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以加强呼吸为基础:
核心:气为血之帅。呼吸是获取天地清气(氧气)最直接的方式,清气是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血行、温煦全身。
关键点:“加强”就是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习呼吸,要做到深、长、细、匀的呼吸模式。也就是不管在走路、做饭、聊天等等;都要和自己的呼吸节奏相合;呼吸的方式采用扩胸吸。这种呼吸能:
增加氧气摄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消耗,调和气机。
是随时随地可用的调气法门。
意义:这是最基础、最直接、最快速的“开源”手段,为后续两步奠定能量基础。没有充足且运行良好的“气”,后续补血、调血的效果无从谈起。
第二步. 饮食有节:
血为气之母。食物是化生水谷精微(气血原料)的根本。
节制:食量适度,不过饥过饱(七分饱为宜),减轻脾胃负担。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吃的太多,消化不了,反而负担过重生痰湿,反耗气血。
节律:按时进餐,规律饮食,让脾胃有张有弛。
节选:选择天然、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度肥甘厚味、生冷寒凉、煎炸烧烤,减少痰湿和火热的产生。
洁净:注意食品安全卫生。
意义:这是“造血”的原料保障。在气机通畅(第一步)的基础上,提供优质原料,脾胃才能高效地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这一步是“培土固本”。
第三步. 调节气血,不妄为:
核心:是在前两步(开源、节流)基础上,合理使用气血、减少无谓损耗。是“养”的具体落实。
调节气血:指通过各种方法让气血运行更和谐顺畅,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等柔和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但不过度消耗(妄为)。
调和情志:“百病生于气”。怒喜思悲恐等过激情绪最耗气血。保持心态平和、精神内守是最大的“省气养血”法。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睡好子午觉),让气血得以归藏和修复。避免熬夜透支。
中医调理:在需要时,可借助针灸、艾灸、推拿、中药等专业手段,针对性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在身体好好的,不需要的时候,不要乱来。
不妄为:身体不妄劳:避免过度劳累(体劳、房劳)、剧烈运动超出承受能力、久坐久视伤气血。
心神不妄动:避免思虑过度、精神紧张、欲望过多、攀比焦虑等消耗心神气血的行为。
顺应自然:根据四时变化、昼夜节律调整生活起居,不逆天时。
意义:这是“节流”和“优化配置”的关键。即使前面两步做得再好,如果无节制地挥霍气血,效果也会付诸东流。这一步体现了“道法自然”、“恬淡虚无”的养生智慧,确保来之不易的气血用在刀刃上,滋养生命而非无谓消耗。
时时注意气血三步,身体力行,气血充盈、身心健康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气血如江河,呼吸是源,饮食是流,不妄为则堤固水丰,生命之树自然常青。
【文/一地蒜皮,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