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王贵新:致敬经典【五哥放羊变奏曲】

2025-10-02 16:39:16  来源: 优酷   作者:王贵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打不开?点击这里>>>

  王贵新:《五哥的羊群:民歌中的生命牧歌与永恒乡愁》

  陕北民歌《五哥放羊》的旋律一起,那悠扬高亢的调子便如黄土高原上刮过的风,裹挟着沙粒与草香,直抵听者心底。这首诞生于贫瘠土地上的民歌,历经近百年传唱而不衰,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当我们致敬这首经典民歌时,不仅是在缅怀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在追寻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一种人与土地、与自然最为质朴的对话方式。

  《五哥放羊》的叙事简单至极——牧羊少年五哥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但正是这种简单,构成了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民歌不事雕琢的特质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开篇即以节气为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时序紧密相连。五哥的放羊生活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而是陕北人民世代延续的生存方式。羊群走过的地方,就是生命行走的轨迹。

  在当代社会,放羊这一古老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机械化农业、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格局。《五哥放羊》中描绘的那种"日头出来满天红,放羊的人儿喜盈盈"的生活场景,已成为需要刻意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文明转型的节点上,前方是数字化的未来,后方是渐行渐远的农耕记忆。民歌在此刻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

  《五哥放羊》的艺术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与专业音乐作品相比,它没有复杂的和声编排,没有精妙的转调技巧,甚至在不同地区的传唱中产生了诸多版本差异。但正是这种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特质,赋予了民歌强大的生命力。每个传唱者都在不自觉地参与创作,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旋律与歌词中。民歌不是凝固的艺术品,而是流动的生命体,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生长变化。

  从文化记忆的角度看,《五哥放羊》承载着中国人对土地的特殊情感。在"羊群走路靠头羊"的朴素比喻中,蕴含着农耕文明对集体生活的理解;在"三月里来三月三,五哥放羊在南山"的时序更迭中,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种文化记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即便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仍能唤醒深藏于血脉中的乡愁。

  《五哥放羊》中描绘的爱情同样值得玩味。五哥与富家小姐的爱情超越了阶级差异,以自然节气为见证,以山野为背景,纯粹而热烈。“你要走来我不让你走,拉住你那小手手”,这样直白热烈的表达,与现代都市中精于计算的感情形成鲜明对比。民歌中的爱情观照见了现代人情感世界的某种缺失——那种毫无保留的投入,那种与天地共证的决心。

  在全球化语境下,《五哥放羊》这样的民歌经典更显珍贵。它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一种无法被标准化、同质化的文化表达。当世界文化趋于同质化时,这些扎根于特定土壤的艺术形式,反而成为文化多样性的最佳证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民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对这种价值的确认。

  致敬《五哥放羊》,不仅是怀旧,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斩断与传统的联系;在拥抱全球化的浪潮里,不能丧失文化的根性。五哥的羊群走过黄土高原,留下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印记。这些音符中封存着我们的集体记忆,等待着在适当的时刻被重新唤醒。

  当夜幕降临,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穿越时空的民歌。在五哥的牧歌声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一种与大地相连的踏实感。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只是过去的回声,更是照亮未来的火把。《五哥放羊》这样的民歌经典,终将以它朴素而深邃的魅力,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