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公有制并不妨碍人们追求个人利益

2025-10-16 16:09:37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讨论到公有制性质的认识问题时,【刘健翔】说:“由人的与生俱来而且永远都无法更改的自私本性决定了每个人都是公有制的叛徒。仇恨别人对自己进行剥削压迫恰好正是自己喜欢剥削压迫别人的体现。”

  对此,我想说的是,公有制并不妨碍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用马克思的话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

  首先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公有制,是指劳权公有制,而不是产权公有制。劳权公有制模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凭借劳动投入状态直接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个人收入不仅与个人劳动状态相关,而且直接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利害相关。改革前的人民公社模式就是典型的劳权公有制模式。现在的周家庄的制度模式则是现存的典型的劳权公有制模式,即采用以工分形式的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相结合的经济模式。

  社会主义实现公有制,是使每个人都成为权利相同的资产所有者,从而消除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这在客观上为体现大家在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由此差别决定的劳动所有权提供了条件。因此,只需要建立相应的劳权制度,公有制经济就能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就可以在劳动者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发展。

  有人说,公有制要搞得好,需要人人都是雷锋,都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种看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人民公社存在二十多年,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农田及水利等方面的基础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国粮食产量从1956年的1.92亿吨增长到1983年的3.87亿吨,使我国农业从养活6亿多人的生产水平发展到养活10亿多人的生产水平,它不是因为农民大公无私的精神,而是建立在生产队形成的按劳分配经济机制的基础之上的。

  一说到公有制,说到集体生产,许多人会觉得这公有制、这集体所有制未能体现人性而失败了。认为公有制需要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状态。而事实上这种看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实。在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集体所有制由于体现了劳动者对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的利益要求,反而更能体现人性的要求。

  按劳分配跟按资分配一样,体现的都是个人利益,只是按资分配体现的是资产者、是股东的个人利益,而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是劳动者、是社员的个人利益。

  当我们谈及人性时,现代社会生产中的“人”是有区别的:

  当一个人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其人性的权利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因此,建立产权制度就是人性的体现;

  当一个人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其人性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因此,建立劳权制度就是人性的最好体现。

  人民公社的生产队社员是作为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他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只要建立了劳权制度,也就体现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也就最广泛地体现了劳动人人性的要求。

  不仅如此,因为在公有制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劳动者,在建立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的情况下,使每个人的利益要求都得到了体现。因此,建立劳权制度的公有制企业,比之于仅仅体现了老板或股东利益要求的产权型企业,具有更强大的动力和市场活力。这就像动车因为每个车辆都自带动力而比一两个机车牵引没有动力的车辆的常规列车有更充足的动力和活力是一样道理。

  在一个实行按劳分配的劳动场合中,劳动者是处于非常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是因为在采用工分进行分配的条件下,每个社员都需要取得较多的工分,因为工分代表着相应的粮食和现金,是社员参与集体分配的系数,多争工分就是多争粮食和现金。

  采用工分分配方式的生产队的生产过程中,这种个人收入与集体生产成果直接相联系的分配方式,还决定了社员必须关注生产队的生产管理状态,决定了社员具有关注集体生产管理的责任性。而生产队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管理体制,则为体现社员的劳动管理权并对生产队管理状况进行干预提供了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当生产队一年的生产成果在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模式进行分配时,社员的个人收入不仅反映了个人劳动状态,同时也决定于生产队整体生产效率。因此,当这种工分收入的波动作用于社员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和实际情况,对生产队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改善和改进集体生产管理行为的要求。而当生产队管理人员按照社员的提议对生产队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改进之后,新的生产结果又会通过工分收入的波动再次作用于社员,从而引起新的的调节过程,……,如此不断循环,构成了生产队的作用机制。以劳动收入的波动不断引起生产队的管理状态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生产队的发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社员的利益要求。这就是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即按劳分配经营机制。二十多年的生产队正是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存在和发展的。

  公有制本身也是体现个人利益的制度形式。但与私有制相比,它在体现个人利益上有两个明显不同点:

  第一,公有制实现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是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说体现的是劳动者的人性要求,即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在公有制企业,大家凭借劳动说话,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取得相应的收入;这与按资分配体现的是资产者的人性要求,体现的是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是有性质的区别的;

  第二,公有制所体现的个人利益是参与生产过程的、包括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在内的个人利益,是公有制企业所有人员的利益要求,而私有制所体现的只是老板或股东的利益要求,只是少数人的利益要求。

  当我们谈到生产方式中的人,它是两种区别的:

  一种是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即拥有资本、追求盈利最大化的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出发点;本质上“经济人”就是资本家或股东的抽象化,经济人对应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另一种是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人”,其特点是:“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哥达纲领批判》第13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出发点:“劳动人”本质上是公有制经济中主体劳动者或工本所有者的抽象化,劳动人对应于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就像家庭中的人有男人、女人的区别一样,生产方式中的人,也有“经济人”和“劳动人”的区别,前者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存在的产权企业的生产主体——资本家或股东的抽象;后者是在公有制基础存在的劳权企业的生产主体——社员或集体经济成员的抽象。

  “经济人”的人性要求表现为产权要求——即资产不断增殖的利益要求,产权制度是这种利益要求的体现;

  “劳动人”的人性要求表现为劳权要求——即劳动价值化的利益要求,劳权制度是这种利益要求的体现。

  因此,凡是建立了劳权制度的公有制企业,或者说实现了按劳分配的企业,它就是体现公有制企业所有人员人性要求的企业,体现了所有人个人利益要求的企业,即满足了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要求的企业。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