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在七大上的大会发言一一关于团结问题的发言(节录)(1945年5月23日)
在这个大会上,昕了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的报告,我完全同意,并且拥护。同时,昕了许多同志自我批评的发言,也使我深深的感动,并且得到了很多教育。我想,我现在只专讲一个问题,就是团结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我对四方面军的看法问题。怎样看法,就是看历史。原四方面军有光荣的历史,可是他并不是像水晶珠珠那样,一点灰尘也没有,可以说是带缺点的光荣的历史,正如说带缺点的布尔什维克一样。这并不是我吹牛,这个问题在我们党进行反张国焘路线斗争时,中央就把张国焘路线和四方面军的历史明确的区别开来,同时又把张国焘与四方面军的干部党员区别开来,这是毛主席团结全党的伟大思想在历史上又一次的重要成功。就在这些区别之下,把历史问题正确的解决了,那我今天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我要说的都是真话。但是在我们党内对于许多同志还不是那样容易清楚了解的,所以我说这样打算,为了帮助党和同志们来更好的了解四方面军,我还是讲一讲。因为这些东西平时没有能够摆龙门阵,所以很多同志不知道。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征求过原四方面军到会的代表同志大家商量商量,但是因为时间的仓促,来不及找全体同志商量交谈,仅仅做到和一部分同志商谈,并曾与尚在卧病中的徐向前同志商讨过。现在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一说原四方面军的历史。
原四方面军是经历了长期的艰苦的光荣的道路,它是在鄂豫皖继承了大革命的遗产,并且从大革命失败后,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农民为主干的广大群众斗争中,生长起来的一支人民军队。这支人民的军队怎样组织起来的呢?又怎样继续奋斗到今天呢?他一开始是以鄂东北党领导的黄麻农民暴动为始基,会合了皖西六安、豫南商城当地党领导的群众暴动组成的武装,并且有江南蔡申熙同志与陈奇同志所领导的红十五军,这几部分力量就组织成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以后分出了主力最大的部分远征川陕,建立了通南巴苏区。又与王维舟同志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师,四方面军本身,自然也得到了发展,成为五个军,就是四军、九军、三十一军、十五军、三十三军。并将一部分改为红二十五军,由徐海东同志和吴焕先同志领导,到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会合。原留下来的力量,编为红二十八军,还在原苏区坚持斗争,由内战一直到抗战发展成为现在华中的第二师与第五师。此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徐海东部分即现在在苏北的第三师的前身。另外,在抗战初期,原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四军和三十一军,改为一二九师,在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是获得了伟大的成就和发展的。
这支军队,一开始就有了很好的党的领导,曾经建立了内部与外部团结得很好的关系,井且有民主作风。我到鄂豫皖去的虽然比较迟,但我还亲眼看见过,他们内部外部的关系都是很好的,而张国焘一去就坏了。当时军队对于政府的关系,和老百姓的关系都很好,并且规定了一条,就是打土豪不准抓鸡来吃,因为老百姓常说,搞得鸡飞狗跳的。我在那里当了两年师政委,有一次走在县委门前就下马,足见当时部队对党是很尊重的,这一点不是形式,心里尊重,是有民主作风的。因此四方面军在历史上的组织观念是很好的,对党一贯是尊敬的。
此外,这支军队他一开始就是由工农与知识分子结合而壮大起来的。国此,对于知识分子和外来干部确确实实是表示欢迎的和爱护的。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是很好的,很融洽的,很少有排挤的事情。就这样组成了这支部队的奋斗历史。我从郑位三同志那里还看到一个材料,譬如,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黄安有小学一百多所,每个小学平均有两个教员参加农民协会工作,以后暴动起来了,这些人就参加了暴动。党员就有二百多,青年团员有三百,总共有五百多人参加了军队。外来的干部和工农干部、知识分子之间互相都很融洽,极少有排挤之事。
