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劳动所有权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权利要求

2025-10-19 15:27:11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讨论到权利制度时,【江越】说:“经常听说产权、私有制、按资分配。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解读,产权是指私有产权,按资分配是私有制(私有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的利益要求。

  又常听说公有制、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公有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吗?不像。按劳分配是谁的利益要求呢?劳权与劳权制度两个概念解释了疑问,按劳分配是劳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劳权(劳动所有者权利)的利益要求。

  公有制(公有产权制度)是劳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按劳分配的前题条件。搞公有制的目的是取消“产权”或逐步取消之,公有产权不参与利益分配,也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者。资产(财产)还在要将其管理好,管理的内容很多。管理制度归属公有产权制度。 劳权(一组)概念的提出具有进步创新意义,它清楚表明并强调了劳动者对劳动生产过程和新增创造的商品价值的权利。即使生产资料属资本家,劳动力被低价卖走也属资本家,根据劳动价值论劳权(劳动所有者权利)也当然成立,是资本家用产权理论(包括低价卖劳动力)窃取了劳权的利益。

  当大众认识到劳权与产权是一对矛盾体及其运动规律,就会自觉参与改革推进社会前进。”( 10:34:31 甘肃)。

  讲得非常之好,值得点赞!

  当我们理解产权或资产所有权时,把产权、私有制、按资分配、产权制度这一组概念联系起来,就容易得多。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理解劳权或劳动所有权时,把劳权、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劳权制度联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生产力总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生产资料的背后是资产所有者;生产劳动背后则是劳动者。

  在某种生产方式中,当资产者成为生产主体时,这种生产方式就要体现资产者的利益要求——生产资料所有权,简称为资产所有权。也就是资产者凭借资产投入取得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以股份制企业为例,股东作为资产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生产主体,他们按照投入企业的资产(股份)的多少确定参与股利分配的权利大小和参与企业管理权利的大小。

  在某种生产方式中,当劳动者成为生产主体时,这种生产方式要体现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生产劳动所有权。也就是劳动者凭借劳动投入取得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以工分制为例,社员作为劳动所有者就是生产队的生产主体,他们按照投入生产队的劳动(工分)的多少确定参与年终分配的权利大小和参与对生产队管理的权力大小。

  什么是劳动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权利要求。在劳动者作为主体劳动者存在时的权利要求,就是劳动所有权。

  我们现在就以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为例,看看什么劳动所有权及其体现。

  生产队与其它企业单位一样,也是一个进行农业生产,提供劳动产品的企业。但是,其社会属性与国营企业、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等都不同:

  第一,生产队的生产主体不是资产者或资产所有者,而是劳动者或劳动所有者。生产队的管理系统是社员大会、队委会和队长负责制;而生产队的分配则是工分制。在这里,管理上所体现的是“谁劳动谁管理”基本原则,分配上体现的是“谁劳动谁受益”基本原则,因此,作为生产主体的社员,它是劳动所有者,而不是资产所有者。

  第二,生产队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载体,而不是象一般企业那样,是体现产权的载体。生产队的管理体制,即由社员大会选举队委会,再由队委会选出队长、会计等管理人员,这一管理体制所体现是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而工分分配体制,即根据社员一定时期内的工分总量所占生产队全部工分总量的比例分配粮食和现金的分配制度,所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劳动分配权。也就是说,生产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劳动者在管理权和分配权两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它本质上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载体。而一般的企业,由于建立的是产权制度,因而在管理上它体现的是“谁所有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权,在分配上体现的是“谁所有谁受益”的资产分配权,因而它是产权的载体,过去的国营企业、现在的国有企业,以及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等,都只是产权的载体。

  第三,生产队是实践中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唯一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明确认识到,要使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但是,在不放弃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怎样才能使企业能够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呢?

