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贝:未明子无知无畏,社会主义绝非先锋队驾驭资本主义 ——再谈列宁之1

2025-05-15 15:26:40 来源: 乌有之乡作者:红贝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现在有些人就不是蠢,而是坏了。

  各位网友:

  前段时间,我曾经跟大家一起分享过“读懂列宁”系列视频,向大家介绍了列宁在各个方面的思想、观点和策略。

  例如,通过介绍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介绍“一战”前夕沙皇俄国国内,列宁同护国主义的论战,使我们学习了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针对民族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例如,介绍了列宁的民主革命策略,使我们学习到列宁当初同时面对沙皇专制主义和自由派资产阶级,怎样处理无产阶级同这两个敌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介绍了列宁怎样面对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使我们认识到,小资群众有各种缺点,不能幻想群众是圣人;但是对小资群众要积极团结、耐心等待,而对小资政党,则要倍加警惕。

  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先锋队来自群众、高于群众;既不能崇拜群众自发性、又不能脱离群众;既要坚持大工业原则、不能陷入小组习气,又要从小组阶段做起。

  此外,我们还介绍了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的“取消派”和“召回派”两种错误倾向,以及列宁对这两种倾向的批评,体会了列宁的策略思想。

  我们还特别给大家介绍了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内容。这本书,更加全面地使我们了解到列宁的策略思想。

  现在,我想开启一个“再谈列宁”系列。为什么要开启这样一个系列呢?因为列宁的一些思想、观点,在后来这些年里,被一些机会主义者做了这样、那样的歪曲。各种各样的歪曲,使我们年轻一代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很多迷茫,甚至误会。

  我开启“再谈列宁”这一系列,就是要澄清这些歪曲和误会。同时,通过这种澄清工作,就列宁的一些思想、观点,跟大家进行更深一层的讨论。

  今天,我想谈第一个问题,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对于“新经济政策”,几十年来,有很多过度解读,甚至曲解、歪解。

  例如,把“新经济政策”说成是跟资本主义一样,都是搞市场经济。

  又例如,把“新经济政策”说成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执行的、长期的政策。

  有很多著名的所谓“大学者”都是这种观点。我们今天再说一个不太著名的,就是那位未明子,他也是这样的观点。

  他曾经在视频中说,社会主义就是先锋队驾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列宁的模式。如果认为利用资本主义就是宋江,那列宁第一个当宋江。

  未明子说,根据列宁主义,什么都是好的,资本主义也是好的,就看谁骑在它的头上。

  试问,列宁主义有这样一个原则吗?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思考一下,“新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殊时期的一种特定做法呢,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实行的一般做法呢?“新经济政策”能不能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呢?

  我们就来仔细讲一讲列宁当年的“新经济政策”。

  我们知道,“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包括“粮食税”、“企业租让制”、合作社、“代购代销”。

  合作社,顾名思义,就是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组成合作社。

  “代购代销”就是让私人资本家为国营企业“代购”原材料,让私人资本家为国营企业“代销”产品。

  我们重点要说的,是“粮食税”和“企业租让制”。

  先说“粮食税”。

  在沙俄统治时期,俄国的农村是庄园经济,也叫“村社经济”,就是大地主拥有一个大庄园,或者大村社,土地全归这个大地主所有,贫苦农民则依附于这个庄园或村社。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首先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的村社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直接组成集体农庄。但是,没有来得及对富农的土地进行改造。

  沙俄时期的富农是怎样出现的呢?1905年革命以后,沙皇搞了一个所谓的“土地改革”,就是让有钱人去购买地主的土地,结果就在俄国造就了一大批富农。

  十月革命前后,苏俄的富农占全国人口的20%,占有50%的土地。

  这跟我们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对富农经济则采取“保存、限制”的政策。那时候,中国的富农仅占全国人口的4.7%,占有的土地仅有13.7%。所以,无论是在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时期、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后来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富农都没有掀起大的风浪。

  而苏俄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刚才说了,苏俄的富农占人口的20%,占有着50%的土地。

  我们知道,沙皇倒台前后,由于连年战争,造成了大量的工人失业和城市饥荒,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但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且悍然开枪射杀彼得格勒示威游行的工人群众,造成了1917年7月的流血事件。这才使得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丧失民心,促使广大群众全都拥护布尔什维克,列宁这才领导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工人失业和城市饥荒依然存在。而且,又面临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实行武装干涉,国内还有白匪军叛乱。

  十月革命后,在农村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就是要求农民把除了口粮以外的所有余粮都上交给苏维埃政府。贫苦农民的余粮肯定很少,需要上交余粮的,主要是中农和富农,特别是富农。而富农在“十月革命”后,一直对苏维埃政权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他们不肯上交余粮,甚至使用暴力进行反抗。

  苏维埃政府一方面要尽快解决城市人民的就业和吃饭问题,一方面又要阻挡外国军事干涉、同时消灭国内的白匪军武装叛乱。征集余粮的时候,富农又不配合,常常不得不使用武力。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比较吃力。

  所以,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实行“粮食税”政策。“粮食税”政策,就是要求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粮食税”,毋庸置疑,贫农、中农税率比较低,富农税率比较高。但是,即使如此,富农在缴纳“粮食税”以后,仍然剩下一部分余粮,政府就允许他们把余粮拿到集市上去出售。

  也就是说,“粮食税”政策是对富农作了一个暂时的妥协,因为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确实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量,苏俄的革命是以工人、士兵为主力,从城市暴动开始,然后向农村进攻的。不像中国革命,是从农村根据地开始,然后再接管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就有着相当雄厚的基层骨干力量,而苏俄时期的布尔什维克,在农村基层的力量,就相对薄弱。

  实行“粮食税”以后,国家收集粮食比以前顺利了,富农的反抗也暂时减轻了,这有利于苏维埃政权集中精力对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军叛乱,也有利于更加顺利地恢复国民经济。

  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很多宣传,特别是右派的宣传,故意把当时苏俄的富农说成是“农民”,说苏维埃政权搞“余粮收集制”,农民不满意、农民反抗,等等。这完全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

  电影《列宁在1918年》里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个富农来到克里姆林宫,见到列宁,他说:“我是来寻找农民的真理的!”列宁很奇怪地问:“农民还有另外的真理吗?工人和农民难道要分家吗?”

