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抗战开始时,蒋介石和国民党把持着中央政权,拥有几百万军队,垄断了全部外援和税收,为什么国民党不是中流砥柱呢?”
01
新世纪以来,抗日战争在中国现、当代史的叙述中,地位越来越高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以前抗日战争的地位不高,而是说,没有高到当下这种程度。
如今,每十年一次,在抗战胜利日举行盛大阅兵式,使得这一天的重要性与隆重程度,完全可以与国庆日比肩。
也就是说,中国事实上形成了“双国庆”的格局。
与此同时,文艺,尤其是影视作品,对抗战史的反复叙述,也使得这段历史俨然具有了建国叙事的地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有人说,这是为了统战岛内的蓝营。
这个理由也许有吧,但应该不是主要的。
在常征看来,把抗战胜利日提到与国庆日比肩的地位,主要理由有两条:
第一,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是与西方争夺话语权,因为现在的世界格局,仍然是二次大战的后果;
第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做,仍然为了获取美国/西方的认同。
这是因为,新中国诞生,是建立在人民革命的基础之上的。
人民革命,本质上是自下而上推翻剥削阶级的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是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毫无疑问,这样的叙事,是很难为美国/西方所接受的,因为它们正是人民革命的终极目标。
因此,在美国/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中,由于新中国的“出身”,就很难摆脱“另类”标签。
但抗战叙事就不同了。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全可以被纳入到西方“自由-专制”斗争的叙事框架内,并且,更妙的是,尽管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曾经与法西斯国家沆瀣一气,但无论如何,二战期间,中国属于英美阵营中的一员,这就使自己摆脱了“另类”状态,获得某种可以称得上“根正苗红”的地位。
02
那么,这样以淡化革命建国叙事为代价,强化抗战叙事的做法,有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呢?
从美国与西方大国领导人始终不肯出席中国胜利日阅兵式的角度来看,显然并不理想。
此外,这样做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侵蚀了新中国立国的正当性、正义性。

既然抗战叙事具有了准建国叙事的地位,那么,谁在抗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谁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成了一个势在必争,不能不争的“高地”。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正尊重抗日战争历史的话,本来也不成问题。
答案是唯一的: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抗战开始时,蒋介石和国民党把持着中央政权,拥有几百万军队,垄断了全部外援和税收,为什么国民党不是中流砥柱呢?
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是:尽管国民党拥有共产党难以比拟巨大实力,但国民党对抗战胜利始终缺乏信心,存在着强烈的投降倾向。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亡于日本,不亡于共党”方针,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几乎造成了统一战线的破裂。
而共产党则采取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方针,通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大力发展人民武装的方式,战胜并阻止了国民党的投降倾向,打退三次反共高潮,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也就是说,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的地位,并不是机械地在进行了多少次“会战”、牺牲了多少位将军的意义上确立的,而是在战胜并阻止了国民党的投降倾向,由此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的意义上确立的。
无疑,如果国民党对抗战不是三心二意,动不动就想投降,而是积极抗战,则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地位就无从谈起。
遗憾的是,主要是出于赢得西方认同的原因,现在国内所有的抗战纪念馆,所有与抗战有关的影视作品,所有的主流抗战叙事,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吃摩擦饭,发国难财等种种劣迹,全都避而不谈了。
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王某郎,为了阻止民间舆论批评国民党腐败无能,竟然这样说:“大家不要批评国民党正面战场,这样会让外国人小看我们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著名编剧汪海林则披露,他曾参与抗战题材电影剧本创作,其中有国军腐败无能的内容,居然被审查部门要求删去,他只好选择退出。
就这样,国民党腐朽的躯体,被重新刷了一层金粉,塑造成了铁血抗战,牺牲惨烈的形象。
只是这样一来,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的叙事,就完全被架空了。
  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政治问题,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任何重视。
    【文/常征,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高度一万五千米”,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