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论”引发了琉球问题的新一轮讨论热潮,中国官媒发布冲绳原住民也就是琉球人的采访,再提琉球主权归属问题。这背后是琉球人怎样的民族伤痛和无奈,而主权厘清为何又突然成为热门议题,又会如何搅动中日的角力?

Part.
1

近期,日本新任极右翼首相高市早苗持续放出危险涉华言论。分析指出,日本右翼此举破坏了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以来双方积累的全部互信。

中国反应强烈,外交系统罕见以“奉示召见”向日方抗议,外媒视其为政治危机信号。文旅部、教育部提醒游客和留学生“近期避免赴日”,中国海警也加强了钓鱼岛海域巡查。
中日对峙持续升温时,冲绳民众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冲绳因其处于美国第一岛链的部署中心,临近台海地区,一直承受着大国关系变化的重压。第一岛链北起日本列岛,途径琉球群岛,台湾岛等,是自冷战时期以来就被视为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军事防线。整个冲绳的领土不到日本的1%,却承担着70%以上美国军事基地的部署。如果发生战争,冲绳必然首当其冲。

11月17日,冲绳县知事玉成丹尼发声,反对高市早苗修改“无核三原则”。冲绳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对高市早苗进行游行抗议的人群。冲绳人更是表示,希望高市早苗辞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他们担忧,因临近台湾的地理位置,一旦台海冲突爆发,冲绳家园恐再陷战火,自身沦为牺牲品。这种担忧实则反映了当地强烈的反战和平诉求,以及对日美将其绑上“战车”、被动卷入大国争端的强烈不满。
其实,冲绳的地理位置充满风险,日本政府也心知肚明。今年3月27日,负责草拟国家安全政策的日本内阁秘书处首次发布了从冲绳诸离岛疏散居民的计划,计划的目标就是预防台海出现紧急事态。

而冲绳这样的一个战略位置重要,常常被作为军事防线的地区,实际上在日本还一直“地位未定”。
11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援引了《波茨坦公告》,林剑写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
分析认为,在中日对峙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林剑的帖子直指日本的痛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对日本领土范围作出权威限定。《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日本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指定小岛,就是要从历史和国际法层面质疑日本对琉球等领土的主权合法性。
Part.
2

为什么冲绳的主权存在不合法的嫌疑,琉球何以变成现在的冲绳,琉球问题为什么是日本的痛点?一切的源头还要从冲绳的历史讲起。
在冲绳博物馆里陈设着一口“万国津梁”的铜钟。上面注释着几行汉字,大意就是琉球国在大明的帮助下,依靠商船成为世界的桥梁。这里的琉球就是如今的冲绳,在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刻的渊源,曾是中国的藩属国。

19世纪末,随着中国清政府逐渐衰微,无力对藩属国进行保护,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府加强了对琉球国的控制,琉球逐渐被日本蚕食。1872年,日本政府废除了琉球国王的地位,将琉球国改为“琉球藩”。1879年,日本政府正式吞并琉球国,将其改为“冲绳县”,意为遥远的地方。经过两次“处分”,琉球国被彻底纳入日本的掌控中。这一过程中,琉球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压迫。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来:
1872年日本首次处置琉球时,尚以渐进方式保留其语言文化;而1879年后,日本彻底改造冲绳,强制推行语言改革,废琉球之名,设冲绳县,实为侵略殖民之举。

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有一片鲜为人知的琉球国墓地,2023年,冲绳知事玉成丹尼访问中国时,还专程前来祭拜。
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冲绳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称自己是琉球人而不是日本人。这些视频都写着类似的标识,“我来自琉球,我是琉球人,这里不叫冲绳,不属于日本。”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日本政府仅承认北海道阿依努人为原住民,却否认琉球冲绳人的原住民身份。然而,冲绳人作为琉球民族,历史与文化独具特色,完全有资格被认定为原住民。如今,他们面临文化边缘化与同化,且在收入、就业及经济发展机会上,与日本本土差距巨大。系统性的歧视与经济落后,让冲绳居民渴望得到更公正平等的对待。
Part.
3
被日本强行吞并后,曾为万国津梁的琉球逐渐湮灭。二战爆发后,冲绳随着日本一同卷入战争的漩涡,陷入巨大的苦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3月,美军开始登陆琉球群岛,冲绳岛战役爆发。在冲绳岛战役中,冲绳人死伤惨重,日军更以“玉碎”为名,让民众集体自杀。据统计,共有94000名平民,28228名冲绳籍士兵遇难。相当于整个冲绳县四分之一的人没了。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琉球曾被日本人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对美作战时,琉球几乎全民被卷入灾难,日军在自杀前竟强迫当地居民一同赴死,其状惨烈至极。
这是位于冲绳读谷村的一处洞穴,是当年冲绳居民集体自杀的地点之一。让人感叹的是,日本在冲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当战火烧到本土,日本天皇就很快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来:
冲绳民众为何感觉遭日本政府歧视、与本土有心理隔阂?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曾将冲绳民众当作肉盾,冲绳战役中每4人就有1人牺牲,而本土牺牲相对较少。日本在目睹美军强大实力后选择投降。从冲绳人角度看,他们自然会有别样感受。
二战后,冲绳其实有过一次选择的机会。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向盟军统帅无条件投降,并宣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法基础。
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日本的领土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和同盟国决定的其他岛屿上。而直到今天,同盟国间,也从没有就琉球的归属,做出明确决定。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曾征询国民党意见,询问琉球归属——归中国还是由美国托管(无日本选项)。但蒋介石忙于内战,未作考虑。彼时中国甚至有机会应罗斯福邀请在日本驻军,却也因内战而放弃,令人感慨。
Part.
4