  这个富农说:“我说的是正直的农民。当然,农村也有无赖。”列宁问:“你说的无赖,是指贫农?”

  这个富农回答说:“那是根据你们的说法,我说是无赖!”

  列宁这时候恍然大悟,回答说:“我告诉你,你们富农存在一天,就要给我们一天粮食。如果你们不给,我们就强迫你给。如果你们反抗,我们就消灭你们。这就是我给你们的真理。这就是我们工人和贫苦农民的真理!”

  现在我们再说“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项措施,就是把苏维埃政权暂时无法进行管理、经营的企业,租让给资本家,特别外国资本家。

  我们知道,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对私营的工业企业是一步到位,实行了没收的政策,几乎全部变成国营企业。但是,由于正在进行艰苦的战争,要打退外国武装干涉,要消灭国内白匪军叛乱,又要快速恢复经济、要大量提供工业产品,确实缺乏干部。

  1920年3月,列宁在俄共中央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鉴于当时严重缺乏干部,而且广大工人群众还没有学会管理经济,必须一方面从本阶级中选拔管理人员,并实行“一长制”;另一方面必须团结并使用资产阶级专家,必须向资产阶级学习管理经验。

  这恐怕就是当时推行“企业租让制”的原因。

  列宁在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批评了党内某些派别提出的所谓“广大群众参加管理的集体领导制”,列宁认为这种提法表现出一种不能容忍的理论上的混乱。

  提出这种“集体领导制”的人认为,既然建立了公有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了,就自然应当让群众参与管理。列宁则指出,我们已经剥夺了地主、资本家,消灭了私有制。但是,如何对国营经济进行管理,却是另外一回事。列宁认为,这两个层面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了,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苏俄政权刚刚建立,广大群众还没有学会参与经济管理,但苏维埃政权急需恢复经济、急需支援战争,在这样的时候,列宁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

  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巩固之后,当然必须逐渐改变“一长制”,必须贯彻“鞍钢宪法”,让工人群众学会参与管理。这两个问题,是不矛盾的。

  总之,我们了解了“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列宁当初推行“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国家在特殊时期的一种权宜之计,是新社会改造的第一步。

  决不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始终都要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3月,列宁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宣布:“我们退却已经一年了。现在我们应当代表党来说:已经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说已经结束。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配置力量。”

  有的人说,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强行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其实应该把“新经济政策”长期坚持下去,这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应该做的。可见,这种说法纯属胡说!

  斯大林时代,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建立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才是一个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应有的经济制度。当然,这两种所有制也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应该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向着更高一级形式变化。

  所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长期实行的政策。

  另外,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是不是就等于搞了市场经济呢?是不是就等于搞了资本主义呢?完全不是!从我们刚才讲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列宁是对富农唯利是图的心理进行了利用,对外国资本家进行了利用,而且是有限制地进行了利用。

  在当时苏俄国内,还有,在当时的国际共运中,有些人反对“新经济政策”,他们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就是搞资本主义;有些人则认为俄国经济落后,不适合搞社会主义,而推行“新经济政策”就等于客观上宣告了,社会主义在俄国搞不成。

  而且,持有上述这些看法的人,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其实,这些看法都是愚蠢的,与马克思主义丝毫没有联系。

  但是,现在有些人就不是蠢,而是坏了。他们故意把“新经济政策”跟资本主义划等号,然后又说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这样做,应该长期这样做。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区别吗?

  你如果说他们这是混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投降,他就会说:如果说投降、当宋江,那列宁第一个当了宋江!其实,这些说辞都是强词夺理、混淆视听。

  退一步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即使在改造过程中暂时保留一些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说,社会主义就等于资本主义,就没有区别了。

  有些人还拿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搞的“公私合营”来支撑他们的观点,未明子就在视频里提到过毛泽东时代的“公私合营”,认为这些都是有控制的资本主义,都是跟资本主义一样,区别只在于是共产党领导。

  其实,这种看法又是在瞒天过海。我们前段时间给大家讲过“九评”,讲到“三评”时,曾经讲到,“三评”中有一段经典论述,是这样说的:

  根据社会主义各国的一般情况,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中,国民经济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国家政权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消灭的政策,还是采取放纵、扶植和鼓励的政策。这是判断这个国家朝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还是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据。

  这样一来,怎样区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就有了定海神针了吧?

  拿“新经济政策”瞒天过海,这种伎俩,可以收起来了吧!

  鼓吹什么,现在是有控制的资本主义,因此倡导“八小时工作制”就没必要,就是超前了。认为,限制资本家还为时过早,要根据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来规定工人的工作时间。

  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在为资本主义找理由。鼓吹这些观点的人,就不要再自称马克思主义、自称共产主义了。

  我们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不容篡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掩盖不了你们的嘴脸!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