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地方学网络系统与社会资本高度集中

2025-08-19 16:50:24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包海山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内容提要: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各地不同大小网格里的地方学,由于共同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自然规律而连接和融合为全球地方学大网络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具有高度集中的内在规律,其引力中心是最有价值的科学文化,而科学文化所反映、体现和转化的是客观存在的原本可共享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构建与应用地方学的系统工程,所揭示和体现的就是能够成为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引力中心的科学文化价值。随着对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真正有力量推动地方学系统工程的将是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只有在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融会科学文化的经济建设中,才能有效改变资本的构成和实质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系和社会分配机制。

  关键词:学科体系内在规律 资本集中 引力中心 文化价值

  地方学,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创建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民族地区,由于规律得以实现的形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而规律本身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恩格斯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地方学,就是发现、认识和遵循这些支配包括每个地方在内的人类历史进程的内在隐蔽着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地方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系统性,它侧重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地方的范围和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鄂尔多斯、内蒙古、中国、亚洲乃至地球自然村,都是一个地方;而所谓系统性也是相对而言的,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全球地方学是系统性网络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而亚洲地方学、中国地方学、内蒙古学、鄂尔多斯学等,是全球地方学大网络中的大网格、中网格、小网格、微网格里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地方学研究中,把遍布全球的微小网格连接起来,形成中网格、大网格,最终因为共同探索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融入全球地方学大网络学科知识体系。

  地方学研究,既要立足当地,守护根脉,又要放眼世界,行走天下。通过把各地方学小网格连接和融会为全球地方学大网络,变“区域人”为“世界人”,有效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资本的集中规律决定了,社会总资本将会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其引力中心是最有价值的揭示、反映和体现自然法则巨大能量的科学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而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使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成为社会总资本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由此从根本上系统性改变资本的条件、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系和社会分配机制等,使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所具有的资本属性的“外壳”“炸毁”,最终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即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探索其内在规律并参与其社会实践的系统工程,并且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中体现系统工程的最大价值。

  一、地方学因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而形成有机整体

  每个地方学都研究探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而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是相同的,所谓“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因此,研究探讨相同规律的地方学必然会融合发展为一个有机整体。

  揭示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文化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恩格斯在谈到思维性质时说:“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正是思维的性质决定了,在地方学研究领域,把小网格连接为大网络的过程,就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把个体和群体完全有限的思维,连接和融会为人类同创共享的社会“公共大脑”的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共同来认识和把握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自然规律。

  (一)地方学网格与网络的连接

  在立足当地的地方学研究中,所谓“立足当地”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例如,对温州学来说温州是当地,对浙学来说浙江是当地,对中国地方学来说中国是当地,对亚洲地方学来说亚洲是当地,对全球地方学来说地球自然村是当地。通过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系统性地方学研究,把各个地方学小网格与全球地方学大网络连接起来,就能够使立足小网格当地的“区域人”成为立足地球自然村当地的“世界人”。

  温州学研究者注重观念的创新和人的改变。2002年11月1日,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中说:“我们研究温州学,无意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时代,去强化乡土意识、地方观念,恰恰相反,希望通过它的研究,尤其是对温州人‘筑码头、闯天下’、开拓海内外市场的研究,对温州人开放意识、开放观念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温州学研究者洪振宁教授在《从“河文化”到“海文化”》中说:创立和建设温州学,“是要通过研究温州这一地球的一角落、中国的一区域,研究这里的人、这里的经济、这里的文化如何越来越‘世界化’‘全球化’”;“是要推进先进文化在温州的建设,推进温州人理念、观念的创新,努力促使温州市民从地域人成为‘世界公民’”。

  温州学研究者重视各地学者的合作。浙江大学奚从清教授在《试论温州学的若干问题》中认为:“只要温州本地学者与外地学者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就一定能够创立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温州学这门崭新的综合性地方学科。”洪振宁教授说:“继续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温州,温州学才能真正得以创立和建设”。