另外,这支军队一开始就执行了党的路线,在木兰山、柴山堡的游击根据地,进行了游击战争,打敌人,做群众了作及进行筹款工作,实际上都符合毛主席坚持农村的总方向。并在当时与大江南北其他主力红军成为唇齿相依,取得互相配合中不断壮大与发展起来了。这样看来,有以上的特点:继承了大革命的遗产;党的领导;工农与知识分子的结合,以及执行党的路线,都是符合于毛主席的总方向的。但是由于四中全会以来,张国焘进入鄂豫皖苏区以后,就逐渐的把上述特点与光辉的颜色,加以改观或涂污了,即白白的脸上抹了一把灰。这样搞下去,后来只强调打仗,忽视其他了;对于地方党的关系,亦趋向恶劣了。这样一来,于是形成张国焘的军阀主义,以至又发生这些事实:军政关系、军党关系、军民关系的不好,像国民党一样,一直发展到群众的反水。所以当时□[许]多群众不高兴,以至称他为“张帝国主义”。(笑声)群众这话是非常正确的,他在帝国主义上加了个张字,没有加其他的字。老百姓的这句话就等于毛主席的路线。群众对张国焘这样一个称呼,以后使得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遭受了相当深重的灾难。可以说,张国焘给这支军队在历史上用一把烟锅子涂污了。好在张国焘之秽于被党中央打断,方又恢复其光荣。
在这个地方我还要郑重声明,四方面军固然有他上述光辉的一面,如果把它当作平常说的“山头”来说,并不是那样青山绿水,茂盛修竹般的完美而毫无缺点的。希望不要误会。当说了上述历史特点之后,原四方面军的干部,就应该像刘少奇同志报告所说:“不要只记得、只了解自己部分的光荣,而不了解或者忽视其他部分的光荣历史;只了解自己部分的成绩,而不了解自己的缺点。”所以把这几个特点一说可以帮助同志们了解这情况。如从三皇五帝说起军事战争,那就长的很。因为军队生来就是打仗的,我就不说了,四方面军也是打仗的。在长征中间和一、二方面军一样,所以我就少讲一点,因为时间不长。
其次,对西路军失败的看法。首先说,西路军的失败,无疑是张国焘路线的最后破产。它的确是一个失败,经中央作出正确的结论。然而我们并不因为失败就否定一切。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为着党、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尽了他最大与最后的责任。在与马家敌人作顽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了至高无上的英雄气概。这里特别使我们永志不忘的即董振堂同志在高台的壮烈牺牲,为着党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同时还应该记起前三十三军创始人之一杨克明同志,他在这次战役中与振堂同志一样的为着党而奋斗到最后。还同样使我们不能忘记的如陈海松同志、熊厚发同志、曾日三同志、姜启化同志等,他们那种为着党和革命人民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浩然正气,是永垂不朽的。至于在古浪、高台、倪家营子及梨园口的诸战役中,广大指战员中的英勇苦战与壮烈牺牲的事迹,更是不可胜述的。凡是到过西路军的同志都已看到。还可以指出,在它最后失败时,很多被俘的战士尤其是干部,在敌人面前至死不屈,而慷慨就义,那是可歌可泣的。例如,在甘州、青海,许多干部或伤员,于深夜被敌人送到郊外杀场,砍头活埋的时候,他们在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这种情形当时曾给了甘、青等地老百姓以极深刻的感动。这是被害的。另外没有被害的,他们用千方百计,或乘机逃跑,或帮工讨饭,或暗中通知地方党及兰州办事处设法营救他们。他们这样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达到回返革命的家庭继续为党奋斗的目的。另外一部分人,在祁连山分散游击的时候,剩下少数武装,他们历尽了饥寒交迫,于大戈壁中辗转苦战,进入新疆,另一部分亦遭受到险阻,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他们都先后归返陕甘宁边区,或转入敌后解放区继续为党奋斗。
再值得指出的,在西路军的斗争中,四方面军同志的鲜血是与一、二方面军许多干部的鲜血交流在一起的。(大鼓掌)一、二方面军的干部亦同样表现了英勇牺牲与艰苦卓绝的精神。
还有一时不能回来的一些同志,我想他们在敌人的营垒中,在一定的时间将会要变成敌人内部的延性炸弹。
最后,西路军失败确实是失败了。但他们在那失败里,错误当中,已经获得了教训。就是西路军回到中央来的许多干部,从那壮烈的失败中与那错误的惨痛教训中,得到了很快的进步。这是由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耐心的教育和正确的揭发国焘路线的机会主义实质的成功。使很多干部得到了飞跃的进步。懂得了如何去作自我改造与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路线思想及作风。为着党与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力求减少其盲目性,自觉的站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去付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从西路军留下的干部,散布在各个解放区的,已经开花结果,这是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证明的。
