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热点热搜

站在鲁迅抽烟画像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

2025-08-26 08:21:14  来源: 杭州新闻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鲁迅夹烟”被投诉!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景区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有媒体报道,近日,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并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

  这是鲁迅纪念馆的著名景墙。孙女士称自己是一名控烟志愿者,其投诉的理由是,该画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会误导青少年,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馆方当时回应媒体:正在处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很快上了热搜。

  作为游客的一分子,我觉得墙画上鲁迅抽烟的画面,没有任何的违和感。网络上热议纷纷。有网友认为,“这一形象太经典了”“受众并没有那么禁不住诱惑”“浪费公共资源的所谓投诉,该消停消停了”;还有网评说得幽默:“要我说吧,这事还是得怪袁隆平老爷爷,让这些人吃得太饱了。更要命的是:且无药。”也有人提醒,就墙画引发的“公共场所点烟打卡”行为,值得关注。

  如果孙女士该说法成立,那么,任何涉及公共场域的鲁迅的抽烟画像或照片,都要撤下:书中不能出现,因为书是大众阅读的;影视中不能出现,因为影视是大家看的;报刊网络中更不能出现,因为受众更多;纪念邮票中不能出现,因为邮票是大家买的……而事实上,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也是鲁迅抽烟的版画形象;2024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鲁迅》首日原地实寄封,用的就是“鲁迅故里”这个墙画照片。

  “掩耳盗铃”的思维,大抵是一个笑话。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中的父亲,如今被指“违背交通规则”;“鲁迅夹烟”,在有的人心目中成了必须拿掉的“负面形象”,这真当是让人啼笑皆非。那去意大利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是不是非要给大卫穿上内裤不可?

  公众个人当然有投诉的权利,但是,如果主管部门出于“舆情焦虑”,“顺势”就把该墙画给换了,那必定会成为一个历史的大笑话。照那样推而广之,所有发表过“鲁迅抽烟画”的,岂非都得销毁?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鲁迅抽烟的木刻版画形象,是著名版画家、浙江版画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李以泰教授的著名作品。

  那是1974年,30岁的青年李以泰,根据鲁迅1928年致韦素园的信中语意等素材,反复研究鲁迅的思想史和该时期的环境和心情,长久酝酿,数易其稿,终于创作出了《鲁迅》版画作品。这是一幅45.5cm×47cm的黑白木刻版画,完整画面是:鲁迅先生在夜里的书房中,翻开书本,站立沉思,“在鲁迅开悟般的神情和飘逸的一丝香烟中,迸发出灼热的思想火花”。

  作品首发在《杭州日报》,之后《浙江日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随即成了全国各类鲁迅形象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广为人知;1977年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后来还被文化部选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绘画艺术展览”,巡回展出于世界各国。

  李以泰版画《鲁迅》原名《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被多家美术馆辗转收藏,现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其解析为:作品刻画了鲁迅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时,凝神思考的情态,形象惟妙惟肖,逼真传神,被公认为是鲁迅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在我看来,李以泰的《鲁迅》是版画的杰作,形象逼真传神,让人过目不忘,是鲁迅先生“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佳表现,画出了“民族魂”的精神气质。其主体形象用作绍兴“鲁迅故里”的“招牌”,确实非常好。

  “鲁迅故里”的这个景墙浮雕,总长近20米,在2002年9月设立,画面由两部分组成,左面为老街区,右面大幅画面即采用了李以泰《鲁迅》版画的形象。它早已成为了“鲁迅故里”的标志性图案,被广泛传播。

  当年,由于缺乏版权意识,制作方事先没有征得李以泰教授的同意、购买版权,为此李以泰还打了一场“维权”官司。当时,原告律师出具一系列证据:1974年10月21日,李以泰在《杭州日报》上以署真名的方式,率先发表了版画《鲁迅》;之后,该版画陆续被《浙江日报》(1975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1976年10月19日),《工农兵画报》(1976年21-22册),《鲁迅》画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9月),《黑白木刻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等发表、采用……

  最终在浙江省高院调解下,“鲁迅版画案”圆满落幕,制作方向原告李以泰书面赔礼道歉,并一次性支付赔偿金25万元;当地可以有条件地保留使用,但须署上著作权人李以泰的名字。

  就这场“鲁迅画像官司”,当年有媒体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绍兴被调查市民几乎都希望这个“鲁迅”能够留下来。20多年过去,鲁迅先生一手夹着烟、凝视远方的这面景墙,已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

  这次也有自媒体就“鲁迅故里的鲁迅抽烟墙画,你是否支持更换”组织投票,我看到,不支持更换的是支持的10倍多。民意还是很清晰的,有网友直批好事者:“鲁迅只是抽烟,而你在抽风。”“小脚早已解开,牌坊早已推倒,辫子早已割去,长衫早已脱下……我们用智能手机了解全世界,可有的人仿佛依然是井底之蛙。”

  我想起鲁迅写于1927年9月的杂文《小杂感》,其中最后一段“小杂感”最著名:“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有网友笑问投诉者:“你都能从这幅画里看出吸烟的危害,其他人难道看不到?”有网友笑答:“有了这幅墙画,恰好起到极好的警示作用嘛!”还有网友说:“你建议将鲁迅右手抽烟换成右手握拳是吗,那别人可以举报:公开宣扬暴力!”

  就抽烟本身而言,对身体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其实鲁迅自己也很清楚。他在《关于知识阶级》一文中说,“从前我在学生时代不吸烟,不吃酒,不打牌,没有一点嗜好……”这说明学生时代的鲁迅也是“乖孩子”,而后来的鲁迅抽烟很多,瘾头大。他在1929年10月致韦素园弟弟韦丛芜的信中说,“仰卧——抽烟——写文章,确是我每天事情中的三桩事”;在1935年6月致青年作家萧军的信中说,“身体还是不行,日见衰弱,医生要我不看书写字,并停止抽烟”……

  在《两地书》中,鲁迅与许广平多次讨论到吸烟的问题。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中,有这样的劝说:“我以为当照医生所说:1,戒多饮酒;2,请少吸烟。”而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曾言:“我现在身体是好的,能吃能睡,但今天我发见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从此必须减少。……但不知怎的,我于这一事自制力竟会如此薄弱,总是戒不掉。”

  事实上,鲁迅烟瘾确实够大。然而,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有网友说:“不抽烟那还是鲁迅吗?边抽烟边思考正是鲁迅的常态形象,难道现在要让鲁迅戒烟?难道还要弄出一篇《评新时代荒诞剧〈迅哥戒烟〉》?”“展示鲁迅抽烟的版画,难道就会有人因此去抽烟?这也太高估鲁迅的烟斗了吧?”

  我行文至此快要结束时,传来最新消息:在25日晚,有记者致电绍兴鲁迅故里景区询问事件动态,对方回复称:“鲁迅故里景区将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会因个别观点而改变景墙。”大家于是都松了一口气。

  最后我想问:站在鲁迅抽烟的画像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怎么说?

  除了“吸烟”问题之外,至少还可以说说这幅版画的来龙去脉,如果能够多读一点鲁迅,那么甚至可以说说大先生鲁迅为何是“民族魂”……

  否则,那就是“没文化,真可怕”。咱们可不要给鲁迅丢脸啊!

  要想“救救孩子”,先得“救救大人”!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