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交流时,【东方红】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里做工的是劳动者、是主人!在私人企业做工的应该也是劳动者!前者产生的价值归国家所有,后者我的理解归私人企业主所有。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中国全都是私人企业,还叫社会主义吗?”
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劳动者都是要做工的。
但是,两种社会的劳动者是有明显的性质区别的。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大量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或股东手中。绝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资料。这就是劳动力商品化。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他们只是资本家或股东使资产不断增殖的工具,是资本统治下的奴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的个性和自由,而活动着的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共产党宣言》第39页,1949版本)。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被消灭,大家都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作为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每个人都有权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消灭了劳动力的商品化。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劳动者是不需要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资料的。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区别。
在公有制条件下,企业不存在人格化的资产者——公有制企业是没有资本家、股东或地主的,只存在着人格化的劳动者。因此,劳动者是公有制条件下唯一的生产主体。又因为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差别不存在于资产所有方面,而存在于劳动所有方面。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事实上是消除了产权产生的基础,而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体现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在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
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即主体劳动者,与私有制条件下,与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劳动者,即雇佣劳动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那就是主体劳动者凭借劳动投入,可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和企业管理,可以享有劳动集体形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雇佣劳动者,除了取得工资收入及相关待遇之外,没有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权利,也没有管理企业的权利,当然也没有什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待遇。
主体劳动者与雇佣劳动者的区别,在那些村集体企业很容易看出来。同样为企业工作,外来的打工人拿的是工资及相关待遇;而本村的村民,除了同样的工资待遇外,作为集体经济的一员,他还享有村集体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例如住房免费、子女教育费用免费,医疗费用报销,养老待遇等等。在这里,作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者与集体企业成员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
什么是社会主义?
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如果社会实现了公有制,大家都以主体劳动者的身份在企业工作,每个人都有凭借劳动投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享有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一句话,劳动者能够真正作为生产主体或主体劳动者存在,那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很显然,满足这个条件的必要基础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必须是真正占有主体地位——即公有制企业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就业,那么,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也就建成了。
为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呢?
因为只有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才能大面积地覆盖劳动者的就业,才能使绝大多数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体劳动者,才能真正满足社会主义让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因此,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