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数字奴役还是数字解放?——论数据公有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2025-09-03 14:43:30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郭传志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引言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数据,被誉为“新石油”,是驱动智能革命的核心燃料。然而,这片看似浩瀚无边的数字海洋,其深处的暗流却将人类推向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是成为被平台资本无形奴役的“数字佃农”,还是共同迈向共享普惠的“数字解放”?当少数科技巨头通过垄断数据资源构筑起庞大的商业帝国时,一种新型的剥削关系——“数据剥削”已然形成。本文认为,批判并终结这种剥削,探索并构建“数据公有”的制度框架,已不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捍卫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公平、释放技术潜能的必然要求。

  第一部分:数字奴役——平台垄断下的数据剥削全景

  当下的数字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幅“数字奴役”的图景。这种奴役并非传统的暴力强制,而是通过精巧的技术和经济设计,实现了一种温和却全面的支配。

  1.1数据圈地:无偿剥夺的原始积累

  现代平台经济仿效了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它们以提供便捷的“免费”服务(社交、搜索、娱乐)为诱饵,诱使用户让渡个人的行为数据、社交关系、兴趣爱好乃至生物特征。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将本应属于用户自身的生产资料(数据)进行无声的、大规模的“原始积累”。用户成了数字土地上的农民,却在浑然不觉中为自己看不见的“地主”辛勤耕作。

  1.2数字全景监狱:监控资本主义的操控

  这些被圈占的数据,经由算法的加工,形成了著名的“监控资本主义”模式。平台不仅知道我们是谁,更能预测乃至塑造我们的行为。通过精准的广告推送、信息流定制、信用评分和动态定价,一种算法式的无形操控无处不在。我们如同身处数字化的“全景监狱”,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让渡了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成为被商业利益随意摆布的对象。

  1.3劳动价值的隐性剥夺:“产消者”的困境

  要害在于:平台属于群体的创造,获利的却是极少数人。用户每一次点击、评论、分享和创作,都在为平台创造价值。我们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合称为“产消者”。然而,我们创造的海量数据所产生的巨额利润,几乎被平台独占。这种不参与分配的价值创造,是一种对“数字劳动”的隐性剥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在数字时代得到了全新的体现。

  1.4社会权力的失衡

  经济上的数据垄断必然导致社会权力的集中。巨头们凭借数据优势,可以碾压初创企业、扼杀创新(“赢家通吃”),甚至通过影响舆论和公共议程来干预政治。数据权力成为一种超越经济范畴的、前所未有的社会支配性力量,严重威胁到民主社会的根基。然而,这一权力本应属于人民。

  第二部分:数字解放——数据公有制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要打破“数字奴役”的枷锁,就必须对数据的所有权和治理模式进行根本性重构。其核心方向,便是走向“数据公有”。

  2.1何为数据公有?

  数据公有绝非简单地将数据收归国有。它指的是一种“以民主和公共利益为核心原则的数据治理体系”。其核心在于承认“数据主权最终属于产生数据的个人和共同体”,并通过公共执行机构对数据的收集、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集体管理和监督。这需要来自集中的权威的力量。

  2.2理论基石:数据作为公共品与生产资料

  数据具有非竞争性(我的使用不妨碍你的使用)和正外部性,天然接近公共品的属性。同时,作为关键的生产资料,其私人垄断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因此,像过去的土地、水资源一样,对关键数据资源实行某种形式的公有或公共治理,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伦理上的正当性。

  2.3核心原则

  民主参与:数据如何被使用,应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决定,让政府代表全民利益,而非科技公司的董事会。

  普惠受益:数据产生的红利应通过公共服务改善、全民基本收入、降低社会成本等方式反馈于社会全体成员。

  安全可控:在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合规有序流通与利用。

  2.4实践路径探索

  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领域,当前已有的一些雏形:

  数据信托:由一个可信的第三方机构受托管理用户数据,代表数据主体与使用方谈判,确保数据用于符合受益人利益的用途。

  公共数据空间:由政府建立安全、标准化的数据开放与共享环境,特别是在医疗、交通、环保等公共领域。

  数字公地:借鉴开源软件模式,由社区自发维护和管理数据资源,遵循共同约定的规则,向所有成员开放。

  但是,所有的探索有赖于建立企业和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部分:必然要求——为何数据公有是历史的选择

  数据公有并非一个遥远的理想,而是历史进程提出的客观要求。

  3.1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当前,平台公司为维持垄断利益,人为制造“数据孤岛”,阻碍了数据的自由流动和最大化利用。这“束缚了数字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公有制旨在打破这些壁垒,让数据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社会创新和产业升级,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3.2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

  在数字经济时代,贫富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数据鸿沟”。数据公有是共享数字红利、防止财富极端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制度安排。它确保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不被少数寡头截留,而是润泽社会大众。

  3.3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是人的解放。数据公有将人从“被监控、被预测、被商品化”的客体地位中拯救出来,恢复其作为数据主权者的主体地位。它旨在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奴役人,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表达提供更肥沃的数字土壤。

  结论

  在数字奴役与数字解放的博弈中,我们无法保持中立。平台资本的数据私有化逻辑,正将我们引向一个高度不平等、受操控的未来。而数据公有,则代表着另一种愿景:一个将技术民主化、让人重新掌控自身命运的数字社会。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制度创新和全球治理革命,但其方向代表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数据公有,就是选择拥抱一个更具韧性、更加公平、更能激发人类潜能的数字文明。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要求,更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社会变革。

  【文/郭传志,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