  地方学各网格连接和融会为大网络,这是系统性地方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例如在2002年,南方温润之州温州创立了“温州学”,北方温暖之城鄂尔多斯创立了“鄂尔多斯学”,他们都重视地方学研究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2005年,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倡议,与温州学、泉州学、扬州学等12个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共同促进地方学研究的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在全球地方学研究领域,中国地方学研究走在前列。目前,中国有北京学、上海学、天津学、重庆学、晋学、桂学、内蒙古学、台湾学、中原学、岭南学、闽南学、三峡学、西域学、广州学、香港学、澳门学、南京学、杭州学、武汉学、成都学、温州学、泉州学、厦门学、金门学、伊犁学、塔城学、鄂尔多斯学等数十个地方学。2008年,北京学研究所成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进一步将地方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走向世界。2019年,中国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日本富士学会三家中韩日地方学研究机构合作牵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搭建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研讨、切磋亚洲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由韩国地方学研究论坛联合会、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等有关机构主办,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等协办的“第二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九届韩国区域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对于推动亚洲文明对话与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2024年,作为中国地方学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的北京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保护文化遗产 文明交流互鉴——第三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研讨会,在促进地方学小网格与大网络的连接,促进地方学系统性融合发展。

  (二)地方学研究的科学内涵

  地方学研究的共性是探索和遵循人和自然都服从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自然规律,因此能够把所有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相关研究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地方学研究的科学内涵。

  李强在《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中说:“温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揭示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温州学的研究过程中,还必然涉及到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人才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

  任何科学文化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思维运动的规律与外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如恩格斯所言:“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中,在万物层面可以出现万种科学文化;而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回归中,万种科学文化都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地方学就是探索和遵循这种发展规律。

  鄂尔多斯学研究者在探索学科建设中,以什么人的哪些科学文化更接近于客观规律为评判和选择的标准,开展了“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通过研究进一步意识到:人、人所创造的科学文化、科学文化所揭示和遵循的自然规律,这是三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科学文化可以穿越时空世代传承和发展,而自然规律是永恒的。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的个体生命早已消失;他们的道学、长生天文化、探索真理的理论所形成的科学文化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它们穿越时空世代传承发展;而所探索和遵循的道、长生天、真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它们只是称谓不同而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可以统称为自然法则。

  就人与自然法则即真理的关系而言,不是人占有真理,而是真理占有人。马克思说:“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真理不仅占有马克思,而且只有古今中外任何人,只是更多的人们不能感悟和理解而已。“真理像光一样”普照大地,马克思以他独到见解和体会,感悟真理、揭示规律,构成他的精神个体性形式的科学理论。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就是要学习借鉴探索真理、揭示规律的更多方式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遵循自然法则,使人类共享原本可共享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二、社会资本高度集中以及成为引力中心的学科文化价值

  构建地方学是为了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来为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地方学研究,变“区域人”为“世界人”时,世界人将面对同样的社会问题,需要人类共同来解决。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是使劳动变成一种商品。因此,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人类需要共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构建与应用全球地方学的系统工程,是解决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每个地方、一切国家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劳动的解放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包括人数的渐变和程度的渐变。恩格斯认为:“自然,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每一个人以及整个社会逐渐得到解放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这个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轴心的构成材料和旋转方式的改变过程。

  (一)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资本关系外壳的炸毁

  资本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其内在必然规律。对资本的积极意义,马克思说:“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同时,资本也有危害性,对此马克思说:“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求剩余劳动,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破坏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破坏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界限。它侵占了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剥夺了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的时间”。

  资本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只有社会成员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共同参与,资本才能动起来,资本才能发挥作用。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也就是说,资本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的过程,其实也是通过有效整合人类智慧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的过程。

  在一个社会里,社会总资本融合为唯一的单个资本,“集中才算达到极限”。资本集中主要有吞并和股份制两条途径。马克思说:“不论集中是通过吞并这条强制的途径来实现——在这种场合,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

  对资本消亡的过程,马克思说:“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社会资本通过不断高度集中并达到极限,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之后,资本关系的“外壳”“炸毁”,而所发展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将在更高级的生产形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么,社会资本只能不自觉地盲目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吗?人类怎样使作为集中的社会力量的资本,能够自觉主动科学地发展劳动生产力、改善社会生产关系、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也是有赖于现代社会的每个地方、一切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来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时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他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在商品社会,由于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说明,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应该包括资本构成和实质的改变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系和社会分配机制的改变等重要内容。

