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这一口号,长久以来被奉为社会生活的金科玉律。它暗示着只要辛勤劳动,便能积累财富,改善生活。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勤劳果真能够致富吗?抑或这仅是一种掩盖剥削实质的意识形态幻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一切价值皆由劳动创造,劳动者的活劳动是价值增殖的唯一来源。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被迫出卖劳动力,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工资所得。这超额部分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如此看来,“勤劳”非但不能使劳动者致富,反而因其“勤劳”生产了更多剩余价值,愈加滋养了资本家的财富积累。劳动者越是勤劳,剥削率便越高,贫富差距便越加剧。马克思曾辛辣地指出:“资本家发财致富,不是靠节约,而是靠别人劳动的占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勤劳致富”的口号具有双重功能。对资本家而言,它是掩盖剥削实质的遮羞布;对劳动者而言,它则是精神鸦片,使其安于被剥削的地位,将贫困归咎于自身不够勤劳,而非社会制度的不公。历史表明,先富者往往并非因勤劳而富,而是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通过剥削他人劳动而致富。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暴力,而非勤劳与节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绘的英国圈地运动,便是明证:农民被暴力驱逐出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被迫进入工厂接受剥削。这何尝是“勤劳致富”的过程?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勤劳”才可能真正与“致富”相联系。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劳动成果归劳动者共同所有。此时,勤劳生产增加的是社会总财富,通过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贡献成正比。但即使如此,我们仍需警惕“勤劳致富”口号可能带来的误导。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并非让每个人成为“富翁”,而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勤劳是美德,但须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避免陷入个人发财的资产阶级思想泥潭。
“勤劳致富”的口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一种意识形态欺骗,掩盖了剥削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则需赋予新的内涵,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不应满足于表面口号,而应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生产关系与阶级利益。唯有推翻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使劳动真正获得解放,使勤劳者得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是否定勤劳的价值,而是要求我们超越资产阶级狭隘视野,为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而奋斗——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劳致富”。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