖,而是将他们视为俄罗斯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这种民族主义叙事在反对北约入侵、加强民族团结防止国家分裂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却根本抹杀了马列主义的阶级观。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他的阶级属性?我们知道,苏联是以列宁、斯大林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核心就是工农政权和公有制经济基础。与封建君主依靠神权或世袭特权不同,苏联的合法性根基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斯大林推动的工业化与集体化,本质是无产阶级解放生产力的历史实践。通过计划经济在十年内将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捍卫了全球首个工人政权的生存;农业集体化虽手段粗暴,但目标是通过消灭富农阶级,防止农村资本主义泛滥,这也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而斯大林时期对国际共运的支援(如培训中共干部、支援西班牙内战)体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封建君主为领土扩张发动的战争(如彼得大帝的北方战争)存在本质差异。
早在一战时期,列宁便教导所有的马列主义者,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不要陷入民族主义的陷阱。俄联共自诩为苏共的正统继承人,却全然忘记了苏共的第一任领袖列宁的教诲。列宁说:“社会沙文主义就是肯定在当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的思想……这完全背叛了社会主义。”(《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全集》1984年版第26卷第328页,人民出版社)这是因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也渗透到工人阶级里面去了……资产阶级用超额利润收买工人贵族,使其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因此,“不要把这种承认变成替民族主义辩护,因此应该极严格地仅限于承认这些运动中的进步东西,因此不能因为这种承认而让资产阶级思想模糊了无产阶级意识。”(《民族问题提纲》,列宁全集1984年版第24卷第137页,人民出版社)
可是,俄联共呢?他们的决议没有任何声讨今日俄罗斯的帝国主义行径,而是所谓“呼吁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恢复伏尔加格勒市及伏尔加格勒州原有的英雄名称——斯大林格勒市和斯大林格勒州。此前更改其名称的决定缺乏合理依据,既不符合保护历史记忆的利益,也有悖于俄罗斯的战略任务——战胜新纳粹主义、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事实上,他们在为俄罗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乌克兰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非正义战争摇旗呐喊,完完全全走了第二国际那群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者的老路。
俄联共作出这样的决议,意图何在?无非两点:国内方面,迎合俄罗斯社会对“强人政治”的崇拜心理,构建“斯大林-普京”的权力连续性叙事,巩固俄共作为“爱国反对派”的议会地位,挑战执政党(即统一俄罗斯党)的意识形态垄断;国际方面,通过强调斯大林作为“卫国战争胜利统帅”的符号,对抗西方“去共产主义化”浪潮,并试图捆绑中俄“共同捍卫二战史观”的合作。但是,我们要看到,俄联共早已拥抱民族主义、支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早已背叛了马列主义。而且,该决议坐实西方“俄罗斯极权复兴”的指控,为北约东扩提供口实,并刺激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加速“去俄化”,客观上巩固了帝国主义的地缘霸权。俄共决议本质是历史实用主义工程,其问题在于:以政治目的裁剪历史,违背辩证唯物论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以民族主义置换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背离马列主义核心;阻碍俄罗斯社会对历史的深度反思,透支其国际政治信用。
斯大林作为全世界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导师,要捍卫属于他的功绩和荣耀,必须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他,而且绝对不能用民族主义的空谈来掩盖阶级本质。如果斯大林知道今天的俄联共竟然把他和这些封建统治者并列,奉为什么“民族英雄”,他一定会首先起来反对这个决议。面对着俄罗斯帝国主义的行径,他一定再一次会,给他一个真正公平坚持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论断。斯大林的敌人会将垃圾扔到他的坟头上,但历史的风会刮去这些尘埃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