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贝:马恩扬弃青年黑格尔派,未明子高阶次哲学拾人牙慧——漫谈黑格尔哲学(下)

2025-06-24 11:10:34 来源: 乌有之乡作者:红贝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聊“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去世之后,到了19世纪,“黑格尔哲学”分为两大流派,即“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这两大流派,成为19世纪德国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都源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但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种分裂,其实代表了当时德国社会现实中,正在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正在崛起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老年黑格尔派”代表容克贵族的利益,“青年黑格尔派”则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说,当时德国思想界的这种对立,是当时德国现实阶级斗争的反映。

  那么,两派之间的观点,有哪些不同呢?

  在政治上,“老年黑格尔派”支持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民主革命,为普鲁士王朝辩护。另外,“老年黑格尔派”从黑格尔的宗教思想出发,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基督教的“上帝”等同起来,支持基督教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

  在哲学上,“老年黑格尔派”固守黑格尔那一套封闭的哲学体系,缺乏发展的眼光,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则不同。在政治上,“青年黑格尔派”主张在德国实行社会改革,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哲学上,“青年黑格尔派”反对“老年黑格尔派”的保守立场,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发展而不是静止。“青年黑格尔派”还宣称,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要对宗教给予严厉批判,要弘扬法国大革命中那种“人权、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

  “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批判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主张通过人的“自我意识”来克服现实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从而寻求社会变革和政治解放。

  总的来看,在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上,

  “老年黑格尔派”通常将辩证法视为解释世界的一种工具,强调逻辑发展之后的某种完善的境界。

  “青年黑格尔派”则看重辩证法的运动性和革命性,认为逻辑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果说,“老年黑格尔派”更看重“黑格尔哲学”庞大的体系,那么“青年黑格尔派”看重的不是其体系,而是其辩证方法。

  总之,“老年黑格尔派”趋于保守、落后、反动,“青年黑格尔派”则趋于进步和革命。

  另外,我们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比较强调精神的作用,把精神方面看作主要方面,而把客观现实世界看成从属的次要方面。“青年黑格尔派”就据此提出“无限的自我意识”理论,强调历史的进步,源于人的意识。

  我们的未明子先生号召我们学黑格尔。只是不知道,未明子先生要让我们学哪个黑格尔呢?是学“青年黑格尔”?还是学“老年黑格尔”呢?

  在当时,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理所当然地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是,随着欧洲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在走向纵深;另一方面,欧洲的工人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在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大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政党,同时缺乏科学理论的武装,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现实,认真调查研究,同时不断深化着自己的思考。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1843年撰写的重要文章。马克思在文章里,指出了当时德国的畸形发展,即哲学思想先进,但政治体制落后;封建特权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前边讲了,“青年黑格尔派”主张对基督教进行批判,从精神上使群众获得解放。马克思在文章里指出,对宗教的批判是不够的,必须转变为对当时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认为,国家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是“伦理观念的现实化”。马克思针锋相对地指出,国家其实是现实社会中阶级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体现;不是国家创造了现实社会,而是现实社会创造了国家。

  马克思进一步发挥道,要改造社会,要实现社会的解放、人的解放,不仅仅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因此,马克思提出,要把哲学改造成为一种革命的哲学,这种革命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而无产阶级则把这种革命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射入这块没有被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在这个解放的过程中,它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这就是说,要彻底改造社会、要彻底解放人民,黑格尔哲学是远远不够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也是不够的。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了《神圣家族》这篇著作。

  1843年的年底,“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鲍威尔等人,鼓吹社会的改造要以“人的自我意识”为基础,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的因素,是人的理论活动。他们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人的大脑活动”,认为“纯粹的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把群众说成是消极被动的“群氓”。

  《神圣家族》这篇著作就是为了从理论上彻底批判这种唯心主义思潮而写的。其中所谓的“神圣家族”,就是对鲍威尔及其一伙的讽刺和戏称。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生产,而不是人的“自我意识”;思想的能动作用是受社会关系和阶级利益制约的;人的思想只有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才能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力量。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又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部书的写作背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共同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德国传统哲学的对立,实际上是要对他们之前的哲学,做一次清算。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当时德国流行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的统称。这些思潮,包括“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青年黑格尔派”虽然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他们离开现实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空谈“人的思想意识”,以为“思想意识”的革命,就能推动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了“青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将历史视为“人的精神自我演化”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是一种历史唯心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历史是一个基于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过程。

  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摆脱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把唯物主义推上了哲学的王座,树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虽然费尔巴哈反对把人的思想、观念看作改造社会的驱动力,然而,当他去探讨“历史的发展”和“人的本质”这些问题时,他却把“人”解释为“道德关系”和“宗教关系”的化身,而不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化身,因而费尔巴哈把“人”看成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社会的抽象的“人”。结果,他反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脱离了“人”的社会现实性,结果很不幸地从唯物主义陷入了唯心主义泥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了各种错误观点,同时还正面发挥、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我们纵观历史,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神圣家族》,又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路下来,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黑格尔派”的阵营中杀出来,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同时,这个过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确立。

  大家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就是这样研究黑格尔的、就是这样批判黑格尔的。那么,我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是学习马克思呢?还是直接学习黑格尔呢?

  未明子先生让我们学黑格尔,他说马克思的体系阶次不够了,只有用黑格尔才能统合当今种种高阶次的意识形态,才能说服掌握巨大力量的社会精英。

  我们说,现今一些自认为“有教养”的“社会精英分子”,他们的种种意识形态,其实谈不上什么高阶次、高水平,恐怕跟当年马克思所面对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差不多。其中有不少,其实就是从当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捡来的。

  而且现在的这些所谓“高阶次”意识形态,很多都是具有落后性的,而不像“青年黑格尔派”或者费尔巴哈那样,多少还带有一些进步性。

  要对付这些被未明子称赞为“高阶次”、“高水平”的意识形态,我还是那句话,终究还是要靠马列毛主义去分析、去批判。

  未明子先生说,不要学马克思、学列宁,而要成为马克思、成为列宁。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一种理解是,不能单纯背诵马列的书本教条,而是要领会马列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列主义去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理解,仅仅是要成为像马克思、列宁那样牛的大思想家、大理论家。未明子先生到底是想表达哪一种意思呢?

  其实,未明子先生是后一种意思,因为他说了,靠马克思,干不过“后现代”;只有靠黑格尔,才能干过“后现代”。他还说,马克思的哲学功底其实很一般;我们这个时代,最强的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海德格尔。

  这一回,大家总算明白了吧?未明子根本不信马列,他只是说,要让大家做一个像马列那样牛的大思想家,或者意思是说,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牛人。

  未明子说,马克思、列宁的体系失败了,要改进马克思、列宁的体系。我们说,虽然国际共运目前处于低潮,但是,这只能说是历史的曲折。具体到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走向歧途,或者20世纪苏联解体、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变质,都只能说是修正主义的破产,而不是马列主义的失败。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也不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我们需要的,仍然是马列毛主义。当然,不是教条主义的马列毛,而是联系实际的马列毛。

  未明子先生说,读原教旨的马列书籍、读《大众哲学》,只能是教条主义。我们说,这种说法,完全是强词夺理。马列毛主义就不能联系实际吗?哦,对了,忘了,未明子先生说过,马克思主义阶次不够、水平不够,对吧?

  我们说,未明子先生有点儿太狂妄了!

  我记得,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但是沿着马克思的道路,我们可以不断接近真理,而沿着别的道路,除了混乱和谬误,我们什么都得不到。

  这句话,我是深信的。不知道未明子先生信不信。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