二战结束后,琉球独立运动再度兴起。主张琉球独立的活动人士认为,无论是1609年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的侵略,还是在明治时期将琉球改名并设置冲绳县,都是对琉球王国的殖民吞并。独立运动人士还期待美国帮助琉球复国。
然而,随着冷战铁幕的开启,日本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变得尤为明显,这就导致了琉球复国的命运再次破碎。
1951年的《旧金山条约》,琉球群岛的管理权被交付给美国。但这个条约没有明确主权的归属。1952年《美日安保协议》规定,美国可以继续在日本驻军,开启了美军在冲绳建设基地的序幕。1972年5月15日,美国与日本签署《冲绳返还协定》,美国将琉球行政权移交日本。这份协定依然没有提及主权问题。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冷战爆发后,美国将托管琉球的行政管理权移交日本,但琉球主权未定是事实。美国本身无琉球主权,移交的仅为行政管理权,且根据《波茨坦公告》,琉球主权本就不属日本。
从那时起,美国就把琉球群岛作为太平洋地区封堵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堡垒。
战后,美军在日本部署的军事基地,大部分部署在琉球群岛。冲绳的与那国岛,距离中国台湾地区仅有100多公里,更成为美军重点关注和部署的要塞。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来:
日本实行地方自治,但冲绳因美军基地成为例外。其面积仅占日本0.65%,却集中了驻日美军75%的基地,基地周边禁区众多,限制了经济自主发展。因此,冲绳若想实现经济腾飞,必须在政治上获得相应地位。

成为军事基地后,冲绳的经济发展被极大制约。到现在,冲绳的人均收入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排名垫底,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而失业率常年位居日本首位。
1995年,冲绳发生一起少女性侵案,点燃了当地人的怒火。但因《美日安保条约》赋予美军治外法权,日本当局无力处置嫌犯。这一状况引发了更大的抗议。
强大的压力之下,日本政府和美军商定了一份缩减美军基地规模和撤军协议。但随后的几十年,日本都没能推动美军撤出冲绳。甚至,冲绳还被频频当作美日联合演习的基地。这引发了冲绳民众极强的不安全感。
美军的无法无天、东京的放任不管,让琉球人倍感煎熬。20世纪九十年代到21世初,冲绳独立的思潮再次高涨。据一份民调显示,琉球民众认同自己是“冲绳人”的比重高达41%,而认同自己是“日本人”的比重只有25%。就连当地电台,也开展了关于“琉球独立”的民意调查。
在民间,冲绳的抗议声不断。

冲绳,经济远远落后,文化在日本特立独行,待遇与普通的日本国民颇有不同。由此形成的冲绳问题长久地困扰日本政府,而解决之道寥寥。分析认为,在中日关系恶化,台海被频频提及的情况下,距离中国台湾地区最近的冲绳地区切实感受到了威胁,冲绳问题有再度发酵的可能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冲绳人民深感忧虑:日本持续推进军事大国化,强化西南诸岛武装,将冲绳重塑为战略要塞,同时使其沦为中美东亚战略竞争的前沿。他们不愿被绑上日美战车,卷入争端。二战的惨痛记忆犹新,如今冲绳又承担着超70%驻日美军基地的负担,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11月18日,当有记者询问中日关系下步走向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而截止到目前,高市早苗仍未做出缓和表态,依然保持沉默。日本政府的态度更加剧了冲绳民众的焦虑,冲绳的命运还在走着钢丝。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