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样的中医靠谱。
中医只要辨证准确,对症下药,效果立竿见影,不必借助任何设备仪器,便能治愈许多严重的疾病,不仅成本低,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但要找到靠谱的中医却并非易事。中医是辨证论治,说白了,是靠手艺,看本领。而在中医这片广大天地,向来派别众多,良莠不齐。要找到好的中医治病,并不容易,但也有些线索可依寻。
一、有疗效的才是靠谱的。
治病救人,效果是王道。常常听大家说,中医疗效是很慢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并不是中医疗效慢,而是治慢性慢,慢性病慢不是中医的特点,而是疾病的特点,无论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中医可治慢性病,也可治急症(李宗恩博士的书里已有详细展示)。急症有时比西医还快。
不论疾病的性质如何,都应当及时看到效果。急症,一剂下去马上缓解,慢性病5-7天便能有改善。所谓的改善指病人的症状是否减轻,身体是否向着中医健康的标准在靠拢。没胃口的,变得有胃口,不能睡的,能睡了,手脚冷的变暖和了,都是疾病好转的信号。(公号有“何谓健康”一文,可自行参照。)
常有人喝了一个月甚至半年的中药,喝到手脚冰凉,胃口越来越差,还深信不疑。《伤寒论》整本书陈修园归纳成六个字“保胃气,存津液”,中医是非常注意肠胃的,因为胃为五谷之海,是后天气血产生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如果喝中医喝到胃口变差,医者也好患者也罢,都应十分重视。
二、用药种类多好还是少好?
用药物数量多少来判断治病的疗效是不客观的。中医治病好比作战,如果只是局部小战役,当然不需要太多药物,但如果是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大规模战役呢,用药种类与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不过,正如同作战,是点对点打容易,还是分兵作战容易呢?答案很清楚,点对点胜算更大,分兵作战,相互之间牵扯影响,不确定因素太多,除非高手中的高手,否则很容易无功而返,甚至伤及元气。中医亦是如此。所以如果多种疾病的患者,要制定医治的策略,先治容易治疗的,还是先解决病人的痛苦,又或者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都非常考验医师的能力。李宗恩博士就曾在他的书里说,自己70%的精力花在了与患者沟通上,只有30%才是真正花在了治疗上。
经方药简力专,一个方子,少则三五味药,多则七八味药,真正做到了每一样药都有其必要。仲景圣人对于用药非常谨慎,可说是能不用药,坚决不用。《伤寒论》中常有不可尽服,不可再服以及等待自愈的条辨。
当然,如果用药种类多,有其必要,当用则用,但每一味都应有理可据,而不是胡乱拼凑。
三、光凭脉诊就能治病吗?
中医有一种神秘的传播方式。常常这样开头,“有个医生,很厉害,光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你说稀奇不稀奇!”
西医有成千上万种仪器设备帮助检测疾病,而中医只有四样,望闻问切。利用这四诊,医者收集信息,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身体外面看里面是极难的,难到有点像玄学,这也是许多人不相信中医的原因。所以要判断身体里发生的事情,搞清楚病因病理,收集的信息越多,准确性越高。本来只有四个渠道,现在还切掉三条,实在得不偿失。我相信有高手可以通过脉诊读懂疾病,但不赞成仅凭脉诊就治疗疾病。毕竟治病不是炫技。
四、中医包治百病?
不管中医、西医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是基本的常识。如果有人跟你说,他有百分百的治愈率,这便相当可疑。
我们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认知,任何时候都不轻信,理性地去思考与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