我想,我们在这里完全相信原四方面军的干部,他们在党的长期教育与培养之下,并经过了长期艰苦丰绝的斗争与锻炼,是能以坚决的态度去粉碎来自任何方面的挑拨离间的鬼贼伎俩。这点如果说过去有所怀疑,现在早已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走狗的张国焘所进行的一切新的阴谋活动(如什么“新共产党”,所谓的“排挤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我想只能是徒劳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张国焘公开投入阶级敌人怀抱的时候,他个人仅仅是单枪匹马而逃。这也证明了原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党的干部。(鼓掌)这点今后还要继续证明。可以说张国焘的任何挑拨离间,那只能是徒劳的,再一次也是徒劳的,永远是徒劳的。(大鼓掌)
下面讲关于党内团结问题。在我昕了少奇同志的报告以后,并根据我个人几年来与许多干部的接触和交谈当中,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上来说,我准备谈下面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的确,今天在党内阻碍团结的是什么东西?是盲目的山头主义倾向。在少奇同志的报告中出了,“承认山头、照顾山头,目的在于达到缩小与消灭山头:那末,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必须用大公无私的与正确的处理“山内山外”的关系问题。(笑声)此话怎讲?我个人了解是在一个山头里作为一个山头来看,在那个山头当中恐怕还有坑坑洼洼、高高矮矮,丘陵起伏的小山包包。如果这些小山包包不加以消除,同样也是妨碍我们的思想自觉,妨碍我们党内团结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向前同志曾经跟我谈过,他认为,原四方面军自从入川后,多年以来即存在有应当解决的问题。就是说坑坑洼洼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加以认识。徐向前同志的那个观点与想法,我完全同意。为什么同意呢?我觉得这样的看法,不仅是提高我们的思想进步,而同时也才能消除坎坷,达到团结,山内的关系问题就是消除小山包包。
另外,要解决山外山内关系问题应持的态度是什么态度呢?我个人的了解是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否则,常常容易盲目的引起傲慢,强调自己一方面的特殊原因及困难,而更加助长另方面的“不平之气”,则山头情绪从而暗藏滋生。因而此山头需要随时随地注意,照顾彼山,大山尤其要注意照顾小山。苦乐不均的现象,应该避免。山外山内关系问题,我想尤其在处理干部问题上,更显得重要。我们讲山头情绪,为什么会有情绪,石头不会有情绪,泥巴不会有情绪,人是有情绪的。干部是什么?干部就是人,所以就有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山头界限逐渐消除,山头的棱角隐没下去。即使一时未被照顾到的部分或个人,也应该从团结出发,照顾全党的利益,按照党的原则办事,即是经过党的一定的组织路线和党内正常生活秩序去达到解决。应有忍耐,不必急躁。同时,更不应该用山头情绪,以酿成无原则的宗派纠纷。
关于反山头主义倾向,毛主席是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缩小山头,消灭山头”。但是在某些时候,有人只对“承认山头,照顾山头”这前半句话颇感兴趣,而对后半句话好像看得不那样重要。这样一来,不管他主观上如何反对山头主义,而实际却将反山头主义的完整精神腰斩一刀,就使这个精神呜呼哀哉。(笑声)这样腰斩一刀的反山头主义,可以称之为腰斩办法的反山头主义倾向。如果用这种办法去处理党内实际问题,这元疑是不能达到缩小与消灭山头之目的。