  (二)资本构成和实质的改变

  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赋予的。资本没有什么好坏,只是创造和使用它的人有好有坏。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映照和反射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计算机,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编排和设定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资本关系因人而变,资本的构成和实质等,都会因为人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改变。

  1.资本构成的改变

  在商品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资本属性。马克思说:“资本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而且“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因此“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社会,一切财富都有可能成为资本。恩格斯说:“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可见,劳动和自然资源都是财富,而在劳动把自然资源转变为财富和资本的过程中,智力劳动即科学文化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成为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关键在这里。”

  改变资本构成的关键,是科学文化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系统工程,就是要把发现、认识和转化自然法则巨大能量的科学文化,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

  2.资本实质的改变

  马克思说:“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成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

  是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支配现在直接的活劳动,还是现在直接的活劳动支配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这取决于哪个能量更大。随着科学文化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资本实质是可以改变的。

  对此人们能够意识到:一、科学文化是在过去劳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同时也是现在直接活劳动所掌握和发展的,因此当科学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并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决定性的指数效应时,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将有条件有智慧有能力支配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二、当只有在创新和共享中才能无限增值的科学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这种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决定了,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在创造剩余价值时,便可以使社会资本具有为未来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例如义务教育、免费医疗、社会保障等。三、随着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具备几十天之内就能够使科学文化这个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总量翻一番的能力,随着资本具有为直接的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人类不仅可以改变资本实质,而且还能够通过充分体现巨大自然能量的可共享性以及不断提高社会公共产品比例和总量,来逐渐淡化和消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资本属性,并最终消灭资本关系,从而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三)劳动价值评判体系和社会分配机制的改变

  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人自身的发展。李强在《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中说:“温州学是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的学科。温州经济,讲到底是广大民众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是温州人经济。”地方学研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职能”和“价值所在”,从广大民众的经济角度来讲,就必然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的建立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分配机制的形成的内在规律。

  1.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的改变

  在商品社会,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性。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自然必然性”;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则相反,它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

  生产交换价值的特殊的社会形式,与创造劳动的使用价值的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自然必然性相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变成了一种商品,从而迫使人自身异化。

  马克思说:“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在利己主义的需要的统治下,人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和活动处于外来本质的支配下,使其具有外来本质——金钱——的作用,才能实际进行活动,实际创造出物品来”。他说:正如在商品社会里,“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

  可见,劳动的解放,人本身不再扮演极卑微的角色,这不仅是浪费血和肉的无产者的问题,也不只是浪费神经和大脑的将军或银行家的问题,又不只是贪婪者在人妖之间变成老虎苍蝇阶下囚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的问题,是有赖于现代社会的每个地方、一切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来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自然,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的改变和劳动的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变革,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恩格斯说:“问题不是在于要简单地确认一种经济事实,也不是在于这种事实与永恒公平和真正道德相冲突,而是在于这样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必定要使全部经济学发生变革,并且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他说:“当工人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工人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

  劳动者弄清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劳动者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有意志、有尊严的人出现,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方面,无论在思想和情感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中,每个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每个人都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并且逐渐从盲目追求劳动的交换价值向更多地创造和体现劳动的使用价值转变。

  2.社会分配机制的改变

  价值体系的改变与分配机制的改变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产交换价值的商品社会,分配根据生产交换价值的能力即“按能力计报酬”,而在创造和体现劳动的使用价值的未来社会,则是根据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来“按需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同创共享的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在存在资本关系的历史条件下,从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具有盲目性向具有科学性转变的主要标志,就是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即从资本支配劳动、人为经济发展服务向劳动支配资本、经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转变。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对已经实现的、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异常节约的。相反地,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在这个直接处于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只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

  由此可知,“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主要是不再浪费劳动者的血和肉、神经和大脑,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说:“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生产、分配、消费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应该包括免费提供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使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按需分配创造物质条件。

  人类有智慧、有能力自觉地利用日益增加的社会资本以及科学文化来为大众造福。恩格斯说:“资本在日益增加,劳动力在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大众造福,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

  地方学对资本和劳动关系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最终目的就是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具有的资本属性的“外壳”“炸毁”,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温州学研究新进展.温州学研究中心编,2007

  3.包海山.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文/包海山,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