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华平
(中国蔷薇村村民)
引言:高铁异化的时代隐喻
京沪高铁二线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战略工程,其规划本应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协同性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然而,“潍坊弯”“宿迁弯”“扬州弯”三大弯道的出现,却使这一国家干线沦为地方利益博弈的牺牲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劳动使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同样,高铁的异化正是资本逻辑与行政权力合谋下,公共资源背离人民需求的深刻体现。
一、高铁异化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的蜕变
(一)劳动产品的异化:速度效率的让位于地租增值
马克思揭示:“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其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这一悖论在“宿迁弯”中赤裸呈现:
使用价值湮灭:宿迁段设计时速250公里(主线350公里),导致全程耗时增至8小时,时空压缩效应丧失;
交换价值垄断:宿迁东站120亿投资催生周边地价上涨30%,而沭阳花木产业因绕行年损30亿,5家企业撤资。
这正是级差地租Ⅱ的行政化分配——公共投资创造的超额利润被地级市独占,县域劳动者反遭剥夺。
(二)劳动过程的异化:科学规划屈从于权力意志
“潍坊弯”绕开淄博选择潍坊,表面是“辐射更多人口”(覆盖诸城、安丘等县),实质是城市等级秩序的重塑:
技术理性让位行政霸权:淄博因属“济南都市圈”被边缘化,潍坊凭借“环渤海战略节点”地位胜出;
劳动对象化扭曲:工程师的科学勘测(直线方案)被行政决策覆盖,高铁从技术产品异化为权力象征。
(三)类本质的异化:公共性蜕变为地方性
高铁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其服务全民福祉,但“扬州弯”证明其异化为地方GDP工具:
需求倒置:连镇铁路利用率仅65%,却为“填客流”强推扬州弯;盐通高铁因客流惨淡需京沪二线“接盘”;
劳动者与出行权割裂:苏北务工者绕行耗时增加40分钟,票价仍按350公里标准收取,形成“时空剥削”。
二、三大弯道的异化形态解剖
(一)潍坊弯:资本空间生产的等级化
异化维度 | 具体表现 | 政治经济学逻辑 |
---|---|---|
空间剥夺 | 淄博被绕过,丧失枢纽地位 | 城市行政层级决定资源分配权 |
资本循环断裂 | 青岛获南下通道,淄博依赖远期滨临高铁 | 资本向高回报区域集聚 |
劳动价值扭曲 | 施工难度借口掩盖城市地位博弈 | 权力重构生产资料配置 |
(二)宿迁弯:县域发展权的制度性剥夺
生产资料占有失衡:宿迁市区GDP占全市38%却垄断70%交通投资,沭阳贡献33%GDP无话语权;
劳动力再生产受阻:40万沭阳务工者年增560万小时通勤耗时,医疗转诊延误率67%,印证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劳动”被异化为生存压迫;
历史循环异化:2014年连镇高铁改道、2016年淮新高铁夭折、2025年京沪二线绕行,构成沭阳三重被排除路径依赖。
(三)扬州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彻底分裂
伪需求制造:盐通高铁空置率超30%,却为“消化产能”强推弯道;
技术指标异化:限速200公里/小时路段占全程23%,国家干线降格为城际铁路;
类本质虚无化:“宁镇扬都市圈”名义下,泰州被排除,民众为虚假枢纽支付高价。
三、异化的制度根源:资本-权力同盟的再生产
(一)土地金融化与级差地租垄断
地租循环机制:高铁站点选址→周边土地收储→开发商竞标→地价增值收益回流财政→新基建投资;
县域剥夺性积累:沭阳因无高铁导致土地贬值,宿迁东站开发反吸沭阳资本,印证大卫·哈维“空间修复”理论。
(二)科层等级制下的规划权异化
马克思指出:“官僚机构使国家目的变成它的个人目的”。在高铁规划中:
环评黑箱化:沭阳直线方案(省60亿/短40公里)被环评报告隐匿,专家名单保密;
平行线政策工具化:徐宿淮盐铁路利用率65%却否决沭阳方案,宿迁自身获批合青高铁,规则沦为弹性寻租工具。
(三)公有资本的反公共性悖论
高铁作为公有资本,本应抑制市场失灵,但实际:
正外部性私有化:潍坊弯服务青岛企业物流增效,但淄博中小企业承受供应链成本上升;
负外部性社会化:绕行导致的能耗增加、时间浪费、环境压力由全民分担。
四、扬弃异化:公有制视角下的高铁复归路径
(一)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重构
推行“县域发展权”制度:立法要求枢纽收益5%反哺被绕行县(德国《区域平衡法》实践);
建立跨区域高铁公社:由沿线市县劳动者代表组成管委会,取代地方官僚决策。
(二)规划过程的劳动者主体性回归
恩格斯指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才能消灭自身”。具体路径:
环评民主化:强制公开比选模型,县级人大拥有方案否决权;
需求本位设计:以人口密度(非行政层级)分配站点,如沭阳南站预测客流3.5万人次/日,远高于宿迁东站8000人次。
(三)技术理性的理性驾驭
异化现状 | 复归路径 | 理论依据 |
---|---|---|
速度降格为地方利益 | 立法设定国家干线时速≥300公里红线 | 技术回归使用价值本质 |
平行线政策扭曲 | 以“人口-产业”密度替代利用率指标 | 劳动需求决定生产力布局 |
决策黑箱 | 公开专家利益关联,公民可起诉程序违法 |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监督 |
结语:钢轨上公民权的试验场
京沪高铁二线的三大弯道,是资本逻辑对空间正义的绞杀,更是劳动者与出行权异化的当代寓言。当沭阳花农的玫瑰因绕行腐烂在货车中,当淄博工人为省50元票价多花5小时辗转,马克思的警示震耳欲聋:
“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唯有将高铁从“地租引擎”复归为“人的延伸”,这不仅是交通规划的革命,更是一场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如何驾驭现代性的伟大实践。
注:
本文核心理论依据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性,实证数据综合自国家铁路局公示文件及实地调研。
友情提示:
数据来源于国家铁路局公示文件;江苏省统计局县域经济数据库;国际铁路联盟年报,部分来源于DS全网检索,任何人、任何机构,如发展数据有误,敬请提出,经核实后随时修正。本文纯属学术研究。——李华平。微信号:132691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