另外,我个人的了解,“照顾”与“承认”的办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无原则的迁就式的承认与照顾,他往往追随着一种盲目的落后的意识,在这种承认与照顾之中,以至于采取互相联合,分别亲疏的办法,以至于形成特殊的作风,特殊的生活形态。于是使人看不顺眼,许多议论就从而生焉。这是一种非马列的办法,是与毛主席的思想和作风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承认与照顾的办法,是从思想上去提高他们,加强他们以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不强调其特殊关系与特殊习惯,不追随于落后的思想、意识,以去掉对山头主义的盲目性。这两种办法之间,确实可以说是无产与非无产的对立,后者是马列主义的办法,我们党内只有让后者存在,后者合法。如果在党内合法存在这句话不错的话,那么马列该不该合法?马列应该合法。更进一步来说,反山头主义倾向最好的办法,我个人了解,最主要的是“先正己,而后正人”。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真正有力的消灭这种特殊的宗派主义。
我只就原四方面军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也是山头林立,而且山包也有大小之别。在这种情形下,就应该用反省的精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自由主义的东西。把这句话作为一个步骤来看的话,我觉得可以,首先自扫门前雪,雪和霜比较起来,雪是一大堆,霜是薄薄一层,首先把自己门前一大堆雪扫干净之后,打开了道路,然后再替别人扫霜。
如果只说不做,也是空话。首先要消除对党发生任何怨气,这才是马列的态度。至于那对党提出这个要求,那个要求,这样不满,那样不满,甚至怪中央对我们没有照顾,因此,摆起架子,扳起硬劲,耍起骄气来,这是非马列的。如果我们只是在口头上喊:反对山头主义倾向,反对山头主义倾向呀!而不先从自己反起,或只反人家,那末始终还是腰斩的办法,我们必须加以警惕。这种情形以至于我只反对人家,人家反我就不成,就板起面孔,“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笑声)这是我个人在几年工作中间和一些干部来往交谈中间,产生这样一个思想。
还有这样一种意见,也须加以解决,就是吃得开、吃不开的问题。吃得开,吃不开是从何而来的?就是认为有山头才吃得开,无山头就吃不开,山头大吃得开,山头小吃不开,或山头软的吃不开。老实说这种思想曾经把我都弄糊涂了。后来自己加以考虑,原因何在呢?才知道没有很好的解决个人与党的关系。把依靠山头看的重,反而把依靠党看的轻了。如果一心一意依靠山头的情绪存在,这不仅使山头主义倾向在党内无法消除,而自己个人亦常因此患得患失,感受到无穷的苦恼,以至在工作与学习上也徘徊不定,遂使得不去选择党和人民极需要我去的地方,甚至在个人不顺意时,均读之于有无山头的依靠,而忘记了去考虑如何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没有想到只有依靠人民,才是力量无穷,稳如泰山。有时不如意,不如意的原因甚多,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当共产党员也有不如意的事。共产党员不如意的事,是常二三,三四,一般人是常八九(十分中占八丸分)。一遇不如意的事,头脑有些不好过。在这里我想主要的是解决个人与党的关系。依靠党依靠人民,是稳如泰山,万事好办。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只说大山头,小山头,其结果把山头背在背上,山头是很重的,把自己压的又是驼子,又是瞎子,使得举步艰难,阻碍前进,这方面也需要警惕。
在少奇同志的报告里面,讲了团结问题,要反对山头主义的倾向与情绪,我把这个问题想了一想。这种山头主义倾向情绪是盲目的,唯其盲目所以反对时甚难,的确是难。怎样的难法?我们自从整风以来,我们讲主义的话,他和教条主义不同,教条主义是时长日久,已经生了霉,虽然是感冒了的鼻子,亦可以嗅出来。山头主义就不同,那个东西形容起来难得形容,好像是既无声,又无色,来无踪,去无影,飘飘忽忽,(笑)所以它不容易看到,要用心看。
因为是盲目的,就要好好的看,坐下看,才可以看出来。我们要看盲目的山头主义情绪倾向,最难是在什么地方?最难最主要的是在:看出山头是难,看出自己的山头主义是所谓难上加难。有几难焉?看人容易看己难,一难也;责人容易责己难,二难也;口说容易手做难,三难也;外科容易内科难,四难也。在皮肤上生了疮,擦一些二百二、腆酒就可以好,如果是内科有心脏病或者脑膜炎这一类病就难治。我们应该用一切力量克服此四难,这四难克服了,就天下太平,我们就会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鼓掌)
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刊印
——《傅钟在七大上的大会发言——关于团结问题的发言(节录)(1945年5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第495第499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