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湖北喊出 “三化” 猛口号,是换赛道还是拆东墙?

2025-10-29 10:59:42  来源: 基金决策宝   作者:哞哞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最近湖北抛出的三句 “狠话”,把财经圈的讨论热度直接拉满 ——“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

  这话说得够激进,不少人立刻解读成 “土地财政要退休,股权财政要接棒”,仿佛地方财政要迎来一场彻底的 “改朝换代”。

  但说实话,这种解读更像隔着玻璃看风景,只看到了 “资产” 两个字的相似,却没看清股权和土地压根不是一回事。

  过去几十年土地财政能撑起地方钱包,核心就靠两样 “杀手锏”:刚需绑架和成本低廉。你想让孩子读好学校、去好医院?

  行,先在对应的片区买套房,地方不用真金白银投入,只需把公共资源和土地绑在一起,就能让大家心甘情愿为土地买单。

  而且除了市中心的 “黄金地段”,郊区大片土地对地方来说成本低得惊人,那些所谓的 “土地流转指标”,看着是成本,实则更像政策层面的 “纸面成本”,跟真金白银的投入比起来,根本不算事儿。

  可股权这东西,完全是另一套逻辑。股权背后得有实实在在的资产撑着,而一个地方的家底就那么多,很多资产还是 “用一次少一次” 的不可再生资源。

  就像我老家前段时间的操作:财政欠了一百多亿,连体制内工资都快发不出来,最后把全市户外停车位的管理权卖了几个亿。

  这笔钱没用来还债,全拿去发工资了,可算下来也就够撑四个半月。你想想要是靠股权过日子,把 20 年的停车位收益都提前卖了,未来几十年靠什么?

  土地还有 “政策红线” 可调整,实在不够用了还能想办法 “松松绑”,但股权对应的资产就摆在那儿,总不能把一座桥拆了卖两次吧?

  所以与其说这是 “股权财政替代土地财政”,不如说是地方在搞 “金融化债”,甚至往直白了说,更像是为了 “保工资” 的应急之举。

  毕竟对地方来说,欠银行的钱能拖,但公务员、老师的工资不能断,这可是关系到基本运转的 “生命线”。

  当然,能化债肯定最好,要是债务堆得太多,银行不肯再借钱,地方发展就真的卡壳了。

  而湖北这 “三化”,本质上就是一套 “资产变钱” 的组合拳。

  第一步 “资源资产化”,就是把能算钱的都算上:街边的停车位、学校食堂的经营权、自来水煤气的收费权,打包成一个个 “资源包”;

  第二步 “资产证券化”,找机构给这些 “资源包” 估价、抵押,变成金融市场认账的 “硬通货”,好从银行拿到更多贷款,甚至发行 ABS(资产支持证券)再融一笔;

  第三步 “资金杠杆化” 才是关键 —— 要是资产卖不上价、融来的钱不够怎么办?

  那就把资产未来三十年的收益提前折现,先把现值炒高,再推去上市炒一波估值,相当于用杠杆把 “白菜价” 的资产炒成 “白粉价”。

  这操作让人想起上世纪的国企私有化,但这次更 “猛”—— 上次还没怎么用金融杠杆,这次直接把杠杆拉满了。

  代价谁来承担?看看当年的中石油就知道了:上市时定了个天价,冲到 45 块多,快 20 年过去了,现在股价还在 9 块徘徊。融资的国企赚了钱,但高位接盘的股民,怕是至今还没解套。

  当然,有人赔钱就有人赚钱,这波操作里也藏着机会。最直接的就是股市 —— 为了让后续上市的企业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湖北、深圳这些试点地区的国企股,已经开始涨了。

  还有就是企业内部认购:有些要上市的企业会给员工、甚至当地民众发 “认购名额”,5 块钱一股,运气好上市涨到 20 块就能赚翻,但也可能遇到没上市就黄了、或者上市后股价跌破 5 块的情况。

  这里面的信息差,只有高层知道,中层和普通民众其实就是在 “赌运气”。

  还有些机会普通人碰不到 —— 就像东北有些企业,打着 “破产重组” 的旗号卖资产,表面上卖的是劣质资产,实际上把优质资产打包给了 “有门路” 的人。

  最后到底是化解了债务,还是把风险转嫁给了市场,现在还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方财政的 “好日子”,再也不能靠卖地轻松过下去了。

  这波 “三化” 到底是破局的新出路,还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恐怕还得再看几年。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