  这一问题在产权制度的范围内是无解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来说,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公有制企业能够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能够成为能够自主经营、收支自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而生产队这个听起来像是生产组织名称的公有制企业,却恰恰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经常实体,而且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唯一能够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实体。

  生产队在所有制上,土地和生产资料都是集体所有的,因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生产队又是完全独立核算的,在价值运动上它是收支自理的,因而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你这个队搞好了,你可以0.70元、0.80元甚至1.60元一工,相反,你搞得不好,你或许就只有0.20元、0.30元一工。一个生产队的收入分配水平完全处于于你这个队的生产经营水平。生产队的分配模式是“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也就是说,生产队是优先补偿消耗的公有生产资料价值,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之前,满足公共需要项目的扣除,最后才是个人收入的分配。这种分配模式决定了公有制企业是在生产资料保值的前提下存在和发展的。这是收支自理。由于公共需要价值量也随着企业生产成果按相应比例扣除,因而,在满足个人消费需要的同时也考虑到了集体资产规模的的扩张,包括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这是一种兼顾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发展方式。生产队在管理上采用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生产队的管理人员由全体社员来选举,并根据生产发展情况和队委会与队长的管理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在管理上生产队也做到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生产队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的形式。首先,由于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地主、资本家、股东等,从而使农民——社员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由于公有制的实现客观上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使所谓的产权失去了意义,从而使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成为必然;其次由于采用了工分制进行劳动投入的计量和劳动收入的分配,因此,生产队在分配上是体现了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的性质的。事实上,工分制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与股份制相对应的按劳分配制度,两者在分配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分配内容上具有性质的不同,股份制体现的是资产者的资产投入的个体所有制,而工分制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制。

  什么是劳动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个体所有制特点的体现。

  如果说产权是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的体现,那劳权就是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的体现。产权的体现以劳动力商品化为必要前提——劳动力商品化的作用是消除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及利益要求;劳权的体现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必要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的作用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及产权要求。这就是产权总是与私有制、与按资分配、与资本范畴相联系,而为什么劳权总是与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与工本相联系。

  正常情况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就是资产所有权或产权的实现形式。这种企业的生产主体,就是资产所有者。在资产者(股东)合资经营的条件下,企业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资产所有权在管理上的要求;企业通过股份占比的大小决定股利多少的资产份额制分配来体现股东在分配上的要求。在资产者(资本家)独资经营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权和分配权归资本家个人所有,资产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通过盈利最大化和老板的决定权得到直接的体现。

  与产权型企业相类似,规范的公有制企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就是劳动所有权或劳权的实现形式。这种企业的生产主体,就是劳动所有者。在劳动者合作劳动的条件下,企业通过员工大会或员工代表大会、员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的要求;企业通过工分占比大小决定员工劳动收入多少的劳动份额制分配制度来体现劳动者在分配上的要求。公有制企业多为员工合作劳动企业,个别情况下有劳动者个体生产企业,其企业的管理权和分配权当然也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讨论到这里,我们事实上明确了劳动所有权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一种权利要求: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都应该是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这种企业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者,企业通过员工大会、员工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的要求,通过劳动份额制来体现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权利要求:

  以资产所有者为生产主体,其权利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企业通过产权管理体制——股东大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资产者在管理上当家做主的要求,通过资产份额制来体现资产者按资分配要求。我们通常把这种企业叫做产权型企业;现代股份制企业就是产权型企业的典型形式。

  以劳动所有者为生产主体,其权利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企业通过劳权管理体制——员工大会、员工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劳动者在管理上当家做主的要求,通过劳动份额制来体现劳动者按劳分配要求。我们通常把这种企业叫做劳权型企业。人民公社模式就是劳权型企业的典型形式,周家庄的制度模式是现存的最典型的劳权企业模式。

  通过上面讨论,我们要理解劳动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涉及到了两组概念:

  与产权相关的基本概念:资产所有权或产权,产权管理体制,产权分配体制,资产份额制,股份制,产权主体——资产所有者,产权制度,产权型企业,按资分配,生产资料私有制;

  与劳权相关的概念:劳动所有权或劳权,劳权管理体制,劳权分配体制,劳动份额制,工分制,劳权主体——劳动所有者,劳权制度,劳权型企业,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产权型的企业存在和发展已经有了几百年时间,对于产权及其相关概念我们比较熟悉和容易理解;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新兴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劳权型企业及其相关概念。

  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企业观念、所有制观念,是谈不上真正懂得社会主义的!

  如果我们只是用传统的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企业观念和制度观念来套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和经济实体,那我们必然会陷入用旧观念和旧制度束缚新企业和新实体的资产阶级陷阱,使社会主义进程陷入困境甚至遭受严重挫折!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